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系统研究超声波场下辅助引发苯乙烯(St)分散聚合反应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在实现纳米SiO2粒子于反应介质中均匀分散的同时,引发St单体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进行分散聚合反应,制备出二氧化硅/聚苯乙烯(SiO2/PS)复合粒子,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谱(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种测试手段对SiO2/PS复合粒子的形貌、粒径及分布、表面特性、化学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张凯  范敬辉  马艳  吴菊英 《化工进展》2011,30(4):820-823
在尼龙-6(PA-6)的甲酸溶液中加入表面处理的Ag粒子,然后采用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相结合的相分离法促使PA-6粒子的成型,同时在相分离及分散过程中引入超声波场,制备出Ag/PA-6复合粒子。通过对Ag/PA-6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发现Ag/PA-6复合粒子形状不规整,表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结构非常致密,复合粒子周围及表面无游离的纳米Ag粒子存在,包覆率较高。在相同无机粒子添加量(质量分数20%)的条件下,采用相分离法制备的复合粒子的无机粒子包覆率(81%)高于原位分散聚合法(47%)。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场下辅助引发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实验设计,对超声波场下辅助引发苯乙烯(St)分散聚合反应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产生的热点效应,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裂解生成自由基可引发St的分散聚合反应。超声波场的工作参数(超声波输出功率、作用时间)对聚苯乙烯(PS)粒子的性能影响很大,适宜的超声波场聚合反应条件为400W×3.0h。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场下相分离法制备SiO_2/PA6复合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A6的甲酸溶液中加入经表面处理的SiO2粒子,然后采用滴加非溶剂法和冷却降温法相结合的相分离法促使PA6粒子成型,同时在相分离及分散过程中引入超声波场,制备出SiO2/PA6复合粒子。通过对SiO2/PA6复合粒子的结构表征,发现SiO2/PA6复合粒子形状不规整,表面凹凸不平,SiO2粒子除了被PA6粒子大量包裹外还,有一小部分分布于PA6粒子的表面。以理论添加量为20%计算,SiO2的包覆率为74.2%。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设计,对超声波场下辅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聚合反应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超声波空化作用产生的热点效应,油溶性引发剂AIBN裂解生成自由基可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散聚合反应.反应体系组成对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的聚合反应有较大的影响,较优化的配方为:w(MMA)=15%,w(AIBN)=0.20%,w(PVP)=1.50%,VMeOH/VH2O=2.0.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聚合物在超细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接枝和包覆,对超细碳酸钙锚固偶氮引发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碳酸钙原位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 碳酸钙粒子经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后能与偶氮二氰基戊酸反应而实现锚固化,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和锚固反应.通过锚固在碳酸钙上的偶氮引发剂的引发作用,由MMA分散聚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率高的PMMA/超细碳酸钙复合粒子,PMMA接枝率随聚合转化率增加而增加,而接枝效率随之降低;接枝PMMA的碳酸钙粒子在四氢呋喃和MMA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优于未改性碳酸钙.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超声波作用下反应体系组成对苯乙烯(St)分散聚合反应规律的影响,表明超声波作用下的分散聚合反应并非一般的热引发分散聚合反应,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有效地、多途径地生成更多的自由基。掌握了聚合反应规律,可初步实现根据聚苯乙烯(PS)粒径及分布和聚合反应速率要求进行反应体系的配方设计。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场作用下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超声波场作用下分散聚合的反应是分区域分阶段逐步进行的反应机理。在分散聚合反应过程中,成核机理为接枝共聚物聚结机理,稳定机理以接枝稳定机理为主,分散剂吸附为辅。聚合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自由基生成阶段、强化扩散阶段、均相溶液聚合阶段、聚结成核阶段和粒子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9.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SB570TiO为核材料,苯乙烯(St和二乙烯苯(DVB共聚物为壳材料,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核壳复合粒子。通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粒子形态的观察,研究了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以及反应介质对核壳复合粒子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B570TiO为1.47 gmSt为2.00 gmDVB为2.00 gm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0.20 gm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30PVP为2.00 g反应介质为乙醇时,能得到近球形的核壳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10.
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合微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散聚合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制备大粒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的聚合新方法,体现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制备多种带有功能基团的微球,应用广泛。本文介绍了分散聚合的机理特点和影响合成的因素,概述了对单分散微球几种常用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悬浮-乳液耦合聚合制备大粒径核-壳结构PS/PMMA复合粒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在苯乙烯(St)悬浮聚合不同时期滴加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乳液耦合聚合方法,制备大粒径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研究发现:在St悬浮聚合初期和宏观成粒基本完成的聚合后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分别得到由初级粒子凝并的非核-壳结构粒子和核-壳结构不完整的复合粒子,粒径分布较宽;在St悬浮聚合中期滴加MMA乳液聚合组分,MMA和PMMA乳胶粒子易于向PS粒子扩散或粘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大于100gm、粒径分布窄和核-壳结构良好的PS/PMMA复合粒子。  相似文献   

12.
设计制备了以疏水性聚苯乙烯(PS)为核、以亲水性聚丙烯酸(PAA)为壳的PS/PAA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的PS微球,再以其为种子,利用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PAA核壳微球。在种子聚合阶段,选用AIBN当引发剂,经过红外光谱(IR)表征,表明当使用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使其最终形成PS/PAA核壳结构微球。这种方法解决了亲水性较强的单体在以水为介质时在PS微球溶于少量的苯乙烯(St),并在引发聚合之前经过充分的吸附溶胀,可使亲水性单体AAc在PS种子微球表面聚合生成壳层,解决表面不容易直接聚合生成壳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二氧化钛/聚苯乙烯复合微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TiO2 PS(二氧化钛 聚苯乙烯)复合微球,探索了复合微球的制备条件,并采用红外、透射电镜和差热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一的不同粒径的TiO2 PS复合微球,反应条件对微球的形成及粒径影响很大,介质pH>7以及乳化剂用量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是形成复合微球的必要条件;复合微球粒径随苯乙烯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考察了引发剂、助乳化剂、乳化剂、单体结构和种类对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十二醇和十六醇相比,十六烷(HD)更能抑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液滴的Ostwald熟化效应,当MMA占TiO2质量分数的60%,HD对单体质量分数的6%,可聚合乳化剂1-烯丙氧基-3-(4-壬基苯酚)-2-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占整个体系的质量分数为2%时,制备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分散体的粒径为185nm,此时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与细乳液粒径差距较小;采用TiO2/PMMA纳米复合粒子制备白色涂料墨水的稳定性和遮盖力明显优于同等条件下TiO2所制备的涂料墨水。  相似文献   

15.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预处理,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包覆上一薄层有机高分子,降低纳米粒子的高表面能,调节疏水性,改善其与有机基料之间的润湿性和结合性,从而达到与氯乙烯等有机物亲和良好的状态,防止纳米碳酸钙粒子自身的团聚,将经过表面处理和未处理的纳米碳酸钙粒子分别在5L和50L反应釜中与氯乙烯单体进行悬浮聚合,使纳米碳酸钙粒子原位复合到PVC中,将聚合完毕的PVC粒料浆液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对于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PVC/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分散聚合成核与稳定机理、分散聚合动力学及反应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重点介绍分散聚合研究进展及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