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悦  张铭洋  孟琪 《华中建筑》2023,(12):157-162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民族村落文化走向“失落”,文化空间再造成为颇具意义的尝试。该文结合同江市赫哲族村落“非遗”现状,基于文化空间视角,构建文化空间再造分析框架,探讨民族村落文化空间再造过程的内在机理,寻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再造范式,以期为民族村落的存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的进程,得出传统村落在文旅融合过程处于第二阶段的结论.笔者将传统村落文化体系分为物质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体系,以花驼村为例,通过对村落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花驼村现存问题,提出了整体保护、构建文化展示平台、创新文旅产品、培育技能人才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承载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传统聚落形式,是经由大量农耕文化凝结与物化的表征符号组构而成,并不断进行着文化意义的再生产。该文首先对"文化表征"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提出了文化表征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保护的三部分内容:文化概念图的评估、文化符号的梳理与解读、文化符号与表征空间的整合。该文结合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的规划案例,通过村落文化信息的梳理以及表征符号与物质空间的整合,建构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表征空间体系,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活力再生,最终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晓玲  李亚红 《华中建筑》2022,40(4):160-16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研究、规划发展及文脉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孙酽秋 《中外建筑》2021,(2):140-143
依托传统村落的文化底蕴与乡土气息,深入挖掘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进行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本文以禹州市下泉村为例,通过对村庄空间现状的分析与优势发掘,提出旅游导向下公共空间更新的策略,期望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为下泉村文脉延续与村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特色消失、传统文化遗失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营造与发展策略,以文化空间为着力点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通过解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基本内涵、文旅融合与村落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屯村为例,从整体格局、节点、建筑三个层面识别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针对其现状问题提出空间营造方案,并围绕文化空间的功能结构打造、多方主体参与、提高文化空间输出三个维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发展策略,以期营造出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与游客享受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朱开汉 《福建建材》2022,(11):37-40
各地对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投入越来越大,如何协调风景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建设和村庄生产生活三者的关系是风景区保护和开发的重点。以霞浦县东冲半岛风景名胜区大京景区为例,通过对风景区和村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景村融合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部公共空间是传统村落中最具活力的空间,承载了重要的文化,而今外部公共空间逐渐丧失了原本功能,取而代之是迎合游客的商业行为或者功能的凋敝。该文以苏州市陆巷村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具有江南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活化策略,提出点状空间文化功能激活、线状空间文化界面修复、面状空间文化景观再生。能够通过外部公共空间的活化,起到激发村落活力和传承江南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的空间活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速,江南部分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激发乡村经济、生态活力,挖掘村落文化地域特色,成了非典型传统村落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苏州市东山镇三山岛村为例,通过对三山岛水乡特色仪礼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性传承,探索江南非典型传统村落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将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加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游客和外部资本的投入,从而转变当地产业结构,激发村落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于荟  张沛  李稷  张中华 《南方建筑》2021,(4):105-111
基于传统村落面临衰退、消失、转型等现实问题,以"分类保护与发展"为主要线索,针对不同类型村落提出相适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聚焦于传统村落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类要素的内涵及其动态协同关系研究,提出"五态"融合理念,系统性地对传统村落进行解构,总结出多元化、适应性、复杂化的传统村落演化机制。以陕南地区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构建传统村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五态"中各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方式及现实基础,划分出原生滞缓型、初变发展型、转型重构型、消解收缩型4类传统村落。从动态、多维研究视角出发,探索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精准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传统村落可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建设具有公共性、生活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公共空间.文章以东沙窝村为例,提取村落公共空间的原型并将其进行分类,探求其分化逻辑,并根据现状分析村落公共空间发展的现实困境,从再现地域文化、原有空间适应性更新、提高整体协调性、民俗文化原真性、针灸式设计激活公共空间这五方面提出空间活化策略,以此为美丽乡村的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是实现当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必要途径。文章将村落公共空间置于日常生活语境进行探讨,通过场地观察并结合问卷访谈等方式,对乌龙浦村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目前公共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日常生活的视角对其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探讨,充分挖掘历史村落公共空间的深层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长阳县磨市镇为研究对象,并以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为切入点,旨在发掘在乡村聚落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中,其街巷系统随之更新演变并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研究结合调研与图示分析乡村聚落的街巷更新与发展,并同时试图探讨应对各项问题的合理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重构——以番禺大岭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华中建筑》2012,(7):144-148
该文以主要影响村落空间形态和村民生活形态的村落公共空间为研究范围,选取番禺大岭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岭村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入剖析,揭示大岭村公共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在村落空间中的作用与意义。并针对大岭村在由传统乡村聚落向城市社区演变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保护、改造、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吴垭石头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河南内乡县。近年来,内乡县对吴垭石头村的部分民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更新。文章通过对石头村进行实地调查问卷、现场测量,基于新生土建造技术和本土建造技术,结合典型民居实例,对吴垭石头村的传统建筑提出新的更新策略,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护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村落肌理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辛庄传统村落为例,分别从村落选址、总体布局、街巷以及公共空间、院落组群四个方面分析了辛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对空间形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辛庄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发展的冲击下,传统村落文化缺乏传承、发扬和有效利用,加剧了地域文化特色的丧失。姓氏寻根文化是传统村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何实现姓氏寻根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之间的互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该文基于姓氏寻根文化的视角,结合南阳市宛城区东谢营村传统村落规划实践,将姓氏寻根文化同物质空间形态结合,从而延续和塑造村落的地域文化特色,旨在促进传统村落从"输血式"保护向"自助造血式"迈进,为实现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李许钰 《江西建材》2023,(9):139-141
历史文化名村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底蕴和风貌的村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文中以林浦历史文化名村策划为例,阐述了景村融合视角下的历史文化名村特点,探究历史文化名村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遭受冲击,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为村落发展提供新驱动.文章阐述了以旅游发展作为延续村落的手段,借助动力学原理,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一般驱动力,以及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动力.梳理旅游驱动与城镇化的相关性,得出其发展需面对民生改善、人口集聚与经济提升等机遇,以及传统破坏与村落萧条的挑战.以桂林市漓江...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正在面临逐渐消亡的趋势,如何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同时留存非物质文化的记忆,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愁文化,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议题。以世界文化遗产花山景区内濑江屯为例,深入挖掘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素及价值,解析非物质文化与物质空间之间的关系,提出运用空间再生的策略传承和活化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包括以整体格局保护呈现非物质文化记忆、以线性景观规划组织非物质文化载体、以空间植入激活非物质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