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日益加重自然、土地资源的负担,通过采取集约用地等一系列措施,达到节约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更大的发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广州:腾地20平方公里助推新型城镇化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在"三旧"改造中将重点实施成片更新,将"三旧"用地与政府储备地、农民留用地、已批未建用地等存量建设用地统筹起来进行土地整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预计至2020年前,番禺区将启动拆建的"三旧"用地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12个更新单元、20个村级工业园和其他零星旧厂改造项目中,涉及全面或局部拆除旧村的有34个行政村,用硬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广西:新建建筑实现百分之百"无障碍"广西壮族自治区各设区市去年结合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人行道改造工程,对城区主次道路无障碍行进线路和提示盲道进  相似文献   

3.
为项目建设合理选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发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在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实施,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速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地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为依据,从统筹安排合理用地出发,分析了项目建设方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实施影响评估,防止重复建设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相似文献   

4.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需要使用大量土地。但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土地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政策文件,对农田水利工程用地作出了一些规定,但仍然存在着用地性质不统一,征收与补偿政策不明确等突出问题。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情况,借鉴2012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出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用地管理政策,提出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用地政策的有关建议:一是用地实行分类管理;二是补偿实行同地同价。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江西省2003—2010年土地违法用地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违法治理政策、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以及土地财政对土地违法作用机理,选取历年间土地违法用地面积与其各影响因素来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以期揭示土地违法的直接原因以及预测江西省"十二五"时期的违法用地面积,最后结合江西省当前土地管理特点来分析未来违法用地趋势性和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咸宁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态角度分析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提高的可能性,避免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投入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的滞后性影响.从整体性角度构建6个准则层的32个指标评价体系,采用聚类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对中部地区城市-咸宁市2001~2005年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咸宁市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为62.61,年均增长率为6.28%,土地利用略显粗放,提高集约度潜力较大.据此,提出提高咸宁市建设用地集约度相关政策建议,并制定了建设用地集约评价的15个简便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土地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方式与水平得到了国土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监控区域土地利用情况的主要途径。为了保障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需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缓解土地资源紧缺形势。目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大多从单尺度出发,未能多角度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评  相似文献   

8.
临时用地复垦是工程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南水北调工程中临时用地使用的特点,从复垦规划原则与目标、复垦标准、复垦措施及项目管理等几方面,阐述了较全面的复垦规划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王美  袁成军  李丹  訾伟  李博 《陕西水利》2017,(Z1):31-32
为更好地探索水库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节地评价研究,本文以建设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的概念和内涵为基础,从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和用地效益四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贵州省下溪水库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下溪水库项目的土地利用处于高等集约利用状态。通过本案例研究,对水库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的节地量化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建设用地是当前水利建设的主要制约之一.文章从浙江省水利建设的用地需求、当前土地政策出发,对存在的用地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如何在确保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创新规划设计理念,集约高效用地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施工用地移民安置规划重点是坝区部分,从1985年至1995年,坝区先后进行了4次征地移民安置初设规划,主要采取后靠和外迁两种安置方式,生产安置规划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以大农业安置为主,利用坝区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在施工用地移民搬迁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三峡总公司积极配合,工作卓有成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依法使用和管理三峡工程建设用地,并高度重视节约用地,通过与地方政府以及设计、施工单位紧密协作,在节约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做出了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集团公司还增加投资,用于坝区移民后期扶持,解决安置遗留问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连月来国内一二线城市地价飞涨、地王频出,业界对未来建设用地供应空前关注。于是人们发现,土地资源供给与需求矛盾凸显,过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已经触碰到了国土资源供给的边界。一方面,耕地保有量逼近18亿亩红线,一些地区建设用地指标已经透支到下一个十年;另一方面,与城市规模不相适应的大广场、大工业园区粗放地消耗、吞噬着良田。问题由来已久。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十二五"规划列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降低30%"的阶段性目标,节约集约用地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缩小  相似文献   

13.
正在西欧,紧凑城市被视为有效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予以高度重视。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树立"紧凑城市"理念,指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这充分表明,我国土地利用政策的核心正由原来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城市化建设由蔓延式扩张向紧凑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中,大都涉及到建设用地问题,但在土地征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水利工程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1.征地难度大一是手续复杂。水利工程尤其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战线长、工程量大、工期紧、建设用地数量多、赔偿面广,办理征用土地手续较为复杂,先是由水利部门按照初步设计批复征占土地面积,申报当地土地主管部门,填写征占土地审批表,基层土地主管部门报市一级土地主管部门,最后报省土地主管部门审批。报批过程相当复…  相似文献   

15.
刘琳  何鑫 《人民黄河》2007,29(7):77-78
东平湖库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地矛盾突出、无地及少地移民数量众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严重,土地肥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产量;发展多种经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旅游用地,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布局,集约利用城镇土地等。  相似文献   

16.
《红水河》2018,(5)
笔者从某火电厂的工程实例出发,分析了山区电厂在各项外部条件制约的因素下如何实现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完成与主体项目衔接,介绍此次设计的总平面布置的特点,该设计尽可能地实现了集约化布置,节约用地,控制了投资。  相似文献   

17.
庄建 《山东水利》2000,(6):44-45
1小利工程建设中的用地情况 在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滞洪区安全建设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大都涉及到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如水库淹没占地、清淤弃土占地、开挖滩地占地、施工场地占地、施工道路占地、堤防加宽占地等等。1.1土地征用的依据 1998年以前,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的主要依据是1986年颁布的《中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河道治理工程实际总结了河道征迁工作的特点,从地方政府责任、土地权属矛盾、建设用地报批、临时用地管理等4个方面分析了实施阶段征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处理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其他河道治理工程征迁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是指国家为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对其管辖下的国土资源、空间、环境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建设布局。土地整理是国家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部局,协调土地权益人关系。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之一是保护耕地,集  相似文献   

20.
住宅工程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建筑是我国建筑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全过程中,高效率地利用能源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