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砂滤池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邯郸市滏阳河为水源,研究了生物砂滤池对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对微污染源水中的CODMn和TOC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TOC的去除率为18%~25%;温度对CODMn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常温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0%,低温下的平均去除率则降至15.9%;氨氮以及原水中CODMn的含量对CODMn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影响。此外,考察了微污染源水中CODMn与COD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生物砂滤池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3%~48%。  相似文献   

2.
石锐  魏琪  刘和平 《供水技术》2012,6(1):10-12
以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沉后水作为进水,考察了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的挂膜过程,并探讨了生物活性炭挂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挂膜期间O3-BAC工艺对水中浊度、CODMn及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运行后期浊度、CODMn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62.71%和62.5%以上;运行至82天时,CODMn和氨氮去除率分别大于30%和60%.生物膜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3.
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用于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新型专利产品--"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源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水温条件下,系统对氨氮、有机污染物、浊度、铁、锰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源水,无论是挂膜、流化还是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水温>14.5℃、进水氨氮<4 mg/L时,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可稳定在70%~85%;此外,系统对CODMMn、浊度、铁、锰的去除率分别为(13.2%~33.6%)、(20.6%~43.3%)、(20%~50%)、(16.7%~68.8%).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氧化铁改性石英砂(简称"改性砂")为滤料的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考察了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与普通石英砂(简称"普通砂")生物滤池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改性砂和普通砂生物滤池的挂膜成熟时间均为8 d左右;在挂膜期间,改性砂生物滤池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42.4%,稳定运行期间可达57.3%,而普通砂生物滤池在整个运行期间对UV254的去除率仅为5%左右;在挂膜期间,改性砂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从2%左右升高至约85%,稳定运行期间对氨氮的去除率保持在86%左右,而普通砂生物滤池出水氨氮浓度波动较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稳定。因此,改性砂比普通砂更适于生物滤池工艺。  相似文献   

5.
微污染源水中的污染物以有机物和氨氮为主,采用传统工艺处理时其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将沸石作为生物滤池的填料,与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后用于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氨氮在0.5 mg/L以下,去除率可达90%;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Mn在2 mg/L左右,去除率约为60%,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主要由沸石生物滤池完成,而沸石生物滤池、混凝沉淀及超滤均能去除CODMn,贡献率分别为49.6%、30.9%、19.5%。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富营养化水的处理,解决高氨氮、高藻类、高CODmn等的水质问题,为此研究生物预处理和臭氧生物活性炭的联用效果,在臭氧生物活性碳前设置生物预处理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而且能大大减低氨氮的浓度,并且能去除原水中的大量藻类。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9.5%、96.2%、81.5%、98.7%,试验得出组合工艺对付富营养化水的处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复合工艺——PAC/MBR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考察了对浊度、CODM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膜生物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4m3,采用聚偏氟乙烯平板膜,膜孔径为0.09~0.12μm,总膜面积为85.2m2;MBR的进水流量为1200L/h,一次性投加PAC为1g/L,气水比为5∶1;采用恒压操作、间歇抽吸方式出水,操作压力为0.1MPa,抽停比为8min/2min。中试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沉淀池出水中浊度、CODMn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33%和53%,能抵抗水质和水温变化的冲击,有效保障出水水质。在PAC/MBR系统中,PAC吸附、生物降解和膜截留作用在去除不同分子质量有机物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投加PAC有助于在膜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活性炭动态膜,保证了恒定的出水流量。  相似文献   

8.
生物砂滤池不同挂膜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生物砂滤池的运行特点,通过试验对自然挂膜和接种挂膜两种不同挂膜方法下,各滤柱中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对CODMn、NH4^+ -N和UV254的去除效果以及运行周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挂膜的启动时间比自然挂膜缩短了6~8d,同时生物量较多,但生物活性比自然挂膜法低12.03%~14.29%;各柱对CODMn、NH4^+ -N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在35%和80%以上;但采用自然挂膜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佳,特别是对UV254的去除率较接种挂膜法提高了5.01%~10.8%,并且运行周期延长了6~10h,运行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再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斜发沸石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斜发沸石的化学和生物再生效果。间歇和连续试验结果表明:斜发沸石挂膜前、后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变化不大,斜发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化学和生物再生试验结果显示:稳定运行2个月后,以NaHCO,为再生溶液,在Na^+浓度为2000mg/L、气水比为5:1、温度为15~28.5℃时,对氨氮的去除率〉80%,沸石的再生效果较好;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和适宜的温度,可有效提高生物再生的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斜发沸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氨氮吸附材料,并可有效再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横流式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通过逐渐增大水力负荷的方式对其进行启动,并考察了对COD、氨氮、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对去除COD、氨氮的影响较大,对去除浊度的影响不明显,对氨氮、COD、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9.18%、63.52%、93.85%。由此说明横流式生物滤池在逐渐增加水力负荷的自然挂膜方式下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11.
难降解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处理难降解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针对性强、应用灵活、效率高等优点,在难降解废水治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水力及生物硝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一种新型轻质多孔性载体,研究了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在降流区接近于推流式,而升流区接近于完全混合式,整个反应器可以模拟为一个推流式和一个完全混合式的串联。随着下向流速增加,膨胀率和回流比呈正比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从原理、设备与流程等方面叙述了生物脱氮技术,使原来平均处理率仅为2%的氨氮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曝气生物滤池在上海周家渡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介绍了上海周家渡水厂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预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生产性试验结果,包括BAF的设计参数、运行情况等。试验数据表明,采用BAF预处理工艺对原水浊度、铁、锰、氨氮、亚硝酸盐、CODMn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去除率分别为40.9%、53.1%、36.6%、39.9%、40.1%、15.4%和54%,提高了出水水质和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合适的滴水湖补充水的处理工艺,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1)和"生物滤池+沉淀"(工艺2)两种组合工艺处理地表源水的中试研究(规模为20 m3/h).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藻类、叶绿素a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滤池好,但二者对浊度、总磷、CODM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工艺1去除浊度、藻类、叶绿素a、总磷、氨氮和CODMn的效果较工艺2好,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合适的滴水湖补充水的处理工艺,开展了“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1)和“生物滤池+沉淀”(工艺2)两种组合工艺处理地表源水的中试研究(规模为20m^3/h)。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对藻类、叶绿素a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比生物滤池好,但二者对浊度、总磷、CODM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工艺1去除浊度、藻类、叶绿素a、总磷、氨氮和CODMn的效果较工艺2好,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评价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AOC和温度对饮用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试验的方法对不同AOC含量、不同温度条件下静止存放的饮用水(自来水和瓶装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AOC-TDWMS评价体系,弥补了用AOC单项指标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不足,更科学、可靠,且更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其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特征,并分别与化学强化一级工艺、初沉池和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出水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分子质量〉2ku的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对溶解性有机物和UV260的去除率分别为45.9%和38.7%,与城市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其去除溶解性有机物的能力较弱;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是通过化学和生物作用共同实现的,其中生物作用主要表现为生物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电解/芬顿/厌氧/好氧生物滤池工艺(ME/Fenton/AF/BAF)处理炼油废水,探讨了各工段的工艺参数及工艺整体运行效果。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微电解单元的初始pH值为3,Na2SO4投加量为0.05 mol/L;双氧水的投加量为1.5 m L/L;AF/BAF工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2)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ME/Fenton/AF/BAF工艺连续运行处理炼油废水时对COD、氨氮、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2%、85.0%、90.1%。  相似文献   

20.
平洲污水处理厂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山市平洲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进、出水水质指标、工艺流程、工艺特点,一期工程建成后的运行情况。通过工程实践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