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传统街巷作为支撑村落形态"骨架",既是遗产的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文化空间.文章以太行山区平定州的上董寨村、宋家庄村、下马郡头村和西锁簧村四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空间尺度量化等方法,对街巷的生成原因、平面形态、比例尺度、界面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地域性特征,以期有效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特色,使地域性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2.
街巷转角空间在传统村落中形式十分灵活,是形成丰富多变的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节点,但是相对于传统建筑通常不被设计和管理者所重视。本文选取西递等皖南传统村落街巷转角空间作为切入点,以村民的各种活动为研究线索,对多种类型的街巷转角空间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文化做出阐释,对保护规划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是历史沿革、地方特色与社会交往的关键场所。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街巷风貌形态被破坏,空间环境与服务配置亟须改善。文章以大悟县传统村落熊畈村街巷空间为例,引用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科学量化地解析熊畈村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探索居民行为活动与街巷空间的关系,并探究活力重塑策略,尝试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活力重塑提供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韩城古城边缘的传统村落庙后村为研究对象,以其物质空间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形态演变为切入点,对村落的公共空间(包括街巷空间、公共节点、公共活动中心)形态演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城边缘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科学分析街巷肌理是保护传统村落街巷历史风貌,进而传承传统村落原生性景观特质的重要前提。而量化街巷肌理形态是难点。本文从人在街巷中的步行体验、视觉感受与街巷形态之间密切关系的角度出发,引入界面密度、贴线率,并创新提出正面率,作为量化街巷肌理形态的指标。以太湖西山多个典型传统村落的主要街巷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指标对其进行肌理形态定量分析。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客观反映了传统村落街巷在空间形态上的丰富程度,从而为保护和传承街巷传统风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街巷空间作为传统聚落风貌的核心要素,最能体现出传统聚落的发展脉络和特色.以青海省同仁县郭麻日村为研究对象,整体把握郭麻日村整体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通过调研实地情况和查阅相关历史数据,分析研究传统村落街巷空间要素的构成特征与道路布局特征,重点分析街巷空间界面、比例尺度、节点空间等特征,探寻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提出...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在悠久农业文明中逐步形成的综合性遗产,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孕育了极具地域风格的街巷空间,然而随着城市异质文明的介入,村落街巷空间保护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为例,基于格式塔中"心力场"及"图底关系"理论,从街巷空间结构、尺度、构成元素三方面探索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内在特征,再结合完形论,尝试性地提出针对传统街巷空间保护与优化的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是特定区域在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正面临着风貌消失、地域文化特色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1。街巷作为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内的支撑框架,既是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交通往来空间,也反映了当地传统村落整体空间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因此街巷空间形态的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护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于传承地域文化和村落肌理特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辛庄传统村落为例,分别从村落选址、总体布局、街巷以及公共空间、院落组群四个方面分析了辛庄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对空间形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辛庄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意见。  相似文献   

10.
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构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建筑、院落及街巷空间的高程、距离、面积和宽度等空间量化因子;对应调查村落的家族辈分、房族地位和家族主要活动等内容,定量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为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发展下桂北传统村落呈现出种种不适,本文通过对桂北传统村落在传统建筑风貌、历史街巷、公共空间、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立足传统村落空间整合与优化的基本原则,提出对桂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的整合与优化策略,旨在促进桂北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哲  孙肃  伍小敏  李严 《新建筑》2022,(4):112-117
以江西乐安县流坑村为代表的传统村落,较完整地保留了更多里坊民居遗存。研究基于国家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资料及村落街巷三维数据,对流坑里坊遗存的空间特征进行可量化分析,理清四级嵌套的村落结构体系、里坊单元划分及其内部街巷结构、坊门的类别与级别,结合历史资料解析流坑里坊被保留至今的原因。通过研究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传统村落里坊遗存的理解,在当前社会发力村镇保护与开发的背景下,重塑关于里坊居住模式生命力的认知,充分理解村民依恋传统民居空间的内在原因,为村落新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安徽建筑》2019,(10):28-31
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地域文化和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以休宁县祖源村为例,从水口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和居住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以及徽州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提炼徽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类型学和系统论的方法,对广州从化区传统村落中街巷的类型进行诠释,总结村落内街巷的组织模式。通过对传统村落内街巷脉络的功能解读及变迁动因的探究,系统分析从化区传统村落街巷形态内涵,以期推进关于从化传统村落保护和更新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岛滨海村落是胶东半岛特色村落的重要组成,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村落布局与风貌。文章聚焦青岛市滨海村落,系统梳理不同时期青岛滨海村落的发展脉络,从自然格局、街巷空间格局、街巷尺度、院落组合、建筑材料与色彩五方面挖掘总结滨海村落特色,最后提出分段塑造、产业加持、联动发展的滨海村落特色塑造策略,以期通过本次研究为青岛滨海村落特色挖掘工作提供基础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是文化和历史的体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被破坏,为今后的保护发展带来巨大困难,因此空间结构的研究对于未来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山东省泰安市山西街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本研究通过空间句法的凸空间分析法、轴线分析法,选取整合度、可理解度、深度值等参数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定量分析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该村由环路包围而成,其道路层次较为分明,街巷宽度与两侧建筑物空间比例协调,尺度感较好;其中主街、环街及其沿街空间的空间整合度最高,村落整体可理解度较高,整体深度值较低,村落位置于大汶口镇可达性较好。整体而言,该村落既相对开放又保持着自身独立性,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应注重街巷独特的空间格局保护与整治,同时给予上述分析中呈现的有意义空间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分析方法,从黑龙江省村落的街巷空间方面进行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以理论数据为依据,归纳总结出黑龙江省村落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构建黑龙江省村落街巷空间形态模型,探寻村落街巷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实现村落新区域的发展与原有格局的良好衔接和恰当融合。  相似文献   

18.
《华中建筑》2021,39(4)
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古村落保护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空间句法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村落形态量化研究方面。以赣闽浙三省交界边贸型古村官溪传统村落为例,梳理其历史文化脉络及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轴线分析、视域分析、凸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官溪古村的全局形态、传统街巷、院落空间内部等三个尺度进行量化分析,对其功能特征、形态特征、社会特征作进一步剖析与验证,有利于揭示官溪古村的形成机制,为构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量化体系研究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19.
京西古道是北京传统历史文化的见证,其沿线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该本文以京西古道沿线的村落——模式口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口述史及空间句法分析的方法研究模式口村整体的功能布局、空间结构及街巷空间的形成特征和典型宅院空间结构的形成特征,对其进行总结并针对性提出:强化功能结构,延续历史...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候,村落中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往往被忽视。本文以江苏省张家港恬庄整治规划为例,从功能布局、街巷空间、滨水空间、建筑整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