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从释放方式、迁移途径出发,建立全氟辛酸铵(APFO)的危害性评价模型,分析了APFO 危害性产生的途径,环境中的来源及与人类接触的途径,并结合已有危险化学物质危害评价方法,确定APFO 风险大小的确定方法;基于LC-MS-MS 检测,研究PTFE 中APFO 的迁移曲线,据此提出包装材料总APFO 的限量值为0.05mg/m2。  相似文献   

2.
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物全氟辛酸铵的GC-MS-EI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确定全氟辛酸铵(PFOA)的GC-MS-EI操作条件:HP-INNOWAX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接口温度280℃、进样量1μl、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150℃、四极杆温度230℃、SIM检测、溶剂延迟5min;检测工作曲线为Y=38402.12127X 4.562,线性范围10~1.0×106μg/L,最低检出限为1.0μg/L,平均回收率在95%~104%之间;包装材料中PFOA检测前处理方法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研究发现聚四氟乙烯材料中PFOA含量为0.12×10-6mg/kg,本方法对实验选择的其他包装材料未检出PFOA。  相似文献   

3.
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物全氟辛酸盐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选取全氟辛酸盐类中具有代表性的全氟辛酸氨(APF0)进行毒性和部分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得出如下全氟辛酸盐毒理学结论: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为584mg/kg,95%可信限为430~794mg/kg;值为70mg/L;轻刺激性物质;生殖细胞致突变物,具有生殖毒性,单次剂量接触APFO和重复剂量接触APFO均可引起大鼠和小鼠的肝肿大和肝脏的病理改变;肝组织和血清中PFOA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该类物质具有靶器官毒性和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4.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含碳-氟键的高度稳定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全氟辛酸(Pentadeca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Sperfluorooctanesulphonate,PFOS)是环境中广泛存在得两种典型全氟化合污染物,这两种典型的全氟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此类全氟化合物因为具有持久的稳定性、生物积累性和多种毒性等,严重危害到了人类健康和其生存环境,多国政府纷纷颁布法令法规限制PFOA、PFOS的使用。因此食品基体中PFOA、PFOS的检测分析成为了当下分析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全氟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极性等理化性质和全氟污染物的危害毒性进行概述,其次根据其化学性质以及参考国标等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各种前处理方法,如: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固相萃取、超声辅助萃取、QuEChERs等。其中QuEChERs方法结合多步净化方法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食品中的基质效应。此外比较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方法在分离检测方面的优缺点,比较了已有文献中不同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下的检出限、回收率、RSD等数据,结果发现UPLC-MS/MS法由于低检出限,方法稳定,检测快速,结果准确确等优点,仍为当下主流的检测手段。本文对于制定相应食品中全氟化合物质量安全标准,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总结了当下全氟化合物所遇检测的瓶颈,期望能为当下国内外全氟化合物污染防治和制定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被列入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成为环境与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领域。全氟化合物主要包括稳定态和离子态氟化物,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食品包装、不粘锅涂层等与食品包装及加工相关的领域。本文对PFCs的理化性质、应用、毒性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述,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中的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我国开展食品领域内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被列入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成为环境与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领域。全氟化合物主要包括稳定态和离子态氟化物,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活性剂、食品包装、不粘锅涂层等与食品包装及加工相关的领域。本文对PFCs的理化性质、应用、毒性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述,重点探讨了其在食品中的分析测定方法,以期为我国开展食品领域内全氟化合物的风险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化合物是应用广泛但对环境有持久污染的有机物.开展纺织品中PFOS和PFOA检测方法的研究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提升纺织产品质量的迫切要求.简述了PFOS和PFOA的各种检测方法和复杂样品的前处理技术,指出应研究有关纺织品中PFOS和PFOA快速、精确的测定方法,并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三类动物性膳食中典型全氟有机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 实验优化了样品提取方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条件.样品经冷冻干燥后用甲醇提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C18色谱柱,甲醇和2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采用ESI负离子源并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测定.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2%~115%,检测限分别为76~129 pg/g干重和88~319 pg/g干重.运用该方法分析了9份膳食样品,三类样品中均检出目标化合物.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足以满足动物性膳食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物质具有生殖毒性、诱变毒性和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也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独特的拒水拒油性,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皮革、造纸等行业.PFOS和PFOA及其盐类物质通过食品包装材料,已经不知不觉进入我们的食品中,影响了食品安全,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  相似文献   

10.
全氟化合物主要包括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 及其盐类物质, 是目前最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全氟化合物具有高效的疏水和疏油特性, 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然而其具有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 可以通过食品接触材料进入人们的食品中, 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简述了全氟化合物的概况及其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主要综述了与食品包装材料密切相关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性质、来源和毒性,分析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向食品原料及食品中迁移的危害,提出了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建议,为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及包装食品安全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及污染的来源,并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来降低包装材料可能产生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是引起食品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有关食品包装材料领域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针对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加工助剂、油墨和树脂自身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迁移物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为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当前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现状,初步分析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就加强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工作、建立中国食品包装材料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有密切的关系,食品包装必须保证被包装食品的卫生安全,才能成为放心食品。国家对食品包装有哪些具体规定?食品包装、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应该注意哪些主要方面的问题?最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标志)工作中对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有哪些规定,因为只有合格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本文从食品包装检验工作者的视角上,谈谈食品包装与食品安全,以帮助人们关注食品安全,增加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常见的食品包装用材料及制品,主要有纸质食品包装、各种塑料食品包装,并分别对其材质、特点和目前的生产使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及评价,各种材质的食品包装其使用范围和用法都是各不相同的,消费者在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生产者对产品质量如何把控等,均给出了相关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包装材料在食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食品包装能有效地保护食品,防止变质,但其中化学物质的迁移,又会给食品质量和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进行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分析、迁移规律以及传质模型;对主要被检物质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塑料与纸基材料中物质的迁移规律和传质模型进行了对比;最后对食品包装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