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精梳加工对棉型莱赛尔纤维纺纱质量的影响,分析了莱赛尔纤维精梳加工的必要性。在纺纱工艺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将棉型莱赛尔纤维分别进行普梳及精梳加工,纺制成14.6 tex的普梳纱及精梳纱,并对生条、精梳条及成纱的质量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精梳工序可以排除生条中50%的棉结及杂质,可以排除30%的莱赛尔短纤维;莱赛尔精梳纱与普梳纱相比,成纱IPI值降低了62%,成纱条干CV值降低了17%,成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测试分析了竹浆纤维、莱赛尔纤维、莫代尔纤维和黏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纵向有明显的沟槽,莫代尔纤维纵向沟槽较少,莱赛尔纤维纵向表面平滑无沟槽;4种纤维显示出纤维素Ⅱ晶型特征,与莱赛尔纤维相比,竹浆纤维、莫代尔纤维与黏胶纤维的结晶度较低;纤维红外谱图显示4种纤维的化学结构和基团大体相同;干态条件下竹浆纤维和黏胶纤维的断裂强度小于莱赛尔纤维和莫代尔纤维,湿态条件下4种纤维的断裂强度均有下降,断裂伸长率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研究莱赛尔棉交织家纺产品的风格性能。选择相近规格的纯莱赛尔织物、莱赛尔棉交织物和纯棉织物为试样,采用KES型织物风格检测系统对试样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压缩性能、摩擦性能、剪切性能及接触冷暖感分别进行了测试;采用数学方法对风格性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纯莱赛尔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交织物次之,纯棉织物最差;纯莱赛尔织物弹性好,不易变形,蓬松度较好,但触感较冷。认为:在开发生产莱赛尔家纺产品时,高档次产品可以选择纯莱赛尔,一般产品可以选择莱赛尔与棉交织。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究了莱赛尔纤维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差的原因,对比了不同开纤工艺对其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并从减轻浮色与减少织物表面短绒毛脱落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莱赛尔纤维面料耐湿摩擦色牢度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GB/T 2910.6—2009标准中关于某些较难溶解的纤维采用70℃溶解时的测试步骤与方法不够明确,如前处理方法、溶解时间、振荡次数等,往往导致不同试验室间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文章以机织物(平纹、斜纹、缎纹)为试样,研究了莱赛尔/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误差,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莱赛尔/棉混纺产品纤维含量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给出解决方法。研究结果对于莱赛尔纤维混纺产品准确的定量分析有一定的意义,以期为质检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过氧乙酸预处理对亚麻短纤维可纺性的影响。采用过氧乙酸对亚麻短纤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过氧乙酸用量、温度、时间对亚麻短纤维失重率、断裂强度、分裂度和白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氧乙酸用量5g/L、温度50℃、时间50min时亚麻短纤维失重率、断裂强度、白度、分裂度性能指标最好,短纤维的可纺性得到改善;认为:采用过氧乙酸处理亚麻短纤维有利于提高纤维可纺性。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新型赛络菲尔纱,将赛络菲尔纺纱中的长丝用短纤维纱代替,成功试纺出不同混纺比例和结构的棉莱赛尔赛络菲尔纱。测试分析了纱线结构、强伸性能,并对5种相同号数、不同结构和混纺比的棉与莱赛尔纯纺和复合纱线进行了吸放湿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纺棉赛络菲尔纱具有类似股线的结构特征,5种纱线的吸放湿过程相近,莱赛尔棉赛络菲尔纱、棉莱赛尔赛络菲尔纱和莱赛尔棉赛络纱的混纺比例接近,其吸放湿性能无明显差异。认为:对于不同结构的棉与莱赛尔纤维复合纱线,影响吸放湿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纤维原料,纱线结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莱赛尔金属复合织物的屏蔽效果。将莱赛尔粗纱在细纱工序中与金属丝复合纺出莱赛尔金属复合纱,并织造加工成平面电磁波屏蔽织物,测试了电磁波屏蔽织物的拉伸强力、表面电阻率、电磁波屏蔽效能。研究发现:捻度80捻/10 cm的S捻莱赛尔金属复合纱拉伸断裂强度较高;不锈钢丝与铜丝的添加有效降低了织物的表面电阻率,同时加入不锈钢丝与铜丝的导电织物有最低的表面电阻率;莱赛尔金属复合织物在层数、叠合角度、金属组成的匹配下,对特定波频的电磁波屏蔽率可达到99.99%以上。  相似文献   

9.
棉与莱赛尔纤维混纺织物中纤维含量的定量分析通常采用甲酸-氯化锌法,但该方法耗时长,且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会出现溶解不完全的情况。文中参考GB/T 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使用纤维细度仪来定量分析棉与莱赛尔混纺织物,并对比了甲酸-氯化锌法、纤维细度仪法测试的莱赛尔纤维质量百分率及含量偏差。结果表明: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低时,两种方法结果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可满足检测需求;当试样中莱赛尔纤维含量较高时,采用纤维细度仪法所测得的莱赛尔纤维含量偏差较小,更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对羊毛/莱赛尔二组分混纺产品中原料成分进行准确定量,研究了羊毛和莱赛尔分别在75%硫酸中的溶解情况,优选出最佳试验条件后,对羊毛和莱赛尔混纺产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对该类混纺产品进行准确定量是可行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对羊毛/莱赛尔二组分混纺产品中原料成分进行准确定量,研究了羊毛和莱赛尔分别在75%硫酸中的溶解情况,优选出最佳试验条件后,对羊毛和莱赛尔混纺产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对该类混纺产品进行准确定量是可行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2.
对亚麻/莱赛尔混纺织物进行定量分析时,采用GB/T 2910.22—2009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织物中的莱赛尔不能完全溶解,针对此问题对该标准方法进行改进,确定采用70℃甲酸/氯化锌,溶解时间为40min,修正系数为1.25的新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新方法对亚麻/莱赛尔混纺织物的定量分析结果重现性好且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了莱赛尔族纤维与其他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的细微差别,通过研究时间、温度和试剂配比等因素对溶解性能的影响,成功找出用经典方法——溶解法对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莱赛尔族纤维定性鉴别的方法,并对鉴别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在80∶10的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温度70℃、时间40 min,作为莱赛尔族纤维的定性鉴别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菊竹 《中国纤检》2012,(13):84-85
对铜氨与莱赛尔两种纤维的湿膨胀性能进行研究与比较,发现此两种纤维在碱液中的瞬间横向湿膨胀率有规律可循,先是随着碱的浓度增大而增大,在l00g/L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碱液浓度增大而减小;铜氨纤维在碱液中的瞬间横向湿膨胀率大于莱赛尔纤维,且在最大值时的区别达到最大,即铜氨纤维的瞬间横向湿膨胀率基本大于300%,莱赛尔纤维则基本小于300%。该研究成果可以为此两种纤维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并可为准确鉴别此两种纤维提供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鉴别铜氨纤维与莱赛尔纤维,分别采用燃烧法、显微镜法、溶解法、湿膨胀性能分析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铜氨纤维、莱赛尔纤维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形态特征、燃烧特征、湿膨胀性能相似,但根据其湿膨胀性能差异可进行纤维的初步判别,再结合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就能进行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6.
探讨柔性牛仔面料的设计方法。设计了6种试样,并测试其性能。以莱赛尔织物为例,介绍了准备工序、织造工序和退浆整理工序的工艺要点。测试分析了各织物的悬垂系数和柔软度。结果表明:采用莱赛尔纱和松式退浆整理的织物悬垂系数和柔软度最佳。认为:采用莱赛尔纱和松式退浆整理可以获得柔软性能较佳的牛仔面料。  相似文献   

17.
选取常见的4种羊毛混纺纱线制成轻薄羊毛混纺面料,然后对其热湿舒适性能进行测试与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混纺试样均使羊毛织物的导热性和透气性增强;羊毛/莱赛尔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表现最佳;羊毛/Coolmax涤纶混纺织物及羊毛/丙纶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表现较好,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仍可用作贴身穿面料.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莱赛尔纤维纱原料配比优化中的应用。分析了1.3 dtex、0.9 dtex细度的莱赛尔纤维和回花配比对莱赛尔纤维纱成纱质量指标的影响。通过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成纱质量指标与1.3 dtex和0.9 dtex两种细度规格的莱赛尔纤维及回花混用量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成纱条干CV值、棉结与理论预测值吻合度分别达到99%和92%。认为利用优化后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进行配棉并预测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测试了麻赛尔纤维的基本性能,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麻赛尔纤维纵向有深浅不一的多条连续分布的条纹,截面为独特的不规则C型异型结构.干态断裂强度与粘胶纤维接近,湿态断裂强度是粘胶纤维的1.4倍,干态、湿态断裂伸长率均小于粘胶纤维,干、湿态初始模量均大于粘胶纤维,为粘胶纤维的1.1~1.2倍,回潮率为12.86%,与粘胶纤维相近.静、动摩擦因数均大于粘胶纤维,卷曲率、卷曲弹性率和残留卷曲率均小于粘胶纤维.麻赛尔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具有典型的纤维素纤维特征谱带,但在2 915 cm-1附近,麻赛尔纤维与粘胶纤维峰形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GB/T2910.6—2009中给出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标准中规定,一般情况下采用40℃的甲酸/氯化锌对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进行2.5h溶解,对某些较难溶解的纤维采用70℃溶解时处理时间不够明确,给测试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依据该标准,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对各种纤维的结果影响进行试验探讨,并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最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