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供水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对牵引管穿河进行防洪影响评价,通过对河道冲刷计算,结果显示在遇设计洪水冲刷时,牵引管顶部仍有2.68-2.98m厚覆土,管道不会出露河床,满足规范要求.采用peck法对牵引管穿越河道段堤顶最大沉降计算,结果显示防洪堤堤顶最大沉降为5-8mm,顺堤线方向呈凹形槽分布,不均匀沉降斜率为0.02%-...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工程奢岭支线工程为输水支线工程,管线穿越104省道处采用顶管方案.顶管法是地下管道非开挖施工的一种,是一种对环境干扰很少的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文中对顶进管道、工作井、接收井进行计算及设计,并进行沉降计算,提出控制路面沉降措施,确保了输水管道成功穿越104省道.  相似文献   

3.
大口径长距离顶管穿越施工,轴线位置不宜控制。顶管顶进轴线误差直接影响地表沉降与进洞姿态,而且在顶进中误差累计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影响管道的整体姿态,甚至不能保证顺利进洞,因此控制管道轴线的偏转、偏移是顶管施工的重点,同时也是技术难点之一。为满足顶进管道轴线施工质量技术要求,必须在管道顶进施工前、中、后全过程实时跟踪测量,并采取循序渐进的轴线纠偏措施,从而保证顶管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秦山核电公司排水隧道工程为背景,研究穿堤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海堤堤顶沉降问题。通过Peck经验公式和PLAXIS有限元分别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堤顶沉降进行计算,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较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堤顶横向沉降呈对称分布,隧道轴线正上方地表沉降最大,最大沉降量在10 mm左右,向左右两侧沉降逐渐减小;在堤顶相同位置,沉降量随着土体损失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提出了堤顶沉降的控制措施,以减小沉降,为盾构隧道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依托鲅鱼圈输水管工程,分析了浅地表城区顶管法施工对地表的影响以及管道受力情况。首先通过理论公式计算顶管法施工顶力合理值,并采用ANSYS数值软件模拟顶管法施工对地表的影响,得出结论:顶推过程中沿顶管纵向6 m即4D范围为变形发育区,从起始顶进断面算起顶推5 m范围内变形速率最大,因此建议在此范围段内进行重点监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顶管施工扰动理论及相关研究都是基于直线顶进工况,在曲线顶进工况下则存在一定的适用性问题。在对现有直线顶进扰动机理及沉降预测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曲线顶进的施工扰动机理及扰动范围大小,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表沉降范围的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同时以二维有限元为工具,对比研究曲线顶进和直线顶进施工的扰动变形规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为曲线顶管施工引起的周边地层变形扰动范围的估算提供依据,最后,从实际工程出发,经定量计算对比,得出了曲线外侧扰动范围小于直线顶进单侧扰动范围、直线顶进单侧扰动范围小于曲线顶进内侧扰动范围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
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普遍采用技术措施,应用于公路、水利、市政、石油等行业,其原理就是借助顶进设备(千斤顶)的推力,将预制好的管道和掘进机从工作井内顶到接收井内,形成一条地下管道,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方法;文章从供水管道穿S213省道顶管施工的工艺流程、顶力计算、设备选择与安装、顶管纠偏以及沉降观测等方面作了介绍,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推动顶管施工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顶管技术在中型管道、中长距离穿越堤防施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顶管技术在管道穿堤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开展研究,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选择合理的土层参数,模拟平行顶管穿堤过程对堤防的影响,并与工程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顶管引起的地层变化,自管顶向地表方向沉降量逐渐减小,呈拱形扩散;顶管下方周围土...  相似文献   

9.
昌平区小城镇污水配套管网3标段工程穿越京密引水渠,为减少施工对渠道的影响,采用顶管施工。通过设计计算,确定顶管中心高程为44.43 m,顶进长度261.8 m,选用TP-1550型土压平衡顶管机,渠底土仓压力控制在0.04~0.08 MPa之间,顶后注入水泥浆加固,通过施工期及稳定期观测,施工区域内沉降数据均满足要求,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下顶管的方式以避免大开挖,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对管体周围的土体扰动也小,较适宜于长距离的管道施工,相对于开槽埋管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来讲更具优越性。只要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先进行地下管线的探测、地层土质情况的调查、顶进轴线的设定以及减阻泥浆的配置,泥水平衡顶管技术在各种管道铺设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为例,分析了长距离顶管施工的难点,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主要包括:采用科学的顶管测量方法,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采用SLS-RV顶管激光导向系统对顶管机姿态进行动态控制,实时纠偏,确保顶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合理设置中继间,解决顶进力过大的问题,延长顶管距离;适当增大注浆压力减慢推进速度,减少地表沉降和管道竖向位移。以上措施提高了长距离顶管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可供同类顶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顶管技术也被称为液压顶管技术。该方法的实质就是所要顶进的管道在主顶工作站的作用下,由始发井开始,顶进至目标井。该技术主要用于穿越路基铺设保护套管,也可用于管道铺设。在顶管施工中,必须在顶进管道的两端开挖若干个工作坑或工作井。工作坑又分为顶进工作坑与接收坑。  相似文献   

13.
提高预制管道质量能极大降低隧洞顶进过程中的摩阻力,避免洞门密封止水圈损坏、管道接口漏水等问题。观景口水利枢纽隧洞施工采用顶管方式,顶进管道为芯模振动预制干硬性混凝土管。分析了观景口水利枢纽输水隧洞施工中芯模振动预制管道生产工艺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试验提出相应改进和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芯模振动预制管道在硬岩顶管施工中的适应性和顶进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进排水涵管和各种管线穿越公路、铁路、河道和建筑物施工频繁。利用顶管法施工比开槽挖土,减少了施工场地面积,节约了开挖土方费用,缩短了工期,不会影响所穿越设施的正常使用,减少不必要损失。顶管法是在地下工作坑内用千斤顶逐渐将管道压入土内,土从管内用人工或机械挖出。顶进设备主要有千斤顶、高压油泵、顶铁、降排水设备、导向工作管、后背器材及出土设备。千斤顶和泵站是顶管法施工中的主要设备,宜采用冲程为1000mm液压千斤顶,吨位为320~500t。顶铁是传递顶力的工具,分为纵向、横向、环形和圆形。顶铁一般用12~15mm的厚钢板焊…  相似文献   

15.
某水库项目的附属工程采用大型矩形顶管施工工艺穿越重要建构筑物,面临工程地质条件差,需上穿现有管道隧洞,顶管覆土浅,周边环境复杂,沉降变形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等难题,通过预先对施工影响范围及地表沉降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和施工过程中的土压力平衡控制,最终顺利完成了顶管施工,可为同类别工程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茂名市小东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县道x626污水主干管为例,对于在风化程度分布不均匀,强透水性的复杂地质环境及地下管线复杂交错环境下施工时,常规方法不能满足顶管机的正常顶进,因此,有必要针对这类复杂地层下顶管机的顶进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7.
在水下软塑淤泥层中进行长距离顶管施工,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从顶管施工的顶进方法、机械出泥、泥浆压注、顶力计算、顶进方向控制、顶进系统以及顶管制作要求等方面介绍某厂顶管工程施工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8.
土压平衡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管施工引起周围土体移动会对路面结构层造成破坏。采用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顶管顶进工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技术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与难点之一。通过内蒙古科技大学地下过街通道工程,分析了路基变形的实测数据,Peck公式对矩形顶管地表变形预测的适用性,数值模拟不同覆土深度下的顶管施工对地表的变形影响。研究表明:顶进时轴线上的纵向测点变形总趋势是先隆起,后沉降,并趋于稳定状态;横断面上位于轴线10 m左右范围内为主要影响区域,在此范围内沉降槽体积约占总体积的90%;当地层损失率Vl取0.4%,沉降槽宽度参数K取0.4时,实测值与Peck公式法的预测结果曲线拟合较好;当覆土深度增加,地表沉降值逐渐减小,且沉降范围逐渐增大。研究成果为大断面土压平衡矩形顶管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及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9.
工程顶管起点设顶进工作井1座,终点设接受工作井1座。顶管井内布置设备包括基坑导轨、后靠背、主千斤顶、主定泵站、顶铁、焊接设备等。文章结合南水北调安阳供水管道穿越京珠高速工程实例,从顶管工作井现场布置、顶管机选型、管道顶进控制、中继间应用、触变泥浆配制及压浆减阻、钢管安装防腐及自密实混凝土灌注等方面,对供水工程施工措施和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莞市某水体联通工程中粗砂层大直径钢套管顶管下穿供水渠,顶管在砂层中控制地面建(构)筑物沉降的施工技术难题,采取顶管顶进前沿钢管顶管管周增加φ108mm管棚的超前预加固措施,在管周形成预先加固好的1道加固圈,减小顶管施工过程中渠底的沉降的施工措施,总结形成中粗砂层大直径钢套管顶管下穿供水渠施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