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氯化聚乙烯与铜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分子链上带有多个引发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用此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氯化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CPE-g-PS)接枝共聚物。采用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含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在简单易行的聚合条件下合成可控结构接枝共聚物,并有很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相似文献   

2.
用氯化石蜡(CP)与铜试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反应合成了分子链上带有多个引发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MI),用此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等单体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合成氯化石蜡接枝聚苯乙烯新型吸油树脂。重点考察了原料组成、温度等对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吸油树脂对不同的油品均表面出较高的吸油倍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大分子引发剂法和大分子单体法两方面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接枝聚合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氯甲基化反应在线型聚苯乙烯(PS)的苯环上定量地引入氯甲基(—CH2Cl),合成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PS—CH2Cl,在氯化亚铜/α,α′-联二吡啶配合物(CuCl/bpy)催化下,以PS—CH2Cl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合成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测定了接枝共聚物中PMMA支链数目、接枝共聚物的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接枝率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2%~9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聚合条件、配方组成及氯化聚乙烯(CPE)的氯化度对高温本体聚合合成丙烯腈(AN) CPE苯乙烯(St)接枝共聚物(ACS)树脂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过程中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合转化率低于50 %的低转化率阶段;反应温度、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用量是影响本体聚合合成ACS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加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浓度均会导致接枝率显著下降;St/AN的质量比、CPE橡胶的含量及氯化度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50:1(g:g)。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引发壳聚糖(Cs)与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共聚。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接枝共聚物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接枝共聚物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溶解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接枝聚合,使Cs大分子原来的结晶结构受到破坏,韧性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经2%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过的Cs-g-MAA接枝共聚物膜,具有很好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8.
胡春红  张爱清 《精细化工》2006,23(3):298-301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S-g-MMA)。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到了确认,并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支链数目、平均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链数目及长度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3.7%。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腐植酸、丙烯酸为原料接枝共聚。考察了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9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加入引发剂浓度为4.0%(AA单体为参照),丙烯酸与腐植酸钠物料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丁苯嵌段共聚物接枝合成MBS树脂.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丁苯嵌段共聚物用量对接枝聚合反应和树脂综合性能以及对共聚物的组成微观形态结构的影响,考察了MBS树脂作为增韧剂对PVC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三元复合引发剂的接枝效果最好;丁苯嵌段共聚物用量增加,接枝效率提高.MBS起到了良好的增韧作用并基本保持了PVC树脂原有的透光率.  相似文献   

11.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AAc) onto polystyrene (PS) by the solid phas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was studied. Benzoyl peroxide (BPO) was used as the free radical initiator. Acrylic aci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reactor as an aqueous solution.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to obtain maximum grafting were evaluated. The variables studied were temperatur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acrylic acid-to-water ratio, and reaction time. The graft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IR) spectroscopy, and the graft level was quantified by the IR absorbance ratio technique and titration.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0: 1001–1007, 1998  相似文献   

12.
超声-微波共辐射法合成纤维素-MMA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广志  孙晨雅  蒋学  黄丹 《化工学报》2012,63(8):2661-2666
引言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的可再生高分子材料,存在于丰富的绿色植物中,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资源。因此,在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日益减少的今天,纤维素可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资源来研究和开发。而且天然植物纤维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在  相似文献   

13.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乌兰 《应用化工》2006,35(1):60-62
用硝酸铈铵作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及引发剂用量、碱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吸水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和引发剂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分别为1.0×10-5和3.0×10-3,碱与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5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在室温下制得的高吸水树脂,30 m in每克吸蒸馏水和自来水分别约为其自身质量的600和170倍。  相似文献   

14.
固相接枝共聚法制备PP—g—P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固相接枝共聚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接枝苯乙烯(PP-g-PS),详细地考察了聚丙烯与引发剂的品种、反应温度、苯乙烯及引发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g-PS具有较高的接技率,应用于聚丙烯/聚苯乙烯(PP/PS)共混物中,能降低分散相PS的粒径,提高PP/PS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以纤维素为基体,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通过悬浮接枝聚合法制备出了纤维素基吸水吸油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聚合物的吸水、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0∶1.0,AM∶BMA的质量比为2.0∶1.0,相对于单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6.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得到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其吸油倍率为11.55 g/g,吸水倍率为23.51 g/g,聚合度为534.6。  相似文献   

16.
SBS-g-MAH的合成表征及其对PC/P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溶液法合成SBS-g-MAH。试验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MAH投入量增加、反应时间增长及BPO用量加大,MAH的接枝率增大。并用IR、NMR对接枝物进行表征。将SBS-g-MAH加到PC/PS共混体系中,PS相的Tg升高,PC相的Tg下降,二者相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丙烯酸改性乳液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采取半连续滴加法和预乳化法,以OP-10作为乳化剂,以(NH4)2S2O8作为引发剂,以丙烯酸(AA)为单体接枝改性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乳液,合成了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丙烯酸复合乳液。实验以乳液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选择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实验L9(34)筛选出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4.5 h,引发剂用量w(NH4)2S2O8=0.2 g,单体用量w(丙烯酸)=6 g,搅拌速度1 200 r/m in。红外光谱显示丙烯酸单体已引入到共聚物大分子中,扫描电镜揭示高效切片固体石蜡/丙烯酸复合乳液的表面性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Polystyrene-polyurethane-polystyrene (PS-PU-PS) triblock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two-step polymerization. The first step, polyurethane (PU) prepolymers based on 2,4-toluene diisocyanate (TDI), hydrophilic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hydroxyethyl acrylate (HEA), and ethylene glycol (EG), were prepared with ethylene glycol as a chain extender, dibutyltin dilaurate as a catalyst, and toluene as a solvent. The next step, polystyrene-polyurethane-polystyrene (PS-PU-PS) triblock co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between PU prepolymer and styrene (ST) monomer. Toluene and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were used as solvent and initiator, respectivel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Influence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catalyst sorts, isocyanate monomer sorts, solvent sort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nitiator on the synthesis of the triblock copolymer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以二甲苯(PX)为溶剂,聚乙烯蜡(PEW)为接枝主链,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马来酸酐(MAH)接枝到PEW上,制备PEW⁃g⁃MAH接枝料;其次,以丙酮为沉淀剂,使其析出沉淀;最后,对上述混液进行抽滤、干燥、研磨、筛分,得到PEW⁃g⁃MAH微粉。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LDPA)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附着力测试仪对产物进行附着力性能测定。通过考察单因素与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反应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PEW的含量为10 g,此时MAH的最佳含量为0.6 g,最佳反应温度为110 °C,引发剂的最佳含量为0.2 g,最佳反应时间为4 h。该条件下,MAH的接枝效率最高,为58.57 %,接枝率为3.51 %,平均粒径为15.54 µm,附着力为0级。因此,该PEW⁃g⁃MAH微粉在粉末涂料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