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资料采集时,检波器除接收有效信号外,同时也接收干扰波。为了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一般要进行检波器组合。组合检波主要利用有效波和干扰波在传播方向、视速度上的差异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介绍了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和切比雪夫加权组合的基本原理,比较分析了2种组合的差异。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相当于低通滤波,随N、d、Δt增大,低通滤波器通带变窄,阻带变宽,频率滤波作用增强。切比雪夫加权组合主要用于室内组合及理论分析,而在野外施工中较难实现;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为野外的检波器简单线性组合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压制干扰波,提高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地震野外采集资料的品质,压制规则干扰波和随机干扰波,使煤矿构造解释更加精确,通过对不同检波器及井检组合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实际资料对井检组合对构造解释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纯采用检波器组合来压制干扰波,效果有限。井、检组合效果相对较好,井、检组合并不完全随着井内距和井数的增加而改善,针对各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为实际煤矿构造解释提供有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王刚  徐忠华 《煤》2008,17(8)
检波器组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压制干扰波的方法。由于规则干扰波的视速度变化不大,因此较易分析其对规则干扰波的压制。而组合对有效反射波的压制,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模型、不同的观测系统等因素做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4.
彭才  韩朝军  曾武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11):136-138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之一,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循环调查、迭代建模的方法,提高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逐点设计激发井深。综合表层结构模型、地面地质资料、高精度遥感成像图片资料,优选激发、接收条件。采用宽线采集方法大幅度提高叠加次数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构造主体成像效果;采用大组合检波器压制多种干扰,提高单炮信噪比;实际应用表明,该采集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主体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尧  陈伟  鲜成龙  崔丽君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4):137-139,143
龙门山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 其西与松潘-甘孜印支褶皱带为邻, 是典型的逆冲断层发育区.从龙门山前构造分析出发,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南段、中段和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 提出龙门山各段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样式和它们的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6.
刘俊杰  王彦春 《中国煤炭》2013,39(1):37-39,47
以2007年丁集煤矿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试验为例,讨论了数字检波器的技术特点及利用数字检波器进行高密度地震勘探的应用方法.在煤田勘探中采用数字检波器单点高密度采集,提高了空间采样率,有效避免空间假频的出现;同时干扰波无假频采样有利于后期信噪分离处理,提高干扰波压制效果.丁集煤田完成的多块数字高密度地震勘探的效果表明:采用单点数字检波器进行高密度地震勘探有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保真度和分辨率,有利于煤田小断层、陷落柱和微幅构造的识别和成像,从而降低潜在安全风险,保障煤田的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怒江州泸水县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大致以"一江两山"为主体,东部碧罗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神秘而汹涌的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最高海拔4 161.6m,最低海拔738m,相对高差3 423.6m;晚新生代以来,由于地壳的持续抬升,以及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峡谷地貌景观。不仅如此,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还造就了许多独特的地质遗迹,主要以峡谷及河流、雪山及高山湖泊、典型构造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洞穴类等为主要类型。泸水县境内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结合基础地质调查,科学合理的对这一片区域进行开发利用,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赵显宗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155-158,161
山区地形变化大,基岩裸露,山谷中多冲击物,地震施工困难,各种波干扰严重,记录质量较差,三维地震叠后时间偏移成像困难,为此进行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过对比叠前、叠后时间偏移剖面,可以发现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能够较好地反映深层构造及大倾角地层情况,其信噪比较高,地震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断点清晰,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QN煤矿特点为可采煤层多,埋藏深,倾角变化大,区内正断层发育,常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解决此类复杂情况。为获取高保真的资料,采用新的精细处理方法对老资料再次处理。以QN84煤矿为例,介绍了炮点纠偏、自适应叠前去噪、精细速度拾取以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技术;首先采用精细空间属性定义与自适应面波噪声衰减,将面波等噪音较好的压制,使得时间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突出、能量强、连续性好,剖面的信噪比提高;其次采用精确的速度拾取与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相对叠后偏移,保证了断层、煤层露头等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像归位,断层断开更明确、小的构造显示更清楚。结果表明,新技术对老资料的重新处理,能有效克服多煤层大倾角对断层识别的影响,修正断层15条,新发现20条,否定3条,为以后该地区精细处理解释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震资料具有目的反射层较浅,覆盖次数较低,地表干扰较强,信噪比与分辨率较低等特点,要获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一直是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其难点,研究出一套以叠前组合去噪技术、自适应预测反褶积技术、各向异性动校正与高精度速度分析、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处理方法,应用效果表明基于本套处理方法得出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中断层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后期精细化地质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朱琪  李姝丽  黄建华 《现代矿业》2015,(2):102-103,107
准噶尔中部2区块构造发育存在继承发展的关系,地表全部为沙丘覆盖,起伏剧烈,沙中含泥较高,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偏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选择多井组合低速层激发,多检波器组合接收,激发点的选择遵循了"避高就低"的原则,对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方法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射共偏移地震勘探技术,对陈蛮庄煤矿3404工作面矿井地质异常带进行探测。通过利用相同道间距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保留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动力学以及运动学特征。根据后期打钻验证,探测区3404工作面内的地震反射异常条带实际为DF24断层网面内发育的隐伏断层构造。预测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内实际地质构造情况,确保了陈蛮庄煤矿的安全开采和生产。  相似文献   

13.
矿集区复杂的人文干扰给传统物探方法应用于深部探测带来较大限制。将微动(被动源面波)勘探方法应用于鸡冠咀矿区外围深部找矿,采用圆环半径分别为75、150、300、600 m的四重嵌套三角形观测台阵,利用扩展空间自相关法(ESPAC)进行面波频散曲线提取,获得目标区2 000 m以浅的视横波速度结构,推断火山岩盆地边界形态及深部大理岩、岩体范围,圈定成矿有利部位。结果显示,28线成果与以往的勘探线剖面成果对应良好,高横波速度区域反映了岩体侵入部位;15线实施的ZK1505孔在孔深1 200 m处成功揭露出隐伏大理岩,该钻孔波速测井结果与微动勘探视横波速度剖面成果吻合良好。微动勘探方法由于利用环境中的地震背景噪声作为信号源,具有探测深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能很好地适用于人文活动密集、干扰情况复杂的矿集区深部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近些年发展迅速,但其在矿井地震中的研究与应用仍不足。矿井全空间效应下波场复杂,在可激发出的体波、煤层槽波、巷道面波与声波等中的有效波与干扰波成分随成像波型选择而改变;同时来自空间多方向的地震波混叠,无方向性的成像难免会出现假象,影响矿井地震勘探的精度。为有效利用不同类型波进行成像,提出基于地震波偏振特性的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方法。此方法利用三分量地震记录,通过时窗自适应的极化分析方法获取准确极化特征参数,避免了因时窗选取不准确而造成极化参数错误的问题;其在散射原理基础上构建的极化滤波函数包含偏振因子和方向因子,可随成像点空间位置及成像的波型的变化而实时更新;偏振因子利用信号的偏振系数可压制非线性干扰波,达到提取纵横波及勒夫型槽波等线性极化波的作用,提高矿井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方向因子根据成像点空间位置与特定波型的振动方向的空间关系,不仅可分离振动方向不同的波(如纵波与横波),还能获取空间任一点的地震波信号,从而实现针对空间任一位置的多波偏移成像。现场试验表明:在岩巷中可分别进行纵波和横波的成像,两者相互验证,提高了探测准确度,同时其探测区域空间位置不受地震测线的约束,可实现测线范围外的地震探测,解决矿井地震勘探施工空间受限的问题;在煤巷中可分别进行槽波与体波的成像,解决槽波反射探测距离受限的难题,故在槽波勘探中建议采用三分量接收,理想情况下,采用煤层三分量和顶板三分量同时接收,形成槽波、体波六分量记录,作为槽波、体波联合勘探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在第四系地层对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极为严重的红柳泉井田勘察区,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及地震资料的反复处理,因出工程量布置合理,时间剖面质量较好,反射波层次清晰,波组特征明显,获得了较好的地震资料。进一步控制煤层赋存范围和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为该区域和相同地质条件下的其他区域实施进一步勘查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地震勘探从黄土塬巨厚区向黄土塬过渡区推进,激发因素设计难点成了急于解决的问题。黄土塬过渡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和高差大,这体现了典型黄土塬区和基岩出露山区的综合特征。只有有效结合这2种地表激发因素设计,才能获得该类地区科学合理的激发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建庄区块为例,通过综合试验确定了较适宜的采集激发因素,并根据准确的近地表调查成果做精细逐点的激发因素设计。从黄土塬区向砂泥岩山区过渡,依据黄土层速度设计的组合井逐渐过渡为依据砂泥岩高速层设计的单深井。结果表明,所得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均明显地得到了提高,为黄土塬过渡区资料采集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运裕矿15111工作面构造简单,属典型的薄基岩、埋藏浅煤层,为探讨其采动影响下工作面的应力变化与瓦斯抽采规律,运用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工作面水平剖面、倾向剖面及围岩应力变化区域施工迎向高低瓦斯抽采钻孔的瓦斯抽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工作面推进,采动应力对煤柱的影响区域逐渐扩大,最大影响范围为20 m,应力最大值为30MPa,抽采钻孔在下"筛管"的情况下瓦斯抽采达到了最佳效果;(2)采煤工作面在初采至20~30 m时,距煤层8~25 m的区域形成的环形裂隙区与顶板破碎角50°对应向上40~50 m的竖向裂隙区构成了施工瓦斯抽采高低钻孔的最佳区域,可有效抽采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机尾及采煤工作面瓦斯;(3)随着采煤工作面持续推进距开切眼120 m以上时,顶板压力显现滞后作用,若本煤层抽采钻孔成孔后不下"筛管"抽采,易造成抽采钻孔塌孔和切孔,严重影响抽采效果。  相似文献   

18.
晋煤集团长平煤业公司在掘进过程中,时常面临着"三大、一多、一软"难题,即瓦斯大、巷道断面大、顶板淋水大,构造多,煤体松软。该公司四盘区43082巷掘进过程中,相继遇见长达120余m的陷落柱伴断距10余m的断层,使该巷道掘进速度变缓,直接影响着矿井的采掘衔接。为此,掘进队组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适时对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进行了改进,快速通过了大范围构造区。  相似文献   

19.
黄埠岭金矿位于灵北断裂带西南段,其深部及其外围区仍有找矿潜力,找矿远景区包括:Ⅰ号远景区,位于灵北断裂带盛家-马埠徐家段,发育遥感泥化蚀变和As-Sb-Au-Ag-Cu元素组合异常,针对该区覆土厚、露头少的特点,宜采用高精度瞬变电磁法(TEM)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等物探技术探测灵北断裂带"主断裂"及其上盘次级断裂位置和深部变化情况;Ⅱ号远景区,位于七厘山矿区,鉴于主矿体走向延长较大及上盘遥感泥化蚀变异常和Au-Ag-Cu-As-Sb元素组合异常的情况,在其深部寻找"第二富集带"可做为一个主要找矿方向,宜选择典型剖面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法)测量,探测400m以下深度的断裂带及低阻异常分布位置,为钻探工程验证提供依据;Ⅲ号远景区,位于灵北断裂带凤凰庄段。发育Au-Ag-Cu-As-Sb元素组合异常和金矿化,针对该区露头发育、化探异常清晰的特点,宜采用大比例尺构造与蚀变填图,结合构造地球化学法加密,查明灵北断裂带主带及次级含矿或蚀变断裂的找矿潜力与找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韩霞 《煤》2024,(2):59-61+69
三维地震技术是矿井常用的地震勘探技术,但是在岩性及构造预测精度上还存在问题。论文构建三维地震勘探精细解释技术方法和模型,结合相干体立体解释的方法并结合钻孔信息,消除地震的调谐效应对于煤层顶底板预测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并在寿阳长榆河煤业南六采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发现(9+10)号煤层在时间剖面上反映为一复合波,反射波能量强、连续性好,整体表现为一西南低、东北高的单斜构造。煤层岩性以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和砂质泥岩的组合,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组合,发育稳定。结合信息融合方法和破碎带发育范围和程度,将破碎带分成两类,一类易破碎带在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上都有异常相应,与构造和断裂系统密切相关;二类易破碎带主要是反映裂缝的发育区,并预测其规模,结果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