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随着各国对IMS体系的研究与推广,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我国也开展了试验研究和工程试点工作,建成一批预应力板柱结构建筑。其中,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12层科研设计楼为最高,以中国建筑一局科研所9.6×6.3米柱网的研究楼跨度为最大。IMS体系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IMS体系预应力板柱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二十八年来没有人对它做过实质性的改动,照做无疑。然而,这种体系也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引进的南斯拉夫IMS体系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吊装新工艺,作实践研究探讨,对发展IMS体系有一定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在南斯拉夫称为IMS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体系,简称为IMS体系。 这个体系是由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材料试验研究所于1956年首先研制成功的,它的命名IMS就是这个研究所的缩写(以下简称为板柱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 一、概述南斯拉夫IMS体系是一种加剪力墙的预应力板柱结构,也可以简称为预应力轻板框架.20多年来在国际上负有盛名.被许多国家引进和推广.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始介绍到我国.目前北京、沈阳、唐山、成都、  相似文献   

5.
用预应力的方法,将全部钢筋混凝土楼板、柱和剪力墙等预制构件组装起来,并浇筑成为整体(见图1)的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建筑,是一种与传统做法显著不同的新型结构,它巧妙地解决了在高烈度地震区应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问题。这种结构,通用于多种建筑,称为IMS体系,已为南斯拉夫等许多国家采用。我国也已开始系统地研究,并建造了一批试点房屋。  相似文献   

6.
地震作用下板柱体系性能较差,为了提高板柱体系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两种加设支撑的板柱结构,讨论其动力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加速度反应谱分析,与原来的板柱结构进行对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整体预应力板柱建筑1957年创始于南斯拉夫,称为IMS体系,现已在不少国家推广应用。唐山地震以后,1977年下半年起,国内开始进行试验研究,建造了一些试点建筑。1981年9月,国家科委与中建一局签订合同,安排进行整体预应力板柱建筑成套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研究。现在,成套技术的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并于1985年9月由国家科委委托建设部组织签定通过。  相似文献   

8.
提高板柱体系的承载能力有两种主要途径:一是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二是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在应急加固中,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是主要的加固方法。作者以提高民防工程板柱体系承载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弹性条件下板柱体系的动力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除砖混体系以外,大板、一模三板等工业化体系,一旦设计固定,就很难改变居室的平面布局,这样,对于人口变迁,生活上的调整,环境优化,无法进行内部调剂。南斯拉夫的IMS结构体系,即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自唐山地震后的1977年介绍到我国以来,除由国家建筑研究院结构所、抗震所、设计所等单位进行大量  相似文献   

10.
加设支撑的板柱结构反应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板柱体系抗震性能较差,为了提高板柱体系在水平力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两种加设柔性支撑的板柱结构,讨论其动力性能,并对其进行了加速度反应谱分析,与原结构及加设剪力墙的板柱结构进行对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周星 《住宅科技》1999,(3):42-45
钢筋砼板柱结构体系,在竖向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共同作用下,板柱节点除了要传递竖向剪力外,还要传递不平衡弯矩,但是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并没有考虑不平衡弯矩的影响,近期地震表明,这种板柱结构体系没有抵抗强烈地面运动的能力。文章论述了该结构体系抗震加固的各种方法,并提出采用预应力螺栓连接,同时提高板柱节点强度和延性的加困方法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民防工程抗力加固问题,采用量纲分析和微分方程法推导和分析钢筋混凝土板柱体系模型动力试验的相似比并建立试验模型。开展板柱体系立柱加固模型的动力性能试验研究。了解在核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下无边墙、无柱帽板柱体系的动力性能、破坏形态和采用后加柱加固的实际效果等问题。研究表明,采用后加柱加固明显改变结构的破坏形态,较大提高整个结构尤其是结构顶板的承载能力;无柱帽板柱体系的节点抗冲切破坏问题是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多项工程实例讨论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空腹式楼 (屋 )盖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体系在大跨度 (18~ 24m)单层与多层建筑结构中应用时的“经济合理跨度”,并与钢筋混凝土密肋井字楼 (屋 )盖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其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建筑功能。并讨论了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体系在大跨度 (18~ 36m)建筑结构中应用时的“经济合理跨度”及其结构性能,以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无柱帽板柱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屋结构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应用不多,尤其是在地震区的使用就更少。本文从板拄结构体系和板柱节点两方面的受力分析入手,详细阐述该结构形式的结构计算和配筋设计的要点,强调节点设计的原则,重点讨论本结构体系在地震区的运用,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本设计方法得到北京铁路局勘测设计院沙志国总工程师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黄玉霞副研究员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西城区某办公楼采用板柱-抗震墙结构体系,该体系在当时为一种创新结构形式,采用较少,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近期对该建筑进行了现场检测及抗震鉴定。在验算过程中发现其部分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不足,因板柱结构体系中,板柱节点通常是一个薄弱位置,在竖向荷载和不平衡弯矩作用下,板柱结构中柱节点易发生脆性的冲切破坏,是影响板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关键,所以需重点考虑。本文在原鉴定中规范计算的基础上,比照国内外的经验方法,进一步对该建筑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北京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的“多层民用建筑体系”(板柱—剪力墙体系)由北京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厂、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中国新型墙体材料公司建筑设计所承担并负责设讣。该体系由整间大楼板、柱与剪力墙几个主要构件组成。隔墙和吊顶采用石膏板,外围护结构采用加气混凝土板。上述构件与框架  相似文献   

17.
板柱结构体系由于其较弱的抗侧力特性,在工程项目中使用较少。以某板柱结构工程为例,建立板柱结构基础隔震有限元模型,并对比分析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基本力学性能特性,得出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位移角有明显降低,隔震层吸收了大部分地震动能量,减少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动能量输入;隔震措施使板柱结构柱帽附近的不平衡弯矩得到有效降低,可提高板柱结构体系在工程中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天津大学与天津三建、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共同开发的“钢管混凝土柱升板体系新工艺”,经在1栋3层宿舍、办公楼试验工程中应用,证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升板建筑相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使用面积大等优点。施工工艺如下:安装钢管柱→浇地平→叠层现浇楼板和屋面板→安装升板机→依据提升程序逐层提升楼板→浇注钢管柱内混凝土→板柱节点最后固定→做围护结构及安装门窗。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如下:(1)升板机的固定和楼板的临时搁置 由于钢管混凝土柱柱身不宜留孔,经多次研究,决定采用“升板机固定卡环”和“楼板临时搁置卡环”。这两种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建委《一九七九年全国建筑科学发展计划》的要求,我院于七九年四月完成了“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试验住宅的设计。并配合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四川省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做了“四柱两板”的实测试验,共同处理了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初步对这一新结构有了一定认识,也摸索到一些点滴的经验。现将有关设计的一些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广州金铂公寓采用的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突破了传统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适用高度范围,其应用的型钢板柱节点是保证结构安全的关键构件.本文对型钢板柱节点的受力性能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板柱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