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子 《饮食科学》2006,(6):52-52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将女人比作茶.也许东坡先生颇为得意自己的创意.但随着后世俗人的一番曲解.女人与茶这一话题就变得不那么新鲜且隐含着一点亵玩的轻慢意味。如“女儿红”.传说要处女以口含下每一片茶叶.再放入胸兜里用体温将茶叶烘干.这样才能产出品质顶尖的带有女儿体香的茶来。  相似文献   

2.
柴奇彤 《中国食品》2009,(20):56-57
在中秋佳节的日子里.茶作为馈赠,待客的佳品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敬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中秋过去了.经常有朋友提到这样的问题:“这是我的朋友送的非常好的茶.您帮我看看.这茶怎么冲泡才更好。”打开茶叶的包装.却往往令人很失望.并不是茶本身不好.而是不适宜的贮存使得好茶陈化了,失去了新鲜.香气消失.滋味变淡。这样的茶不但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此言甚是。 宋代文豪苏轼曾说:“茶欲新,墨欲陈”。说的是茶叶的品质以当年的新茶为上品。就一般而言,确是如此。但也有并非这样的,普洱茶就是这样一种较为特殊的茶叶。 普洱茶产于中国云南思茅和西双版纳。清代,他们都属普洱府所辖地区,是滇南茶叶的集散、运销地,故以普洱茶为名。  相似文献   

4.
母亲与茶     
牛凯 《饮食科学》2009,(7):60-60
母亲喜欢喝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在我记忆中.家里很少喝茶,除非有客人来.我们才会洗净茶壶,捏一撮茶叶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稍等片刻倒出一碗,马上再倒回壶里.俗称“咂”一下.这样再倒出来的茶颜色便浓了许多,味道自然也更加酽厚.可以省却前几泡的清淡。在老家.虽然对茶不太讲究.但待茶的礼节却极被看重。  相似文献   

5.
一、江西茶叶概况:产茶历史悠久,生态资源适宜,自然生产为主,区域划分明显,产业发展滞后,有名茶缺品牌。 2007年全省茶叶面积81.1万亩,茶叶总产2.5万吨,茶叶产值5.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茶叶企业320余家,茶叶品牌260余个,其中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品牌57个。获省级奖的有140余个。婺源有机绿茶占整个欧盟有机绿茶70%的市场份额。江西99个县约有90个县产茶,茶农达200万人。茶叶种类主要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三大类,产量比例为15:4:1。已初步形成了赣东北茶区、赣西北部茶区、赣中茶区、赣南茶区四大优势茶区,“大鄣山茶”、“得雨活茶”、“浮瑶仙芝”、“宁红”、“庐山云雾”、“狗牯脑”、“井冈碧玉”、“小布岩茶”和“梅岭毛尖”九大类名茶,但与茶产业发达省份比,产业发展滞后,有名茶、缺品牌。  相似文献   

6.
老坐办公室的人.想不成为茶叶专家都不可能。我坐办公室的时间不多.即使坐下来,也是手不离键盘.眼不离显示屏。茶是喝的.但很少有闲心来品,所以对茶的话题一直是敬而远之.生怕有人一句话撑过来:“你也懂茶?”就像现在遍地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吃茶     
正我出生的地方,是洞庭湖畔一个"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县级市,那里不是产茶区,但到处有茶树。每年清明前后,女人唱着歌提着篮摘茶叶,也常见人站着八字脚用斗盘揉茶叶、用一种中间拱起老高的篾烤盘烤茶叶。说起吃茶来,我想无非这么几种:一种是泡茶。泡茶就是将茶叶放入茶碗里,用开水冲泡的茶。  相似文献   

8.
绿意盈怀     
每年,清明至谷雨间,新焙制的茶叶会离开乡土,汇成绿色的河流,流进城市。在进城的每一条道路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下人肩扛背挎着点点新绿,吆喝着“茶叶哎!”,朴实的乡村口音响亮着这个季节。于是,这个季节属于茶叶,叫茶季。茶季里,人们看茶、买茶、品茶、论茶。在心里把茶事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一切都退居幕后。“茶”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温暖的词。有位诗人写道:上帝在喝茶时,开始不怀念咖啡;中国人在喝咖啡时,所有的毛尖纷纷向喉头刺来。道出了中国人对茶的一往情深。它是中国人开始新一天生活的必需品。虽然,柴米油盐酱醋也代表人间烟火,但…  相似文献   

9.
茶香     
平生不嗜烟酒,但却不可一日无茶。每当静坐读书,或提笔为文的时候,总要沏一杯清茶,即使不喝,也要闻闻那淡淡的茶香。 记得20年前,我在一个叫青龙潭的山乡教书,那时节,茶叶很缺,凭票供应。这可苦煞了我这条“茶龙”。没办法,只好向远方的亲友邮购,但时有不济。有  相似文献   

10.
茶叶作为饮品已为人熟知,说到吃,恐怕知道的较少。其实,茶叶完全可以吃,以茶烹制的茶撰,茶香清雅,风味独特,祛病健身,香遍南北,茶叶饭、茶面条、茶味糕点、茶叶饼干、茶叶粽等,更为人们所喜欢。 我国民间不少地方把茶列于大米之前,称茶叶为“茶米”,甚至连饮茶也叫“吃茶”,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最早的茶叶是作为食用的,春秋时,有“伐而掇之”、“其甘如荠”(《诗经》)的吃茶习惯,即砍倒茶树摘鲜叶煮熟吃。魏晋时,吃茶更有茶叶和大米混煮吃的“茗粥”和茶叶与中药材、糯米熬成糊状的“茶苏”,而唐宋则盛行吃“茶饼”,…  相似文献   

11.
白露 《饮食科学》2007,(7):53-53
来到我的老家.如果主人说要为你“倒”一杯“茶”.你可千万不要信以为真.他们端出来的一定会是一杯白开水.如果真有茶给你喝.他们会说是给你“泡”一杯“茶叶水”。老家不产茶,老家人穷.时鲜的青菜都舍不得吃.更买不起茶。  相似文献   

12.
“杯中天地宽,壶里装乾坤”,随着人们对茶叶进一步的认识.过去人们对“茶叶也能吃”的疑问已经消解,并逐渐成为现代人的时尚。 茶叶的确能吃,而且味道不同凡响。天府之国的四川有道名茶肴叫“樟茶鸭”,其名声不比“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逊色,而且品味着实高雅。它以樟树枝叶、茶叶、鸭子为原料,经腌、熏、蒸、炸之后,集诸昧于鸭身,香脆鲜嫩、肥而不腻、色红油亮、皮酥肉嫩,且有律茶烟熏的异香难怪川人有逢客至,都少不了这只“樟茶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徽名肴“毛峰熏鲥鱼”,选用中国名茶黄山毛峰和鲥鱼,采用独特熏制方…  相似文献   

13.
赞记 《饮食科学》2003,(10):41-41
如何泡茶?说着简单,要泡出一杯好茶还真要学点窍门。各种茶叶的泡法也不一样,一杯茶泡不好好茶叶也糟蹋了。 现在最讲究喝绿茶,而绿茶也最讲究泡。首先是水,不是什么水都能泡好绿茶的。陆羽在《茶经》中说最好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是历史上的情况,时过境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人习惯将“喝茶”说成“吃茶”。的确如此,茶不仅可以喝,也真可以吃。这个“吃”字,用在烹调上是极妥当的茶叶是烹调菜肴、制作糕点、煮羹烧汤的好食材。 吃茶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不少地方都保留着用茶当菜食的习惯,如云南少数民族就用“腌茶”、“竹筒茶”当蔬菜食用,嫩茶叶用香油浸腌炒蒜食用,或用香料拌茶叶食用,其味鲜美无比;又如广东风味菜“茶香鸡”,肉鲜茶香,补益五脏,这是用乌龙茶精心烹制而成的茶叶菜;  相似文献   

15.
茶醉     
并非只有酒才能醉人,茶也能醉人。古人云,“寒夜客来茶当酒。”而“茶醉”比之“酒醉”,又别是一种境界。 “茶醉”通常是因空腹饮茶、或是饮用了过浓、过多的茶所致。特征为面色苍白、欲吐.心悸、头晕.失眠、烦躁、乏力、腹痛,红茶尤甚,以及短期厌食等。 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的主要成份是咖啡碱。它在茶叶中的含量约占2—5%,具有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如饮茶过浓、过多,就容易出现“茶醉”。 “茶醉”除咖啡碱的作用外,还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它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因…  相似文献   

16.
晓甜 《饮食科学》2007,(1):56-56
我生长在茶叶之乡.奶奶和姑姑曾是茶厂工人,与茶的缘分也许就是这样在地利人和的环境中结下的。印象中,每当父母下班回家,一杯醇厚的红茶就这样冲泡出家的温馨,杂谈琐事,闲聊絮语,往往伴随喝茶的工夫而自然消磨。童年的记忆也许不比好茶耐久的一泡.很多事情在脑海里过滤,只留下一些片段细细回放。也许是和茶有缘分,但毕竟没有这份茶心.  相似文献   

17.
品茗饮茶,于人体健康大为有益。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本应好好培养的“嗜好”,如今反倒成了不少人的奢望。人们期待着,市场上尽快出现一种便捷的、能予充分吸收茶叶内有效营养成分的茶衍生品来填补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这一空白。于是,茶力来口香茶(茶片)应需而生。茶力来的面世,无疑为紧张而劳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方便而“另类”的休闲食品,倡导着一种全新的“吃茶”时尚。  相似文献   

18.
名人茶趣     
“名茶出中华。”我国是“世界茶祖”,饮茶历史悠久。名人与茶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 唐代是诗的盛世,又是茶叶兴盛发展时期。唐代陆羽,被后人尊为“茶神”。他在江西上饶北居山植茶树,自号茶山御史,山上有一泉,名陆羽泉。他精于茶道,历时10个春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茶叶专著《茶经》。 诗仙李白是一位评茶行家。相传,他常独坐安徽敬亭山饮茶作诗,曾写下这样一首诗:“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下歇。根可散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寥寥数语,把茶叶的生长环境、药用功能、制作方法描绘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丁俊之 《茶苑》2005,(1):30-31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鸟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人已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来,“洗茶”有扩展到绿茶冲泡程式之趋势。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沿袭用于泡荼饮用程式。调查研究表明,“洗茶”一词既不科学,而且还贬低了中国茶的“关誉度”,影响到了茶叶的出口。提出了修正“洗茶”习俗的意见,建议将“洗茶”一词改为“温茶”成“温润荼”。  相似文献   

20.
白族三道茶     
云南大理是白族的发祥地,素有“文献名邦”、“礼仪之乡”的称誉。每逢贵客嘉宾来到此地,质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白族人总要用风味独具的白族三道茶款待远道而来的贵客嘉宾。 白族三道茶中的第一道茶叫“苦茶”。泡制苦茶的方法别具一格。“茶房博士”先将一小撮大理沱茶放入只有墨水瓶大小的陶瓷茶罐中,并在栗炭火上边烘烤边抖动,待到小茶罐中的茶叶焦而不煳、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便注入少许滚烫的开水,随着“哧嚓”一声脆响,茶罐内的茶叶和泡沫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