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0)
借助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分析了内部审计的制度属性和异质性资源特性,明确了内部审计增进公司秩序、提供公正与减少内部交易费用的制度性作用。提出内部审计是代表股东监督确认公司各项重要治理活动与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的一种监督制度。进一步地,针对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提出了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领导代表中小股东监督确认控股股东与高管行为适当性、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而保障公司及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学术界探讨企业对社会发展所作贡献与承担责任的主要热点问题。深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对企业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当然,股东利益服从于企业利益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影响着企业利益的维护。那么,机构投资者监督和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是更好地实现自我利益和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2):106-107
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是家族企业主要的代理问题,家族控股股东为实现自己的掠夺会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家族控制权比例越高,家族控股股东越有能力操控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满足自己的机会主义动机;对于外聘职业经理人的家族企业,家族仍实现了对企业的牢牢掌控,家族成员是否担任高管并不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短期借款对企业的约束提高了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但在银行监管作用有限的条件下,银行借款并没有减少家族为获得控制权私利对内部控制质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4)
文章以2005—2008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现金持有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了投资者保护对控股股东滥用和侵占公司现金资产行为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1.现金持有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显著正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通过过度投资和现金资产侵占两种方式来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动机。2.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因控股股东对现金资产的侵占而形成的投资不足,但对控股股东滥用现金资产的而形成的过度投资并没有显著的约束作用,这为理解现金持有的经济后果和投资者保护的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6)
作为财务决策主体的控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是其获取控制权利益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分别显示"低现金股利"和"高现金股利"的派现特点,说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公司派现政策,从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以国家控股上市公司"五粮液"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用友软件"为例,通过分析两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派现情况,提出促进上市公司理性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丰富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占据绝对优势,独立董事作为内部监督机构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其独立性是关键。本文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独立性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6):113-116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混合主要通过投资行为来实现,这一过程必然加大过度投资风险,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过度投资行为可能产生调节作用,从而约束过度投资行为。根据股东关系假设,如果制衡股东对控股股东发挥了监督作用,则会降低这种风险;如果制衡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合谋共同掠夺中小股东,则会加剧这种风险。由于存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客观前提,股东关系会受到资本属性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在10%~50%区间时,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异,第二大股东的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发挥监督作用;如果控股股东与制衡股东性质相同,二者都为国有资本属性时,股东之间的利益行为异化从而产生了制衡效果,表现出"同而不合",二者都为非国有资本属性时,制衡变量对过度投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股东之间的合谋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6)
本文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风险投资是否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参与合谋掏空,进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结果表明:风险投资与控股股东掏空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参与了控股股东的合谋掏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正相关关系在股权集中度中等和高管在职消费较高的企业更显著,表明控股股东和高管的合谋意愿和能力是影响风险投资合谋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
以分类改革下的"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相关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有终极控股的股权安排与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性股权结构(CS)中,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会抑制其掏空行为;在控制性少数股权结构(CMS)中,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对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影响会因国有终极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方式而产生差异。当采取掏空行为时,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不一定会影响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当采取援助行为时,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会加剧国有控股股东的援助行为。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安排和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6)
上市公司更名行为由来已久,文章以"山下湖"更名为"千足珍珠"为例,说明了上市公司更名并不含有投资者未能预期的任何信息,但在正式更名后却能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这种短期市场效应得益于投资者对当前热门概念的追捧和管理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更名行为给自己的公司贴上了类似的标签。其股价的短期大幅上涨给内部股东的高位套现提供了便利,受损的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为此,建议中小投资者要尽量避开热门概念的炒作;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借利好出货"的行为要严加监管;公司的管理层要善待中小投资者,因为他们不仅是公司的股东和资金的提供者,还是公司未来的潜在客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