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能够决定分子构造、分子聚集状态和超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在水热条件下由4,4’-二咪唑联苯(bimb)和对苯二甲酸(1,4-H2bdc)反应得到了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构筑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bimb·H2bdc]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表征了其组成与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2.792(3)A,b=10.156(2)A,c=19.968(6)(A),V=2113.0(9)(A)3,Z=2,R1=0.0634,wR2=0.1407.在其晶体结构中,H2 bdc分子通过O-H…O氢键与bimb相连接形成了一维的(H2bdc)2-bimb-(H2bdc)2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非经典C-H…O氢键相连接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最终组装成了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采用多官能团配体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NaH2L)和Ce(NO3)3·6H2O反应得到层状的配位聚合物[Ce(L)(H2O)4]n(1).采用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其分子结构和组成.Ce3+是九配位,呈三帽三角棱柱构型.L3-配体利用羧基和磺酸基桥连中心金属Ce3+,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CuSO4·5H2O、1,10-菲啉、对苯二甲酸和蒸馏水的混合物在170℃下反应3d得到标题配合物[Cu(H2O)2(phen)]SO4,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解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是C2/c,晶胞参数分别是:a=14.837(3),b=13.824(3),c=6.9917(14),α=90°,β=108.29(3)°,γ=90°. 在该晶体中,中心离子Cu(Ⅱ)分别与来自同一有机配体1,10-菲啉的两个氮原子以及来自两个水分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其几何构型是变形四方形. 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使该配合物形成具有空间三维结构的超分子. 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190℃以下热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3,4-二苯基噻吩-2,5-二甲酸的钠盐与金属氯化物反应合成了6种金属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D 2H2O(M=Mg,Ca,Ni,Cu,Zn)和La2D36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羧基主要以螯合方式与Mg、Ca、La离子配位,以单齿方式与Ni、Cu、Zn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显示Zn D和Ni D具有荧光增强效应,其它盐荧光减弱,铜盐荧光淬灭.XRD分析表明Zn D、Ni D、Ca D具有层状结构,Cu D、Mg D形成粉晶,而La2D3因复杂的螯合配位形成结晶性较差的无定形粉末.SEM进一步证明了Zn D具有层状纤维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3,′4,4′-偶氮苯四甲酸(H4L)及锰的配合物[Mn2L(H2O)10].4H2O,并用元素分析、荧光光谱、XRD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H4L.2H2O通过O-H…O氢键的作用构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Mn2L(H2O)10].4H2O中心锰离子为六配位,其中溶剂分子水和配体L均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O-H…O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O-H…N形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基于Keggin结构支撑型杂多酸有机-无机杂化稀土化合物Sm(DMF)7PW12O40,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中每1个Sm原子分别和7个来自DMF分子中的氧原子以及1个来自[PW12O40]3-阴离子中的桥连氧原子相配位,形成了八配位的扭曲的四方反棱柱体几何构型。在晶胞中,存在着丰富的C—H…O分子内及分子间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将分子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使整个晶体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Ho2(bpdc)3·(H2O)4].5H2O单晶(bpdc为2,2'-联吡啶-6,6'二羧酸).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晶体结构中含有2种独立配位模式Ho3+,其配位构型都是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一种为一个配体H2bipy上的2个氮原子和2个羧基氧原子采用螯合配位占据四方反棱柱体的4个顶点位置,同时余下4个顶点位置被4个配位水分子占据;另一种是2个配体H2bpdc上的4个氮原子与4个羧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与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8.
基于柔性有机羧酸配体3,3′,4,4′-二苯酮四甲酸作为构筑单元,同时选取吡啶类配体作为辅助配体,采用扩散方法合成具有三维孔洞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2(bptc)(N3)2(H2O)2]·2H2O}n(1)(H4bptc=3,3′,4,4′-benzophenonetetracarboxylic,N3=dipyridin-2-ylami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单晶结构,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荧光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6.696(4),b=20.801(4),c=9.552(2),V=5 198.3(17)3,Z=4;最终偏离因子R=0.053 0。配体bptc4-键连金属Cd(II)构成了一维链状结构,另外,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三维超分子多孔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柔性配体[1,3-bis(1-imidazol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m-bitmb)与Cu(Ⅱ)金属盐,合成了配合物[Cu_2(m-bitmb)_4]I_4·3H_2O。每个配体m-bitmb采取顺式构象与2个Cu(Ⅱ)离子配位,每个Cu(Ⅱ)离子与4个配体的配位N原子以平面四边形方式配位,2个Cu(Ⅱ)离子与4个配体形成1个Cu_2L_4超分子阳离子笼。每个超分子笼中包裹了1个I-离子,I-离子与Cu(Ⅱ)离子有弱的相互作用。有趣的是,CuI_2分子存在于相邻的链间。相邻的4个笼之间,苯环平面存在着微弱的π…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比例1H-1,2,4-三氮唑(Htr)和Zn(OAc)2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一个3D锌配位聚合物[Zn(tr)(OAc)](1).化合物1的结构特征是由[Zn(OAc)2]次级单元连接相邻[Zn(tr)]2D层而成的3D框架结构.分别将[Zn(OAc)2]次级单元、Zn2、tr-配体虚拟为4-,6-,3-连接节点,化合物1的3D框架可简化为(3,4,6)位结点连接的3,4,6T56拓扑网络,其点符号为{3.72}2{32.4.73}{32.4.76.86}.化合物1的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二步,其热分解温度为211℃.化合物的固态荧光表明在369nm处有一荧光发射峰,归属为OAc-→Zn的电荷跃迁.  相似文献   

11.
采用Cu(NO3)2.3H2O和phth(邻苯二甲酸)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Cu(phth)2(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 95(17)nm,b=1.444 1(3)nm,c=0.709 92(14)nm,β=112.14(3),°V=796.7(3)3,Z=2,Dc=1.792 g/cm3,F(000)=438.0,S=1.100,R1=0.037 6,wR2=0.099 8。铜原子为4配位,呈畸变正方形构型,通过邻苯二甲酸根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维之字型链,相邻的链之间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配体合成含有自由羧酸基的稀散金属离子InⅢ配合物,分子式为K[ InⅢ(Hdtpa)]·3.5 H2O.[InⅢ(Hdtpa)]-配离子中InⅢ与来自同一个二乙三胺五乙酸的三个氮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构成七配位面冠三方柱体结构.其中[ InⅢ(Hdtpa)]-配离子提供一个可用于修饰的未参与配位的自由羧酸基(-CH2COOH),配合物通过修饰与具有定向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相接可形成定向放射性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配合物[Ni(ptc)(bipy).4.5H2O]单晶,(H3ptc为2,4,6-吡啶三羧酸,bipy为4,4’-联吡啶).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体H3ptc上的一个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与Ni^2+螯合配位,而另一个配体bipy的一个氮原子为端基配位,金属Ni^2+离子的轴向位置被两个水分子占据,形成一个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采用B3LYP和MP2(full)的方法,研究了缺电子B B双键与离子(H+,Li+,Na+,Be2+和Mg2+)形成的复合物离子-π作用的特性.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B BH…H+,HBBH…Be2+,HB BH…Mg2+,HBBH…Li+,HBBH…Na+.HBBH(1Δg)与离子间相互作用能比HC≡CH与相应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强.利用自然键轨道(NBO)的分析,原子在分子中(AIM)理论及电子云密度转移方法揭示了离子-π作用的本质.BB的π轨道的电子云转移到金属离子,形成离子-π作用.HBBH…H+复合物呈现一定的共价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单核钴配合物[Co(H2L)(phen)2(H2O)]·4H2O(H2L2-=邻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结构和组成表征.单晶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中Co2+是六配位,与2个phen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热法,通过Cu(Ⅱ)与2,2′-联咪唑(H2biim)的协同作用,合成了一个新的超分子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H2biim配体采用了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铜离子配位。多种氢键和H2biim配体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得到了配合物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表明,联咪唑铜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均苯四甲酸为桥联配体得到两种新型配位化合物[Cu2(BTEC)·(H2O)6]·2H2O(1)和[cu(BTEC)1/2:·(H2O)5](2)[H4BTEC=1,2,4,5-均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心铜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并通过羧酸和铜的连接构成1D的链状结构,再通过氢键O—H…O构筑成2D网络结构。配合物2中心铜离子也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在配合物2中包含一个10.918×10.918A2的2D菱形拓扑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 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 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利用常温静置法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的配合物1([CoL2(H2O)2]·5H2O)和配合物2({[Cd(L)(HL)(H2O)]·ClO4·H2O}n(H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L=2-吡啶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根)),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得了二者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Co2+离子采用六配位模式,分别与2个配体分子中的4个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中的2个O原子配位形成单核分子;配合物2为一维链状结构,每个Cd2+离子采用七配位模式,分别与HL中的2个N原子,L中的2个N原子、2个O原子以及水中的O原子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20.
以Ce(NO3)3.6H2O和(NH4)2CO3为沉淀源,搀杂稀土氧化物Sm2O3,利用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和分散剂,制备出纳米(CeO2)0.86(Sm2O3)0.14.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其热分解所得纳米(CeO2)0.86(Sm2O3)0.14的形貌及结晶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加入量的增加,焙烧生成的纳米(CeO2)0.86(Sm2O3)0.14颗粒的形貌从纳米线向类球形颗粒变化,所得(CeO2)0.86(Sm2O3)0.14为立方萤石结构,且随焙烧温度的提高,晶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