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对某4.8KV系统运行中的2912组电力电容器组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表明其失效率曲线不同于电子设备,无明显的偶然失效期,而更接近机械设备的典型失效率曲线。分析了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指出单用年损坏率不能真实反映运行中电力电容器组的可靠性水平而应全面评估,提高可靠性应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1980年至1989年间安装并运行于某配电系统的8736台高压电力电容器。分析了541台已失效的电容器。建立了失效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了它的故障率。电容器的失效模型遵从威布尔分布。不同的制造厂具有不同的故障率。讨论了失效机理和失效原因。局部放电特性仍是电容器失效的关键。提出了对电力系统和制造厂均有用的某些结论。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素是引起金具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一起750kV输电线路导线间隔棒腐蚀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间隔棒材质、微观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元素分析,确定沙漠盐渍土大气环境是造成该导线间隔棒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后期开展相关研究及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根据电力电容器连接片搪锡的传统手工制作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出自动搪锡设备,采用变速电动机为动力,高精度可控硅移相触发温控仪控制温度,来实现自动传输铜带自动搪锡等操作.通过1年来的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改善了电力电容器连接片搪锡制造工艺,实现搪锡工序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大容量并联电容器运行情况调查研究,综述了大容量并联电容器运行故障模式,分析了各种失效机理,给电容器运行中的早期失效和偶然失效提供监测及预防依据,以便提高并联电容器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9.
10.
TBB24-35-60120/334-2BLW型电容器装置广泛应用于江西500 kV变电站内,该型电容器组连接组件存在结构性缺陷,经常出现单台电容器连接组件过热问题。为保证电网安全,分析该型单台电容器连接组件结构,设计出新型单台电容器连接组件并在现场成功实施更换改造。因此建议用50平方BV线代替原有35平方多股细软铜线;用SBK-1-M16型变压器专用线夹代替原有引线接头;引线在安装时注意留出存水弯。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起Y/d-11接线组别的变压器差动保护二次误接线进行分析。变压器Y侧一次绕组电压相位与d侧一次绕组电压相位存在相角差,导致变压器两侧一次电流存在相角差。因此参照d侧一次绕组的联结方式对差动保护的Y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进行三角形变换,以消除一次相角差的影响,保证差动保护的二次接线方式正确。 相似文献
12.
13.
14.
20kV并联电容器组尚未有相应的技术标准。探讨了电容器组接线、单元电容器选型,以及配套串联电抗器的接入方式和保护用避雷器的接线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不对称接线大容量内熔丝高压并联电容组中性线不平衡电流保护和桥式差电流保护的通用计算公式,为基层电力部门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称接线和不对称接线桥式差电流保护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对称接线计算结果替代不对称接线桥式差电流保护计算结果的可能性,60 Mvar以上的并联电容器组的不平衡保护替代计算引起的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6.
S9-M电力变压器接线端子箱下面与变压器散热片之间存在较大空隙,外界物体容易进入端子箱内,造成相与相之间短路,导致变压器跳闸或损坏。介绍了接线端子箱的两种改进设计方案,给出了改进设计示意图。通过改进设计,变压器能更好地安全稳定运行,满足工业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一变电站电容器故障实例,综合分析了设备质量、选型、保护配置、运行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为解决日常运行中较为频繁的并联电容器故障问题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19.
高压并联电容器组单双星形接线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选择高压并联电容器组接线方式的取决因素 ,深入进行单、双星形接线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估算两种不同接线方式的适用范围之后 ,提出中小容量电容器组应选择采用单星形接线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外熔丝保护性能与电容器组接线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外熔丝保护性能与电容器组接线方式关系的分析研究,揭示保护灵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电容器组在故障状态下中性点电位发生飘移、随着串联段数增加故障段分压比降低.提出增加电容器并联台数和增加电容器内部元件串联段数是提高保护灵敏度的有效措施;阐述外熔丝在电容器发生故障时的保护作用与特性行为,以及确保其相关技术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