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降解改进剂对聚丙烯纺丝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添加化学降解剂与否的两种聚丙烯Y2600,经熔融纺丝后测定其POY的热性能、熔融指数、粘度、密度、声速取向等,研究了化学降解改进剂对聚丙烯纺丝成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化学降解改进剂的加入,使聚丙烯POY的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预取向度和结晶度显著降低,从而改善了聚丙烯切片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2.
徐萌  高达利  邵静波  徐凯  白弈青  张师军 《塑料》2021,50(2):123-126,150
通过向均聚聚丙烯(HPP)粉料中加入不同含量的过氧化物,制备了超高熔体流动性聚丙烯,研究了过氧化物含量对聚丙烯(PP)的分子量和结晶性能的影响,以及过氧化物含量对样品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研究了样品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研究了...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的聚丙烯(iPP)/超高分子量聚丙烯(UHMWPP)复合材料,在微型注塑成型的条件下,探究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DSC测试发现,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加入提高了聚丙烯中β晶的含量,微型注塑时,不同模温对聚丙烯中β晶含量影响较大。通过SEM测试发现,β成核剂的加入使得β晶含量增多,同时β球晶细化。2D-WAXD显示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和β成核剂的加入使得分子链取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考察共聚聚丙烯结构对产品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聚丙烯的光泽度随着产品乙烯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共聚聚丙烯分子量分布较窄有利于产品光泽度的提高;适当的降低共聚聚丙烯中橡胶相的分子量有利于两相相容性的提高,橡胶相在基体内部及表面的分散尺寸较小,有利于产品光泽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UHMWPP)是一种黏均分子量百万以上,具有超高的强度、超高的耐磨性、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可用于制备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抗冲击、耐应力开裂的聚丙烯产品。本工作的目的在于制备出分子量超过200万的聚丙烯,将其用作3D打印材料来解决由于分子链较长引起高熔体黏度和低流动性而导致加工难成型问题。本工作基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对主催化剂进行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负载,通过控制丙烯的链转移来控制聚丙烯的分子量,并且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不加入氢气(带有活性氢的物质),以防止其成为聚合反应的终止剂。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聚合反应时间、助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对聚丙烯分子量的影响。采用黏度法、升温淋洗分级法等表征了制备的聚丙烯分子量。通过聚合工艺优化,在聚合反应温度70℃、聚合反应时间60min、助催化剂三异丁基铝、外给电子体P Donor下,最终制备出了黏均分子量超过204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丙烯。  相似文献   

6.
聚丙烯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化学和机械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勇  范庆荣 《合成纤维》1990,19(2):7-12
本文研究了化学和机械降解对聚丙烯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原始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与聚合过程中氢调量、催化剂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氢调量增加,原始树脂的分子量变小、分子量分布变宽。但是,由原始聚丙烯树脂降解的产物在熔体流动指数(MFI)相同的条件下,氢调量多则降解树脂的分子量大、分子量分布宽,从高效催化聚丙烯得到的降解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都明显低于用普通催化剂产生的降解树脂。通过调节聚合过程中的氢调量、催化剂及聚合后的化学降解程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适合于纺制优质聚丙烯纤维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Unipol聚丙烯工艺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气相流化床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灵活、经济安全、操作和维护简单等特点。本文从工艺生产角度,简述了影响均聚聚丙烯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和探讨了熔体流动速率、等规度、灰分含量、表观密度、分子量分布、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等关键参数的控制方法,为聚丙烯的工业生产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采用氢气作为聚丙烯分子量的调节剂,用来控制聚丙烯的烙融指数(MI),国内一些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装置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试验改进了聚合釜的密封性和加氢系统,氢气计量装置等,已探索出本装置氢气加入量和聚丙烯熔融指数(MI)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了不同牌号的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为今后多牌号生产奠定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9.
熊茂林  张丽叶 《塑料》2003,32(1):77-81
以两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为辐照敏化剂,在氮气保护下,通过60Co γ射线的引发作用将普通线性聚丙烯进行增感辐照改性。研究了辐照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熔体强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晶度以及结晶温度随辐照敏化剂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增塑剂和抗氧剂对辐照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聚丙烯中加入1.0%的两官能度辐照敏化剂,在氮气氛围中,在1kGy剂量,6kGy/h剂量率条件下辐照,可以显著提高辐照聚丙烯的熔体强度;GPC测试结果表明:辐照聚丙烯的重均分子量和Z均分子量在辐照敏化剂含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分子量分布最宽;DSC分析显示:聚丙烯增感辐照后结晶温度明显提高,但结晶度未有明显变化;增塑剂的加入改善了辐照聚丙烯的流动性;抗氧剂使辐照聚丙烯的熔体强度、分子量及其分布,以及结晶温度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聚丙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中引入有机蒙脱土(OMMT),讨论了OMMT/DCP(1∶1)、MAH的加入量对PP接枝率以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接枝MAH的接枝率大大提高,减小了PP链的裂解。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广东化工》2016,(11):120-121
乙烯加入量的控制对无规共聚聚丙烯的产品质量,包括产品中乙烯含量、熔融指数以及等规度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乙烯加入环管反应器中有加剧反应的作用。但是由于环管反应器产量动态变化,需频繁调整乙烯加入量以保证产品质量,这又会导致反应产生波动。文章结合乙烯加入量与丙烯加入量,反应热等关系,推导乙烯加入量自动控制程序,在无规共聚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使用效果良好,反应平稳,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塑料科技》2017,(2):35-38
探究了在微型注塑成型条件下,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对聚丙烯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注塑样品中存在明显的"皮-芯"结构,随着聚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试样皮层逐渐变薄;通过DSC和WAXD测试发现,聚乙烯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聚丙烯的起始结晶温度,并且随着聚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聚丙烯中β晶的含量逐渐降低;通过对分子链取向的分析发现,聚乙烯分子量的增加也能降低聚丙烯分子链的取向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介绍聚丙烯纤维专用料的生产技术要求,通过添加过氧化物制备出不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聚丙烯产品,重点考察不同过氧化物形态及其加入量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过氧化物A,可以使基础树脂MFR显著提高;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拉伸强度、灰分等性能都达到高MFR聚丙烯纤维专用料的技术指标,满足目标产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分子量、不同含量的超支化聚酯对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熔体电纺纤维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可以显著降低聚丙烯纤维直径,不同分子量的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纤维直径影响有较大差异,当加入8份超支化聚酯H203(相对于质量为100份的聚丙烯)时,聚丙烯纤维直径可达到1~2μm,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选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PP)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异丁烯(PIB)。用双螺杆熔融共混的方式对PP进行改性研究。测试了改性剂加入量对PP的熔体强度及发泡性能的影响,分析了PP配方中各种成分对发泡材料密度、表观质量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共混体系的熔体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用于成型低发泡倍率的泡沫片材;PP/LDPE共混体系的发泡倍率较高,发泡片材表面光滑,气孔细密,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无规共聚聚丙烯的加工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分散剂、抗氧剂和卤素吸收剂等加工助剂。文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锌等助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基于助剂的最佳加入量制备无规共聚透明专用料PPR,并将无规共聚透明专用料PPR与市售通用料PPR-1产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产品的结晶中主要晶型均为α晶型,均含有少量的聚乙烯晶体,分子量分布相差不大,PPR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相对偏小。两种产品所用助剂种类不同,结晶温度和熔点相近,PPR的结晶度低于PPR-1。  相似文献   

17.
抗氧剂与分子量调节剂在聚丙烯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抗氧剂、分子量调节剂对聚丙烯的作用。实验表明在抗氧剂/分子量调节剂(重量比)为5~15的范围内,有稳态流动区间出现;采用预先加入分子量调节剂然后加入抗氧剂的方式,既可调节聚丙烯流动性,又可达到防止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加工性能等,均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关于聚丙烯的分子量测定已有不少的文献报导。然而,对聚丙烯分子量测定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尚缺乏文献报导。为了找到比较合适的条件测得较为准确可靠的聚丙烯分子量,以及在国內各生产、使用和研究单位之间,便于对其分子量进行比较,我们对聚丙烯分子量测定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研究,并选出了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条件进行了聚丙烯分子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接枝过程以线型等规聚丙烯(iPP)为原料,分别采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FA-3F)、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12F)和甲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FA-17F)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反应挤出过程制备含氟改性聚丙烯。结果表明,长链含氟单体在接枝过程中更具优势,这可能与其较高的沸点有关;含氟单体的接枝度随单体加入量和引发剂加入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迅速增加而后增加速度变缓的趋势,接枝效率则呈现明显的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改性后聚丙烯的分子量大幅度下降,其中长链含氟单体在获得较高接枝度的同时尚保持较高的分子量,且其分布略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酞胺、丙烯酸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合成了高分子量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酞胺.研究了EDTA用量、反应时间、pH值和AA/AM配比等对聚丙烯酞胺分子量、聚合转化率以及溶解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