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鹏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Z1):88-90
介绍了塔河油田工程地质特点及风险提示,简述了塔河油田长裸眼井快速钻井技术及钻井程序,据此提出了加大一级塔式钻具组合的新设想,并主要从BHA、安全技术措施、实钻效果等方面介绍了加大一级塔式钻具组合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深部石炭系地层勘探潜力巨大.前期钻探实践表明,石炭系地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岩石可钻性差、井斜问题突出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钻井速度、增加了井下风险,为了加快石炭系地层的勘探开发进程,开展了防斜打快技术研究.首先分析了石炭系地层防斜打快技术难点及井斜原因,通过开展气体钻井、“孕镶金刚石钻头+涡轮钻具”复合钻井以及自动垂直钻井等提速技术的优势及适应性分析,指出它们是目前解决石炭系地层防斜打快问题的3种有效钻井技术;通过利用“井斜趋势角”指标对塔式钻具、单稳定器和双稳定器钟摆钻具等3种常用防斜钻具组合的降斜能力对比分析,3种防斜钻具的降斜能力均随钻压增大而显著降低,并且当钻压较大时,单稳定器钟摆钻具的防斜能力较强,当钻压较小时以双稳定器钟摆钻具的降斜能力为最佳,对于今后石炭系地层的防斜打快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油钻柱因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使其成为钻井设备工具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深井、超深井及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钻井,钻具失效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防止和减少钻具失效,关键在预防。对钻杆和加重钻杆、光钻铤、带扶正器的下部钻具组合、配合接共、震击器等钻具失效机理进行分析。指出了带共性的深井、超深井钻柱失效的主要特征,剖析其失效的实质及根本的力学原因。指出钻具失效主要是连接螺纹的应力集中所造成的,并着重分析了钻具失效与连接螺纹交变弯曲应力的相关性。提出了可行的、科学的预防钻具失效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井下钻具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承受各种应变载荷和剧烈碰撞,同时要受到钻井液的冲刷和腐蚀.当钻具在井下出现刺漏、断裂等失效问题后,轻者需要起钻更换钻具,重者会因为钻具断裂导致停钻打捞落鱼,对钻井施工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钻具失效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给出应对策略,对降低井下事故发生概率、提高油...  相似文献   

5.
地层自然倾斜、钻具组合、钻井参数是影响钻井井斜方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根据地层层面空间网格数据,建立了地层倾角、倾向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典型防斜打直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力学分析。应用结果表明,井眼实钻轨迹与设计轨迹基本相同,形成了利用地层自然倾斜规律,在钻井自然中靶的同时,释放钻压提高钻速的防斜打直优快钻井技术,对于高陡构造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涡轮钻具复合钻井技术及其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河油田是我国陆上开发难度较高的油田,井深一般在5000~7000m,因其钻井深度大,钻柱使用时间长,钻具受力状态复杂,极易发生钻具断裂失效事故,严重影响了钻井进度。涡轮钻具耐高温、对油基钻井液不敏感、能改善钻具受力工况和充分发挥钻头破岩机理,可以实现安全、快速、优质、经济的钻井,提高塔河油田钻井技术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膨胀套管技术是一项可在钻井过程中充当技术套管封隔复杂地层的新技术,可优化井身结构,进行封隔异常高压层、坍塌层和漏失层等。塔河油田深层侧钻井需要满足避水要求,且需钻遇石炭系易漏层和易坍塌层,存在2套压力体系,使钻井和后期完井面临诸多困难,造成该油区深部地层原油难以得到解放,采用膨胀套管充当技术套管,为解决塔河油田侧钻水平井开发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针对塔河油田?177.8mm套管深层开窗侧钻井的开发难点,提出一套膨胀套管技术解决方案,膨胀套管实施后采用非常规直径130mm井眼钻进,分析了膨胀套管施工技术难点,确定施工程序及方案,并从膨胀套管及配套技术两方面详细论证分析,验证其在深层侧钻水平井中应用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膨胀套管技术首次在该地区侧钻水平井TK6-463CH井中进行钻井封堵应用的实施情况。现场试验表明,所设计的膨胀套管钻井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塔河油田深层侧钻水平井的钻井难题,并得到很好的技术实践。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海拉尔地区钻井过程中,钻具失效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勘探开发进度。为弄清该地区钻具失效的根本原因,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钻井过程中可能引发钻具失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层可钻性级值高且多断层、钻具存放和钻井过程中的腐蚀和井底温度高是该地区钻具失效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灰关联分析的结果,从减轻导致钻具失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提出适合该地区预防钻具失效的8务措施。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地质情况复杂,岩性差异大,地层压力变化大,局部区域有高压盐水层和膏盐层,开孔尺寸受限,给钻井工程带来诸多技术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提出了坐封斜向器开窗侧钻、定向随钻扩眼、膨胀管和小井眼水平井钻井技术。TK7-640CH井的钻井实践表明,以上技术在塔河油田奥陶系177.8 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的应用具有可行性,能够封隔复杂地层和异常压力系统。就侧钻井技术难点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总结该井实钻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塔河油田老井的恢复及再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直井开窗侧钻在提高油井产量和缩减钻井成本上的优势,使其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新疆塔河油田也开展了多口井的开窗侧钻施工,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艾丁(AD)区块是塔河油田近两年大力开发的区块,AD6CH井是该区第一口短半径侧钻井.从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钻具组合、钻井参数等方面讨论了AD6CH侧钻的技术要点以及现场施工的规律,对于该区侧钻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钻具使用环境复杂,条件苛刻,钻具失效事故多发.针对我公司在塔河油田钻具使用的现状,对近年来发生的钻具失效事故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于预防钻具失效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制订了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的钻具管理办法,降低了钻具的失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气体钻井技术在国内外许多油田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钻具失效情况也随之大量增加,严重地制约了钻井速度,使钻井周期大大延长。影响气体钻井钻具失效的因素较多,主要有3大类:力学因素、化学因素和其他因素,运用多级综合评判方法对影响钻具失效的诸多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钻具失效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气体钻井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和气体钻井参数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节约钻井成本,同时也为气体钻井钻具失效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钻具失效将导致蝇事故,影响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该文就钻具失效的原因分析,总结了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现场造成钻具失铲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钻具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二叠系火成岩地层在塔河油田广泛分布,该地层易产生掉块、应力坍塌,引起卡钻,同时存在裂缝发育导致严重漏失,在钻井施工中风险较大。在该地层钻进施工中,常规思路、方法是先采用提高密度钻穿二叠系,再进行承压堵漏工艺,一般要增加10~20d的钻井周期,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对二叠系地层低密度钻井液技术思路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评价了该项技术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液动螺杆钻在定向钻井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我国大多数钻井队或机台,对这一钻具还比较陌生。螺杆钻具钻进的进尺速度、钻具寿命和定向精度,直接影响着螺杆钻具钻进的钻探质量和经济效益。虽然螺杆钻具价格比较高,但只要使用得当,不但不会增加钻孔成本,而且还由于提高了钻进速度、提高了钻井成功率、避免报废钻孔,还可以从一个主孔钻若干分枝孔,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上探讨了地层力、钻井参数、钻具组合对井身质量的影响关系,并结合三塘湖盆地实钻情况,分析了该地区地层造斜力学特性,制作了钻具组合与钻井参数优选图版,对三塘湖盆地防斜打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10314X井是塔河油田十区块的施工难度较大的一口五段制斜直井。三开215.9mm裸眼井段长达2082m,钻遇地层较复杂,尤其是出244.5mm的套管40m白垩系砂岩地层开始定向造斜,进入二叠系前吊直(二叠系顶部为5093m),水平位移达417.93m。该井的关键技术是控制好井眼轨迹和克服二叠系的漏失和掉块现象,提高钻井液的防阻卡、防掉块,稳定井壁和润滑性,通过合理的钻具组合、钻井参数及MWD的随钻监测来调整钻井参数,根据实钻情况,基本实现了井眼畅通,下套管一次到位,确保本井的施工顺利完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井、深探井、特殊工艺井存在的井身质量遏制钻井速度的问题,积极尝试利用水力加压器控制井斜、提高钻速取得了成功。带水力加压器钻具组合比常规钟摆钻具组合钻压高出40~60kN,钻速提高19.7%~32.6%;现场试验中钻头寿命明显延长,减少了钻具振动,没有出现钻具失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桩斜145井的"直-增-稳-降-稳"五段制井身结构,以及钻遇地层(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的地层特点,确定桩斜145井使用"强抑制性润滑钻井液体系".钻井中由于亚微米级固相颗粒迅速增加,引起钻井液粘切容易迅速上升,滞流层厚度增加,造成井眼清洁度变差,钻具包角增大,钻具摩阻迅速上升等一系列难题.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实施,较好地解决钻具摩阻上升的难题.从而使浅层定向井钻井液工艺技术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王长 《西部探矿工程》2008,20(7):100-103
中石化重点井--龙深一井二开钻遇地层属山前构造逆推覆体地层,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地层倾角高达25°~35°,钻进时采用常规的防斜(塔式,钟摆)钻具组合不能有效控制井斜,为保证井身质量,只能采取轻压吊打的方式钻进,钻进中施加钻压仅为40kN,使得机械钻速非常缓慢,钻井周期过长(φ)444.5mm井眼1180m的钻井周期长达99d),钻井成本居高不下,为解决大钻压井斜与轻压吊打钻速慢的矛盾,中石化在本井试验应用预弯曲动力钻具及贝克休斯公司VertiTRak垂直钻井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