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武夷山市“水美城市”崇阳溪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武夷山市崇阳溪整体防洪体系,提高河道防洪排水能力,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为推动武夷山市经济和旅游开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3.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误的建设方式,提出水城建设不应仅限于提升城市形象,更需致力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综合性问题.提出从水伦理、宏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和场地生态设计三个层面进行水城保护和建设,系统建设以水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环境.最后对菏泽市的水系统进行了规划探讨,在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菏泽水城景观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设计建立更系统完善的、以水系为核心的生态基础设施,将水系与生物栖息地、城市游憩绿地和文化遗产等多个系统整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其综合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一系统的建立将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涝灾害,并资源化利用雨洪,避免单一水利工程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黄泛平原古城“环城湖”与城市防洪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泛平原为研究背景,以该地城内形态相似的“环城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构成要素、历史成因、演变过程、空间格局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环城湖”在黄河洪水与泥沙作用下的生成机制与演变规律.认为:古城“环城湖”是特定自然条件下黄河泛滥引起生态环境改变与古代城市营建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古城营建过程中承担着泄洪、排涝等防洪减灾功能,并在当今城市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了解古城“环城湖”的形成过程与演变机制,才能重新认识和定位“环城湖”的当代价值,从本质上把握古城“环城湖”的特色与精华. 相似文献
5.
6.
针对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存在的补水效果差、水质不达标等水环境问题,采取问题解析-方法优化的思路开展河网水环境改善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提出了融合现状模拟和成因分析、补水调度策略验证、补水调度实施方案的研究思路。以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河网进行实例应用,基于现状问题解析揭示了河网水质不达标原因,按照保持现有工程措施及增设工程措施的顺序提出了适用的推荐补水调度策略,并基于推荐补水调度策略提出了年度整体实施方案及实际实施方案,其中年度整体实施方案对应的年度补水调度总需水量为3.19亿m3。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补水调度策略研究方法可利用有限的补水资源有效地改善水环境,可在其他平原地区城市河网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8.
城市景观水系规划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市域景观水系规划的范围、原则、步骤和内容,认为在规划中应着重体现水体的连续性以及位置差异和层次差异,即景观水系具有水域、过渡域和陆域三个不同的空间位置以及自然、休闲娱乐与文化历史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对江苏省太仓市的景观水系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太仓市"两带、三轴、三片、六点"的水景观空间格局,旨在构建合理的城市景观水系格局,为单个水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与依据,确保城市滨水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10.
为确定平原河网新建城区的地面基准建设标高,以江苏省丹阳市练湖新城汇水区为研究对象,在50 a一遇城市设防标准下,通过MIKE 11水动力模型与ArcGIS土方挖填分析工具,研究高、低两种不同汛前水位控制方案对最高设计水位与场地竖向方案的影响,并从安全保障、土方平衡、挖填面积以及亲水性4个方面对两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保证排水的安全性,但相较于汛前高水位方案,低水位方案最高水位控制低、峰现时间延长、土方缺口较小、挖填面积较小,更适宜练湖新城的建设。通过城市水系最高水位控制与场地竖向的挖填方耦合分析,为南方平原地区的新城建设竖向基准标高确定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河道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蓄水体,同时也是纳污主体,水污染已成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死结,河道黑臭治理势在必行。以广州市石井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下的河湖治理特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如何加快推进城市水利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如何加强城市水利建设、营造良好水环境的问题,先后对江苏省、浙江省城市水利建设进行了专项考察,得到如下启示:城市水利建设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标准超前规划,必须实行市场化运作。 相似文献
15.
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研究——以凤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丘陵区城市的地形地貌和降雨径流特点,从生态海绵流域的全局视角,以现代化湿地花园城市为目标,合理布设"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建设设施,并在措施布设时考虑丘陵地区对水土流失防治、地质灾害防控、水系景观美化等特殊要求,提出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以丘陵区城市湖南省凤凰县为案例,具体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适宜建设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凤凰县新建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3%,总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不应局限于建成区内,应针对产汇流过程急速形成、易出现山洪和内涝灾害的"两碰头"等问题,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和建成区外海绵体措施,开展生态海绵流域建设;丘陵区海绵城市应区分建成区内和建成区外,设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和控制指标,建成区外应对堤防达标、雨水排放、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治等开展系统性建设和整治,建成区内应对可渗透地面、下凹式绿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地表水体水质、非常规水源利用、城市管网等方面开展系统性建设和整治。研究成果对丘陵区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试验提取城市"海绵体"的环境地质参数。通过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能力和环境地质参数的内在关系,提出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地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焦作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可有效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能力的优劣,指标值大于1表示该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能力足以解决最大降雨带来的城市水问题;(2)焦作市研究区整体来说渗水能力较差,降雨条件下会导致地面产生地表径流,而城市"海绵体"蓄水能力及城市水容量较好,可容纳最大降雨条件下产生的地表渗水及渗水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积水,不会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中原城市群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民长江》2021,52(10)
为了解平原河网地区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选取江阴市城区10条非黑臭河道和17条黑臭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河道表层沉积物中Cu、Cr、Ni、Zn、Pb、Cd、As、Hg等8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其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江阴市城区黑臭河道与非黑臭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均超过其背景值,已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累积趋势,但各重金属浓度在黑臭河道与非黑臭河道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2)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沉积物中多数重金属元素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受到工业污染、农田面源污染、交通污染和自然地质作用的影响。(3)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在黑臭河道中为HgCdPbAsNiCuZnCr,在非黑臭河道中为HgCdCuAsPbNiZnCr,其中Hg和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最大,在黑臭河道与非黑臭河道中的贡献占比均超过60%。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介于53.1~961.5,总体处于低或中等生态风险水平,但局部河段具有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在对近年国内外城市水系连通典型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水系格局、结构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3个准则层的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改进水力连通性准则层中水力连通能力指标的计算方法,使其适用于整个河网计算.为避免主、客观单一权重法的不足,采用AHP-熵综合权重法对评价指标赋权.针对通过指标值评价水系连通状况不能兼顾多因... 相似文献
19.
在对近年国内外城市水系连通典型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水系格局、结构连通性和水力连通性3个准则层的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体系,改进水力连通性准则层中水力连通能力指标的计算方法,使其适用于整个河网计算。为避免主、客观单一权重法的不足,采用AHP-熵综合权重法对评价指标赋权。针对通过指标值评价水系连通状况不能兼顾多因素影响的局限性,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廊坊城区不同水系连通方案的水系连通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较全面地对平原城市河网进行水系连通性评价,为我国平原城市河网水系连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不断加剧,城市水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立树立节水观念、完善节水管理体制和建设节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