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对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景德镇外销青花瓷历史及其艺术特征的相关研究与回顾,了解那段海上"陶瓷之路"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习俗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明末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艺术特征进行赏析与简述.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的青花瓷大规模出口外销,青花瓷器型与纹饰的多样性正是与"海上丝绸之路"诸多沿线国家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沿线国家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样式与制瓷工艺。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特征正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本篇将以元明至清初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外销为例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的元、明青花瓷曾被后人誉为陶瓷艺苑中的两朵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最近,景德镇陶瓷馆的美术研究人员和考古人员自己动手,复制出一批元、明青花瓷,  相似文献   

4.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到元代青花瓷已成熟。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高峰。青花原地是景德镇湖田窑,至今青花仍是景德镇主要产地,因而全国各地陶艺家画家都络绎不绝的去景德镇观摩学习,动手绘之。  相似文献   

5.
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历史名瓷,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在过去十多年里,该项目通过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建设、传承宣传等保护措施的系列落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同时在普查确认、建档保护、传承机制建设、科研投入等多个环节仍存有不少问题,因此需要探讨优化青花瓷非遗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长期贸易,不仅局限于陶瓷外销,更扮演者政治、经济、文化的宣传者和科技、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角色。在长期的外销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必然会通过外销活动反馈回来,从而影响着青花瓷艺术的进步,促进着景德镇青花瓷制瓷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本文将以民族大融合与海外商贸繁荣为背景,研究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各国进行海外贸易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景德镇青花瓷工艺的反哺。  相似文献   

7.
一、青花瓷的艺术特色 典雅素净的"青花瓷"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艺术品种,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珍贵的传统艺术.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是高温釉下彩瓷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  相似文献   

8.
艾玉庭  王爱红  刘培新 《中国陶瓷》2005,41(6):58-60,63
围绕景德镇青花的起源、青花料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发色以及形成原理,从工艺学的角度阐述景德镇传统名瓷—青花瓷在色料发色原理、烧成原理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色彩,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各个时期的景德镇青花瓷提供科学的理论,提出自己在学习鉴别古代青花瓷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一定有它的特有魅力,尤其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交流的重要载体。16世纪它零星地传入欧洲,经过17-18世纪的发展,逐渐风靡欧洲,19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广泛渗入到欧洲社会,对其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催生了许多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中国陶瓷史上青花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青花瓷以其清新雅致、意境悠远、传世量少,成为广大研究人员的争相研究的对象。本文将通过对青花瓷的造成特色以及成型工艺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艺术内涵,加深对青花瓷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1.
余欣 《中国陶瓷》2012,(1):39-41
广州是清代最重要对外贸易港口,是景德镇瓷器外销最主要出口地,对景德镇瓷业生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景德镇瓷艺风格变化亦起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敏 《中国陶瓷》2012,(3):35-36,43
元代初年,元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浮梁瓷局在元代景德镇瓷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景德镇瓷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以史实阐述明朝景德镇陶瓷社会生产情况,说明了景德镇陶瓷生产、艺术装饰风格与社会经济、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瓷业行规礼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年陶瓷文化的深邃内涵和丰厚积淀,孕育了瓷都景德镇光华灿烂的千古文明,赋予了一方水土独有的陶韵瓷魂。丰富多彩的陶瓷习俗、民俗事象在千年瓷都无处不在。景德镇瓷业行规礼俗,既是一种正统礼制的衍化,又是陶工们带有明显世俗色彩的礼仪形式,是礼俗社会的产物。这些行规礼俗支撑和维系了近半个世纪的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生产的繁荣与发展,这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礼俗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传递着一种不能遗失的精神,一种源自传统并被赋予时代内涵的文化精神。研究景德镇瓷业行规礼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中国风物热影响下,景德镇在明清时期创造了外销瓷奇迹,但在当代景德镇却呈现出本土缺位现象,亟待恢复与构建。纹章瓷是明清外销瓷至精品之一,本文以纹章瓷为例阐释景德镇明清外销瓷发展史、现状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元明青花瓷     
李川 《中国陶瓷》2006,42(12):77-78,70
元以后,青花瓷逐渐普及,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主流,景德镇也凭借青花产品一跃而成全国瓷业中心。同时,青花瓷的影响波及域外,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重要一族。  相似文献   

17.
瓷业在景德镇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景德镇瓷工在对瓷业的依赖中产生了瓷业神信仰,主要为瓷土神、师主、风火神,在景德镇瓷业祭祀礼俗中具有极尊崇的地位,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对景德镇瓷业生产既具有积极意义亦具有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俞暄 《中国陶瓷》2012,(2):70-72
年希尧博学多才,在文化与科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任雍正四年至十三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在雍正官窑瓷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使雍正官窑瓷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陶瓷企业与小型陶瓷企业有着各自的特长,能适应陶瓷产品中不同特性生产需要。振兴景德镇陶瓷经济产业,就应将大中型陶瓷企业与小型陶瓷企业结合起来,去满足陶瓷经济中各种陶瓷产品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浅议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以其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内涵丰富而著称国内外。本文在介绍了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与陶瓷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陶瓷文化保护和利用中的困境,并探讨了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