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岩溶地区的地质勘察工作有其特殊性。介绍了南京仙林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状况。针对勘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尝试了多种钻探技术,结合物探资料,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周喜 《西部探矿工程》2003,15(3):128-129
西攀高速公路“枣子林隧道”工程勘察钻孔,设计孔深228.0m。该孔地质条件复杂,勘察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采用一般传统的工程勘察钻探设备和钻探工艺,很难达到勘察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钻探施工技术设计,采用重型钻探设备,运用深孔探矿钻探工艺和工程勘察钻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施工,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浅析复杂覆盖层钻探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复杂覆盖层给钻探施工带来极大的工艺技术处理难题,严重影响钻探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与技术经济效益,增加施工劳动强度,改善该类地层的工程钻探施工工艺技术成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突出难题,就此总结一些施工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岩土工程勘察是水利、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的主要部分,勘察技术日趋成熟。结合山西省太原市泰禾嘉园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地质钻探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来,冶金勘察为我国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的建设起了应有的作用。为了总结和报道冶金勘察各专业技术发展的经验,从本期起开辟“冶金勘察科学技术三十年的回顾与展望”专栏,陆续发表有关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及试验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6.
地质钻探技术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地质工作对钻探技术的需求以及地质钻探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远期、中长期、近期发展目标,明确了近期研发工作的重点和计划,并强调了科技创新,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和加强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郁乐  周治刚  胡志新  项洋 《钻探工程》2023,50(S1):530-536
工程勘察技术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依托小口径定向钻进和孔内测试技术的工程勘察技术已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聚焦点。工程勘察定向钻探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非常复杂地表环境下的勘察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以及地质灾害防控、环境监控与治理等领域。为进一步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和规范市场,目前多个行业协会或团体开始编制与工程勘察定向钻探相关的技术规程或标准。本文系统总结了工程勘察近水平定向钻探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了其技术内涵和关键技术,提出并讨论了规程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方向和关键技术内容,从轨迹设计、设备选择、工艺技术、钻具组合、取心工具、冲洗液体系、定向仪器、孔内测试等方面提出建议,对相关标准的编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述了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及人类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论述了钻探技术的发展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结合自身特点及地球科学和地质工程对其需求而肩负起责任。阐明了智能化及绿色发展在钻探技术领域实施的现实及可能性,提出了钻探技术要以高效、低耗、可靠、环保的方式,继续肩负起未来人类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中钻探技术验证的重任作为担当与使命的见解。强调地质钻探技术的实用性及实践验证方便的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钻探技术也必将不断发展,但钻探技术作为一种实用技术,自身发展必须以实事求是、按照科学规律以及向更好完成使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冬顺  马明  项洋 《钻探工程》2021,(1):103-111
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钻探方式获取的工程地质资料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钻探技术和装备、仪器等在水利水电工程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本文中水利水电钻探技术进展主要包括:随钻压水试验技术,自振法抽水试验技术,砂层、软土层和卵砾石层钻进及取样技术,大顶角斜孔钻进技术,声波钻进技术,全液压动力头式钻机,浅海钻探技术以及水利水电帷幕灌浆自动记录仪等。合理选择和应用这些钻探技术和设备对于优化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还对水利水电工程钻探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当前地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工作,在其整个工作规划实施中,有效的为我国地质勘探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勘探技术应用中,更应该注重对其技术应用的形式分析,这样才能保障在相应技术应用形式的分析实施中,能够为整个工程勘探工作实施提供保障。鉴于此,针对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探讨进行了分析,希望在研究帮助下,能够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复杂地质条件勘探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幅员辽阔,矿产富饶。中国钻探历史悠久。40余年来中国地质钻探在矿产、能源与水资源勘查以及工程勘察与建设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现代地质钻探技术正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其应用领域日益宽广。  相似文献   

12.
李岩 《西部探矿工程》2022,(11):174-17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公路的快速发展,特长深埋隧道越来越多,如何将综合测井、地应力测试、AMT等方法准确应用于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与钻探和地质测绘、原位测试、试验等相结合,对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放射性强度、岩爆、地温十分重要。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地应力测试、综合测井、物探音频大地电磁(AMT)与钻探、地质调查、原位试验等相结合在特长深埋隧道勘察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对复杂地质条件特长深埋隧道勘察具有一定借签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梦迪  刘欢  韩丽丽  石磊 《钻探工程》2023,50(2):136-143
在工程勘察中采用水平定向钻探技术,可以高效地解决一些垂直钻孔无法解决的问题。论文概述了水平定向钻探技术在非开挖铺设管线、油气钻井、地质勘探等领域的技术现状,认为在工程勘察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分析了应用水平定向钻探进行工程勘察在适用能力、勘察速度、勘察精度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提出水平定向钻探适用于深埋隧道等水平线状工程、既有建筑加固工程、考古发掘探测等领域的勘察。最后对应用于工程勘察的水平定向钻探技术需要研发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包括超长孔钻进技术、轨迹控制技术、连续取心技术、综合测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钻探设备在地质开采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钻探设备使用技术的创新对地质开采工程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总结多年钻探工作经验,深刻认识到,充分利用当今最新的钻探设备及技术,对地质开采和地质相关钻探工程具有很大的帮助,希望通过对钻探技术设备的使用和创新研究能更好地为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新世纪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综合钻探技术是我国未来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发展综合钻探技术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前期应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地质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及各项建筑基础勘察广泛采用金刚石岩心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质钻探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作为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重要技术支撑的地质钻探行业,资金投入显著减少,地质钻探工作量大幅下滑,常规钻探施工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地质钻探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深部科学钻探,地热能及非常规能源勘查,海洋、灾害防治、生态环境、地外天体、极地方面的钻探等。如何应对地勘行业出现的问题,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在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钻探工程面临的困难、挑战和机遇等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钻探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地质钻探工作量将进一步减少,新领域、新业态的钻探工程及先进钻探技术和装备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更加贴近国家需求,更加注重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松散不稳定地层钻进中的护孔防塌问题,一直是工程勘察设计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涉及诸多因素,如地层结构、钻机性能、护孔材料、人员素质以及钻探方法等。本文所述既是我院工程勘察枝术人员经过多项工程的实践、探索、研究、总结出的一套在饱和、松散、不稳定地层中钻进的泥浆护壁方法和经验,提出了适合于工程地质勘察的综合钻探方法,提高了钻进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由于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不真实,致使XX输油管道穿越河流工程两次穿越施工失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延误输油管道穿越施工工期。通过本案例分析,说明岩土工程勘察外业质量的重要性。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如地质记录人员不到位,与钻探施工脱节;钻探机械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违反钻探操作规程,或造假行为;钻探机械设备落后残缺等问题。勘察企业应重视外业质量管理,岩土工程师应身体力行,做到及时、齐全、准确记录外业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深基坑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分析复杂地质下深基坑工程勘察稳定性,综合岩体钻探技术、地质测绘技术和原位测试技术,勘察深基坑工程研究区域地质情况,获得土层勘察结果与岩体力学性能,使用Voronoi节理网络有限元模型,试验计算该深基坑工程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深基坑工程稳定性较差,需要适当使用内排压脚技术,提升深基坑工程稳定性;在极限荷载下,该深基坑工程位移和剪应力增量均较高;在失稳情况下,深基坑工程会发生边坡滑移;深基坑的开挖深度越大,该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越差。实际施工时,需要从这些方面提升深基坑工程勘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