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一起35 kV变电站10 kV电容器投入与退出对主变有功损耗和电源侧35 kV线路有功损耗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在电容器各种容量的投入下对变压器有功损耗和线路损耗的影响,从而提出了电容器投入与退出的最优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750kV线路普遍配置了大容量高压并联电抗器,但在线损分析时往往忽略高压电抗器对损耗的影响,造成750kV电网线损分析结果误差较大。基于此,建立了计及高压电抗器的750kV线路综合损耗模型,分析了高压电抗器对750kV线路综合损耗的影响机理。高压电抗器接入降低了750kV线路无功功率造成的有功损耗,但同时高压并联电抗器也产生有功损耗。随着750kV线路传输功率的增加,高压并联电抗器接入后的750kV线路综合损耗率将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在750kV线路电阻损耗和高压电抗器损耗近似相等时,线路综合线损率最低,线路运行经济性最优。  相似文献   

3.
沿10 kV线路主变接下来的电力用户,依据无功补偿就地就近平衡原理,由安装在变压器0.4 kV侧的电容器组除对用电负荷无功进行补偿外,并通过过补偿方式对变压器励磁和漏磁无功进行补偿,使之线路流动无功最小化,降低了线路有功损耗。通过对无功补偿装置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降损节能效果较显著。经一年多时间运行,该无功补偿装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在对目前江西省110 kV变电站电容器组配置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35 kV侧加装补偿电容器组来提高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的设想.分析加装电容器组后对变压器损耗以及电网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提出适合于江西省电力系统110 kV变电站电容器组优化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智  崔金灵  童军心  熊炜 《江西电力》2010,34(1):10-12,17
由中性点偏移引起的零序电压偏高在国内农网35kV系统中屡见不鲜。以上饶110kV煌固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35kV侧投入空载线路后零序电压偏高为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及ATPdraw仿真研究,得出农网35kV输电线路由于不换相施工及线路首、尾端在各别相装设CVT及耦合电容器造成空载线路本身不平衡引起35kV侧中性点零序电压偏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针对线路近区短路故障给主变设备等设备带来的危害,对在220 kV及110 kV变电站的35kV和10 kV出线的近区短路故障应考虑退出重合闸,但是从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又应投入重合闸,兼顾主设备的安全和供电线路可靠性,该文对现行的线路微机保护从逻辑回路上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并论述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35kV直配电网是以35kV高压输入负荷中心,电压由35kV变为0.4kV直接供负荷的供电方式。经计算,35kV直配线路的损耗在同长度、同截面、同功率的条件下仅为6kV配电线路损耗的1/34,又因其少了一级变压损耗,因此这种供电方式具有显著优点和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除中原油田油区采用35kV直配供电方式外,其它油田也有一定的比例。然而随着各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了“农村电网35kV变电所建设模式优化试点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提出“35kV变电所单线单变、10kV线路环网”的供电新模式,该模式提出35kV变电所采用一路高压进线,所内简化设计,单线单变,T接于线路上,合理确定多个电源点的思想,并通过10kV线路环网模式,提高10kV线路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解决了传统供电模式在变电所的占用地面积、资金的投入、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宁东~山东±660 kV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银川东换流变电站330 kV交流场带电前,针对交流线路的充电功率是否导致工频过电压,以及交流滤波器和并联电容器在投切换入过程中是否产生操作过电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各条线路均可作为该换流站的带电启动线路,且单独投入滤波器或电容器时产生的过电压不会对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线路近区短路故障给主变设备等设备带来的危害,对在220 kV及110 kV变电站的35 kV和10 kV出线的近区短路故障应考虑退出重合闸,但是从保证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又应投入重合闸,兼顾主设备的安全和供电线路可靠性,该文对现行的线路微机保护从逻辑回路上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并论述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000 kV特高压输电系统无功补偿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在我国即将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其特殊性,因而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方式与以往熟知的无功补偿方式有较大的差异,也带来一些特殊问题,如受端电网无功补偿的配合问题,1000kV系统用电容器装置的电压等级、分组问题,串联电抗器的选用问题,以及电容器投切时的电压控制问题等。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文章认为:1000kV变压器第3绕组采用110kV是合理的,但选用断路器要慎重;应尽可能将电容器组的容量分小;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应尽量选用小电抗率电抗器。  相似文献   

12.
330 kV变电站35 kV高压设备及电缆单相接地故障,因短路电流无法达到保护动作条件而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为了提高330 kV变电站35 kV系统运行可靠性,提出了35 kV侧经接地变压器和小电阻接地的方式.提出了小电阻接入方案,并通过仿真系统建立了基于实际变电站的建模,分析了小电阻接地前后短路电流变化情况,论证了接...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磁暂态程序对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系统调试中的零起升压、投切1000kV空载线路等试验进行数字仿真,预测了1000kV空载线路工频电压升高特性以及投切线路时的操作过电压水平。与现场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采用的仿真研究手段预测交流特高压输电系统的过电压及电磁暂态现象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高宏慧 《广东电力》2010,23(1):42-44,54
对500kV莞城变电站220kV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简称备自投)装置在接入模拟量选择、设计思路、检修压板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500kV莞城变电站主变压器高压侧的运行状态判别来说明220kV备自投装置应用的功能和逻辑。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和投切无功补偿设备时对电压波动的限制要求,确定了1000 kV荆门变电站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和分组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保证低压设备运行的安全及灵活性,根据有关设计规程,结合工程实际经验,提出了主变压器第三线卷额定电压、低压电抗器和低压电容器的最高运行电压和额定电压。研究结论已作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和开发的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500 kV变电站利用SF 6断路器投切35 kV并联电容器组时,连续发生2起串联电抗器设备故障,分析原因是在投切操作过程产生了较大的涌流及过电压,引起干式空心电抗器发生匝间短路故障,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避免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提出采用适用于投切35 kV并联电容器组的智能相控断路器来抑制合闸涌流,降低分闸重燃概率。为验证智能相控断路器的有效性,首先分析了投切涌流及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和相控开关技术的原理,然后将智能相控断路器应用于该500 kV变电站的35 kV无功补偿系统,并分别对智能断路器与普通断路器进行多次分合闸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断路器随机投切电容器组产生的最大涌流为4.2(标幺值,下同),过电压为1.81;智能相控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产生的最大涌流为2.3,过电压为1.4。试验结果证实智能相控断路器的应用能够从源头抑制合闸涌流和过电压,提高无功投切效率和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换流站中500kV站用变铁磁谐振过电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500 kV换流站发生的铁磁谐振现象为例,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换流站的铁磁谐振机制、影响因素及各种消谐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站用变、CVT主电容、断路器断口电容共同构成了谐振回路,断路器的断开操作激发了谐振的发生。断路器在不同时刻断开引起的谐振过电压振荡持续的时间和过电压峰值均有较大的差异;断路器的备用状态对铁磁谐振发生的概率影响较大,当处于热备用状态时,概率约为60%~65%,处于冷备用状态时,概率约为5%~10%;增大励磁特性的拐点以及站用变容量有助于抑制铁磁谐振的发生,但中性点增加电阻对抑制铁磁谐振不起作用,同时铁磁谐振将引起高次的谐波,该谐波与励磁特性的拐点有关。可采用短时投入阻性负荷和降低断路器断口均压电容的办法来抑制换流站铁磁谐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备用电源投入装置主要用于110 kV及以下变电站的进线、母线、变压器等设备的备用自投。随着用户对用电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面向用户的10 kV联络线也需要安装备自投装置。为此,合作研发了基于光纤通信的联络线备自投装置,验证了该装置能够实现2条10 kV联络线的相互备用、快速投切功能。该装置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钱苑华 《广东电力》2010,23(7):65-68
针对沙角B电厂6.3kV厂用电系统每段母线均设有1个工作电源和2个备用电源的特殊性,机组正常起停机时,通过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DCS)操作员站或按钮输出指令至同期装置、厂用电快速切换装置(以下简称快切装置),选择待并的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行正常的厂用电切换;当机组发生事故停机或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时,装置能自动将厂用电切换到备用电源,实现厂用电系统内部的自动快速切换。为此,根据6.3kV厂用电系统接线方式的特点,在DCS上设计相应的操作画面,修改厂用电快切装置内部逻辑,增加备用电源1与备用电源2之间的切换逻辑,实现了厂用电正常切换和事故切换,改造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