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及防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论述了沥青路面搞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滑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常用集料特性的获取方法,即传统方法、CCD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X-CT以及激光扫描技术。在此基础上,从集料的形状、棱角和纹理出发,讨论了沥青路面抗滑机理,分析了集料形态特征获取方法及其对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剖析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要解决的问题,即依据常用集料特性的获取方法,提出客观的集料形态特性评价指标;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软件从分子层面研究不同磨光次数下集料性能衰减规律及其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沥青路面抗滑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取决于路表构造特性的优化选择,文中通过对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诸多因素的分析与考虑,旨在实现沥青路面良好的宏观构造和微观构造,从而满足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抗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公路沥青路面防滑研究和实践,讨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沥青路面抗滑应具备的条件,分析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途径,提出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表层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室内试验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并对六种典型沥青混合料抗滑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高速公路运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的材料质量、施工工序、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集料级配与沥青用量两方面的研究分析,配制出了高性能的,能满足高速公路表层抗滑性能的沥青混凝土,并对高速公路抗滑表层沥青混凝土的配合设计技术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抗滑路面结构及其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了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典型结构及其特点、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混凝土路面纹理构造抗滑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稳定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高抗滑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表面纹理构造分析方法.通过规范数字图像采集过程以缩小露石表面图像信息误差,通过数字图像获取露石表面纹理构造特征,建立像素空间曲面模型,计算露石纹理构造深度.运用图像形态学基础理论,分析二值图像中代表露石颗粒形态的上凸小区域相关参数,计算上凸小区域的数量、面积及大小组成,得到露石表面上凸面积百分数.研究结果表明:露石表面抗滑值与上凸面积百分数呈近似抛物曲线关系,为有效发挥露石表面高抗滑性能,建议露石表面上凸面积百分数控制在[0.25,0.43],露石纹理构造深度合适区间为[0.58 mm,1.05 mm],粗集料粒级对露石表面质量影响显著,4.75~19 mm级配的露石表面具有高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9.
AC-13C型沥青路面表面层的抗滑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沥青路面表面层抗滑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现场交通量的调查数据和现场横向力系数的测定数据,建立了AC-13C型沥青路面表面层的抗滑性能衰减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评价潮湿状况下环氧磨耗层的抗滑性能,建立花纹轮胎与潮湿磨耗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水膜厚度、轮胎行驶速度、轮胎轴重、轮胎充气压力和磨耗层厚度等因素对接地压力和附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湿环氧磨耗层接地压力和附着系数均随着水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接地压力减幅为24.17%~39.96%,附着系数减幅为31.32%~62.14%,当水膜厚度达到6 mm时,动力压力的存在使得接地压力和附着系数减幅逐渐变缓;随着轮胎轴重和磨耗层厚度的增加,潮湿环氧磨耗层的接地压力和附着系数均逐渐增大;随着轮胎行驶速度的增加,潮湿环氧磨耗层的接地压力和附着系数均逐渐减小,接地压力减幅为38.03%~43.53%,附着系数减幅为65.22%~67.04%;随着轮胎胎压的增加,潮湿环氧磨耗层的接地压力逐渐增大,增幅为32.58%~43.75%,附着系数却逐渐减小,减幅为26.15%~47.24%。建立接地特性与5大因素的预估公式,并利用室内和现场摩擦系数测试结果对预估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抗滑性能预估模型拟合精度很高,可为今后环氧磨耗层养护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预养护对策选择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但由于缺乏信息,决策往往由专家主观判定,结果依赖于专家的工程经验.在全面分析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决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专家打分来量化不同预养护对策的各个评价指标,采用物元分析方法对不同预养护方案进行综合排序,从而确定最佳预养护措施.该模型克服了传统决策方法中存在的主观因素过多、权重不确定等问题.结合上海市A20公路预养护工程进行的实例研究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沥青路面预养护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近年来国际上道路沥青标号的应用也向偏稠的方向发展。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硬质沥青(AH-30)的性能指标,分别对硬质沥青(AH-30)、重交沥青(AH-70)、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分析比较了采用不同粘结料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试验结果表明硬质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较重交沥青混合料的偏大,具有优秀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用于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可以减少由于高温和重载所产生的车辙。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在分析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及车辙预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车辙为设计指标的设想,给出了以车辙作为主要控制指标的设计流程,再以实例的形式给出了车辙预估的整个过程,并对计算结果做了相应的分析,认为单以弯沉作为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并不能控制路面的早期破坏,建议在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增加车辙设计指标,完善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国省道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评价,采用路面状况指数模型P=P0{1-exp[-(α/y)β]},对该模型中αβ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对近10 a来国省道沥青路面结构、交通资料、养护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分析沥青层厚度和车道的日大型车辆作用数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αβ与沥青层厚度和车道的日大型车辆作用数间关系式.通过分析土基和基层结构的承载能力,对α提出了综合修正方法,所建立的αβ表达式简洁适用,可方便分析某沥青层厚度和交通水平下沥青路面的性能变化规律,为国省道的路面结构性能评价和建设养护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从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特征,分析了造成沥青路面发生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是路面结构设计技术创新不够、建设工期不合理、科研投入不足、路面结构设计不尽合理、施工质量存在问题、车辆超载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表界面理论的沥青路面水损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基于表界面理论,推导出沥青在矿料表面的粘附模型和水损坏模型;通过柱状灯芯技术和插板法,测得2种矿料和2种沥青的表面能参数指标;带入模型分析得出,沥青在矿料表面的粘附趋势以及发生水损坏的趋势;讨论了沥青和矿料的表面能参数对粘附及水损坏的过程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石灰石与沥青抗水损坏能力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速度和构造深度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摩擦系数与速度、路面构造深度的关系,采用新型路面抗滑检测设备,对不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动态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路面构造深度较好的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摩擦系数随速度升高而降低.摩擦系数变化率随路面构造深度增大而增大.路面的抗滑性能与路面表面特征和行车速度有较大的关系,应该在路面的设计和施工养护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基于流变学的沥青抗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8种沥青材料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时间-扫描”试验以及对应的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研究适于评价沥青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和指标.分析表明,与动态剪切试验相比,“时间-扫描”试验适于沥青(不包括如橡胶沥青等采用较大粒径改性剂的改性沥青)疲劳性能的评价;并提出了将“简化耗散能”用于“时间-扫描”试验数据分析和沥青疲劳性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外加剂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是一项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掺加沥青路面增强剂混合料与基质沥青混合料以及SBS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的多项路用性能试验比较,认为这种增强剂应用效果明显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显示,增强剂不仅能够成倍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能够较好地改善沥青混合料其它路用性能,如低温稳定性和水稳性等,同时经济性也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研究表明,增强剂技术是一种全面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