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模型的变压器保护原理需要对变压器绕组参数进行精确辨识.利用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辨识方程,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新的参数辨识算法.消除了最小二乘法计算速度慢、计算量大的局限性,可以实现对变压器绕组参数的在线精确辨识.通过Matlab/Simulink对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正确辨识变压器绕组电阻和漏感参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力变压器参数辨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变压器的Y/△接线方式,分别列写回路方程,消去三角形侧绕组中的环流和公共磁链的影响.这种方式无需改变三角形侧TA配置,直接利用三角形侧线电流构建了变压器绕组的电阻和电感参数辨识算法,利用带动态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消除了最小二乘法"数据饱和"的影响.应用EMTP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参数辨识算法稳定,不受负荷波动以及功率因数变化的影响,辨识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用于变压器绕组内部短路故障检测的数值仿真方法。该方法基于精细模拟绕组结构的有限元分析,针对绕组对地短路和匝间短路故障建立了数值仿真计算模型;采用能量扰动法计算变压器等效电感参数,并进一步使用这些参数建立变压器状态方程,以研究故障状态下变压器端部电气量、磁场分布和故障位置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变压器绕组超声检测系统的分辨率会随检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问题,提出超声合成孔径弧形扫描联合算法,使检测系统的分辨率不再随检测深度的提高而降低,仅与换能器本身相关,并且实现了故障快速定位,提高了检测效率与检测精度。最后,设计变压器绕组超声合成孔径检测系统,采用400 kHz超声换能器对实体变压器进行实验,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能在线、快速定位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并且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4.26%。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准确的静止同步补偿器模型参数以满足电力系统日益精细化的仿真要求,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群算法的静止同步补偿器模型参数解耦辨识方法.首先基于现有静止同步补偿器机电暂态模型,建立满足暂态仿真计算要求的静止同步补偿器数学模型;然后对樽海鞘群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静止同步补偿器模型参数辨识;最后,针对模型结构耦合导致多参数辨识结果精度不高问题,提出基于STATCOM模型dq轴参数解耦辨识策略,分两步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仿真算例证明该算法能快速准确的辨识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6.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参数辨识中扩展卡尔曼滤波(EKF)难以确定合适的系统噪声矩阵Q和量测噪声矩阵R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SADE)-EKF的PMSM参数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双线程辨识模型;然后通过改进差分进化算法(DE)的变异策略跳出局部最优,并设计了合适的适应度函数;最后,通过SADE算法对EKF的Q和R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SADE-EKF在辨识电机参数时比传统的EKF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压器绕组等效模型电路,基于PSpice仿真软件使用频率响应法对绕组等效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改变单一参数和同时改变多参数这两种情况下的频响曲线及统计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各参数变化对绕组频率响应曲线各频段的影响情况。结合不同类型变压器绕组故障对应的等效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频率响应曲线与变压器绕组故障类型的对应关系。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结论对分析和诊断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基于传统量测的负荷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负荷建模方法.该方法以WAMS记录的相量测量单元(PMU)安装节点处的电压相量为现场实测数据,可在电网中PMU布点情况不满足系统可观的条件下对电网中的任意负荷节点建立模型,并采用克隆选择算法(CSA)辨识出节点负荷模型的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IEEE 39节点系统中,辨识结果显示,提出的基于WAMS的负荷建模和参数辨识方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所建立的负荷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负荷实测信号.该方法能够为电力系统仿真计算提供高精度的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初值和噪声统计特性未知情形下的飞行器系统辨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 maximization,EM)和求容积卡尔曼平滑器(cubature Kalman smoother,CKS)的辨识算法。该算法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对初值和噪声的统计特性进行估计;用求容积卡尔曼平滑器估计状态向量和未知参数。在期望最大化算法的求期望步骤中,所求的期望值通过求容积规则获得,用较少的采样点保证了估计精度;在期望最大化算法的最大化步骤中,未知量的最优值以解析解形式给出,减小了计算量。仿真结果说明,该算法在飞行器气动参数辨识问题中,能给出较好的辨识结果。与其他方法的对比验证说明新算法具有辨识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三相变压器有多种联接方式,国际上通常采用时钟表示法,即用三相变压器高、低压绕组“线电势”的相位关系标志三相变压器的联接组别,这种线电势相量不能直观反映变压器绕组的实际接线.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相位关系判定三相变压器联接组别的新方法.以原、副边绕组电压相量尾端为共起点,根据副边相电压与原边相电压的相位关系,实现副边电压相量的旋转,从而确定变压器的联接组别,分析过程简单、直观,并提出了三相绕组左、右三角形接线方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文安斜坡内带深层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研究识别隐蔽油藏.通过兴隆1井地层重新划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应用,将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之间重新确定为不整合接触.在三级层序地层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刻画各体系域砂体展布特征,构建了坡折带控制沙四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通过钻井实践,首次在霸县凹陷发现沙四下段含油层系及新的烃源岩层,实现了深层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借助螺线特性,对一类含间隙分布时滞的种群增长模型特征方程λ+c=d(1+λT)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索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对红豆杉种子的胚进行了处理,采用3% 0.5%(m/v)的纤维索酶 果胶酶混合液效果好.得到了红豆杉胚原生质体;同时采用了B5、V-KM、MS3种培养基对所得到的原生质体进行了初步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V-KM附加椰子汁(含天然植物激素)培养基培养胚性原生质体效果较好,并研究了植物激素的浓度和光照强度等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的影响,表明采用IAA和NAA对愈伤组织生长效果较好,光照强度在1000lx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20.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