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实时定量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一种以钻孔倾斜仪深部变形监测为基础的评价堆积体滑坡完整性程度(破坏程度)的完整性指标Si(破坏性指标Sf)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孔口累计变形中滑带和滑坡体累计变形的各自变化关系计算出Si和Sf指标值,实时定量评价滑坡施工过程中滑带自下而上渐进破坏过程中稳定性的变化。破坏采用相对变形峰值标准,根据这种破坏标准可以看到,滑坡以滑带破坏为标志,滑带破坏则以滑带上盘破坏为标志。滑坡完整时对应Si = 1,Sf = 0;滑坡完全破坏时Si = 0和Sf = 1,不同破坏程度对应于[0,1]之间的某一值。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2.
边坡传递系数法是边坡工程设计中的重要计算方法,边坡传递系数法中边坡剩余下滑力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决定了边坡工程治理的长期稳定性与治理的整体效果。然而现今许多文献及规范中根据不同边坡稳定性定义提出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得到的剩余下滑力结果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现有不同传递系数法稳定系数定义下推导出的稳定性系数及边坡剩余下滑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造成计算结果差异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实例证明了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剩余下滑力的差异及其对设计计算造成的影响,针对计算差异提出了适用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铅山县稼轩乡岩前村娘娘山滑坡地质勘查,对娘娘山滑坡现象应用有效方法——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传递系数法进行定量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其稳定性与剩余下滑推力,为评价该滑坡的稳定性及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湖北省三峡库区几个典型崩塌堆积体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以及地下动水位等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得出了各因素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敏感程度。滑带土内摩擦角φ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敏感系数最大,粘聚力C次之,地下水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滑坡稳定分析传递系数法的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顾宝和  毛尚之 《工程勘察》2006,(12):8-11,31
本文介绍了滑坡稳定分析传递系数法的由来、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分析了条块间力的传递及公式推导中虚拟假定和现场实际之间的差别,认为传递系数法是一种工程实用的计算方法,其隐式解如用得适当,可以达到与“严格解”相近的效果。并指出,简易方法逐步被更先进而实用的方法取代是必然趋势。计算者应注意公式的适用条件、现实和假定的差异及影响计算成果可靠性的因素,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临夏市某大型滑坡为例,通过分析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了滑坡在天然状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及地震条件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南某滑坡工程的地质条件,介绍了该滑坡的地形地貌及岩体结构特征,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指出滑坡本身的特殊结构特征和良好的临空条件,以及易于汇水的特殊地形是诱发其活动的内因,强降雨作用下,滑体充分饱水产生的动水压力以及滑带软化,促使滑块产生平推式滑动。  相似文献   

8.
牵引式滑坡一般由于斜坡前缘各种成因的卸载造成,包括河流冲刷、人工开挖,表现出分级、分区、多次滑动的特征.治理设计多采用在前缘设结构支挡,而采用最大滑体剩余下滑力、最前缘滑体剩余下滑力还是各级滑体剩余下滑力之和作为滑坡推力荷载,则成为一个选择难题.笔者经过对不同计算模式下剩余下滑力试算发现,整体模型剩余下滑力最小,偏于不安全,滑体分级累加剩余下滑力最大,偏于安全,建议采用对各分级滑体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计算剩余下滑力,以累计值作为支挡结构荷载取值.  相似文献   

9.
以某高速公路长为300 m且滑面为弧形的滑坡为例,通过勘察、监测现场地质情况确定该滑坡体属性,分析高边坡滑坡的发生机制,列举滑坡处治措施。研究治理方案是以抗滑桩为主体支挡结构并辅以深层排水孔排水,以滑面的最大剩余下滑力为主要依据,结合抗剪强度试验指标和力学指标,经反算后确定结果,进一步考虑工程经验值,对比分析后选定最为合适的抗剪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安岳县某滑坡的现场踏勘,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基本条件入手,阐述了该滑坡的影响因素及成因机制。基于由室内试验、现场大剪试验及经验综合确定的各滑带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典型剖面的稳定性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暴雨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安全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石晗 《安徽建筑》2024,(3):146-148
滑坡是坡地的土体或岩体由于重力、水和人为等因素超越极限平衡状态沿着一定的斜坡面发生整体滑动的现象,严重时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章介绍了滑坡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排水、刷方减载、加码反压等,并对比了各项措施的费效比,同时对滑坡剩余下滑力进行了模型计算,总结了滑坡防治综合效益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滑坡体的受力分析及作用于支挡结构上的荷载研究,提出了典型支挡结构设计荷载的合理取值方法。在此基础上,举例论证了支挡结构选型优化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定量分析的结论表明:在滑坡体的剩余下滑力较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抗滑桩来提高滑坡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位于川藏公路上的102滑坡为一大型堆积体滑坡,山高坡陡,常规的勘探技术很难实施。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质特征,同时选用直流对称四极电测深法、联合剖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等物探方法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探测。多种物探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得到了较准确的地质解释。说明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对堆积体滑坡的工程地质调查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抢险安全监测的实施方法,结合现场监测资料对滑坡体变形特征、变形规律、滑动破坏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监测为工程信息化施工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确保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也为后期电站左岸堆积体边坡处理决策和设计优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堆积体滑坡滑带渐近破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钻孔倾斜仪深部变形监测资料为依据,以启动变形为基础,在文献[11]中研究了堆积体滑坡的变形机理,发现滑坡滑带的主滑面自下而上逐步发展.文章将研究堆积体滑坡滑带的渐近破坏机理.发现滑坡滑带同样首先从主滑面开始破坏,然后自下而上向滑带上盘发展,呈明显渐近破坏的形式,且在滑带范围内,抗剪强度自下而上呈递增趋势,表现出滑带介质的非均质性.根据滑带破坏机理,提出了滑坡的破坏预警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怀化市某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特征,根据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实验结果与滑坡稳定性的反演分析结果,确定了计算滑坡稳定性的参数指标,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两种不同工况条件计算了滑坡的稳定性,同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提出了该滑坡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南山区,滑坡已成为威胁人民生民财产安全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就某厚层堆积体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现场调查和室内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弄清了滑坡失稳的影响因素,大量降雨是滑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坡脚开挖进一步加剧了坡体失稳.滑坡在天然状态下较稳定,在暴雨工况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堆积体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其中不少滑坡的滑裂面为折线型。为研究折线型滑裂面堆积体边坡在持续降雨作用下的稳定性,首先,基于传统降雨入渗Green-Ampt(G-A)模型,同时考虑边坡倾角、饱和区渗流和非饱和区渗透系数变化的影响建立适用于有限长边坡的降雨入渗模型;其次,结合不平衡推力法和降雨入渗模型,推导折线型滑裂面堆积体边坡在持续降雨作用下稳定性动态变化的计算公式;最后,对比现场入渗试验结果验证所提出入渗模型的合理性,并基于舟曲江顶崖堆积体滑坡与传统入渗模型下稳定性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边坡坡面倾角、渗透系数等都影响着坡体饱和层的形成快慢以及湿润层厚度的扩展速度;(2)降雨入渗开始阶段,三种模型得到的湿润层扩展速率相同,随着降雨的持续,本文模型计算的湿润层扩展速率大于G-A模型而小于分层假定入渗模型;(3)江顶崖堆积体滑坡的稳定性随着降雨的持续逐渐减小,降雨初期,滑坡稳定性下降较快,降雨后期,稳定性下降速率逐渐放缓;提出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得到的边坡滑动时间要早于传统入渗模型下稳定性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可供持续降雨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严蔚 《江西建材》2024,(1):199-200+209
文中以滑坡勘察成果为基础,先通过传递系数法开展滑坡稳定性评价,并利用P×C法进行滑坡防治必要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2-2’剖面的稳定性相对最差,其次是3-3’和1-1’剖面,且暴雨工况的稳定性相对最差,属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其余地震工况、天然工况多属基本稳定状态或稳定状态,即不利工况条件下存在较大的失稳可能。同时,经滑坡防治必要性评价,滑坡整体防治必要性得分为80.27,对应防治必要性等级为Ⅲ级,说明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最后,两类分析结果均表明滑坡防治具有明显的必要性,有必要尽快开展防治处理,确保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3):417-421
在对雷打石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体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滑坡的3种工况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要由于坡脚开挖和强降雨等因素诱发了坡体产生了整体推移式的剧烈滑移变形,目前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处于失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