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炼油厂酸性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忠生  方向晨 《当代化工》2006,35(2):134-138
炼油厂酸性水来自常减压、催化裂化、焦化和油品加氢过程,含有硫化氢、氨、油、酚、氰、悬浮物等污染物,早期采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空气氧化法和常压汽提法,目前以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汽提工艺和双塔加压汽提工艺为主,但小水量、低浓度酸性水的处理正在向高效微生物技术、化学氧化脱硫-生物脱氮技术等个性化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相 《广州化工》2009,37(6):190-192
根据酸性水装置的特点,采用油水分离器动态脱油取代原脱油罐沉降静态脱油,缩短了工艺流程,消除了酸性水大罐的泄漏,介绍了油水分离器在酸性水装置中的成功应用以及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组成、工作过程、使用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常洁  周龙  高敏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6):187-190,196
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是处理我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含氨废水的环保型装置。随着来自上游的含硫污水大量增加,目前五联合污水汽提装置原料水脱气、脱油系统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主要是存在着缓冲能力不够、脱气不充分、脱油效果不好等问题。如果含硫污水带油、带气态烃进入汽提塔,会严重影响塔的平稳操作。根据原料水脱气、脱油的方法,并结合我厂现状,提出了增上2000m3原料水罐和更新原料水脱气罐的改造流程。通过改造,可以满足污水汽提装置原料水缓冲和脱气、脱油的需求。对原料水罐的防腐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炼厂酸性水汽提的上下游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勇  刘忠生 《当代化工》2006,35(6):429-432
简述了目前炼油厂酸性水汽提装置的上下游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上游技术主要包括:酸性水降压脱气、除油、脱悬浮物、恶臭气体脱臭和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下游技术主要包括:汽提净化水的回用、SBR法、离子交换法除氨等工艺,并简要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在本领域上的专有技术。  相似文献   

5.
公司重油加工采用"溶剂脱沥青-沥青制氨-催化裂化"组合工艺。为了进一步降低化肥生产成本,化肥原料需要进一步劣质化,有必要对溶脱装置脱油沥青进行提黏,提黏试验以"利用现有设备,不做大动改"为原则。以黏度≤100 mm~2/s(254℃时,高压进料泵设计黏度)为主控指标,兼顾脱沥青油收率≤60%。为此,需优化脱油沥青提黏技术方案,实现脱沥青油高收率,且胶质、沥青质含量尽可能少。通过对管输减压渣油混合碳四溶剂脱沥青试验的研究,提出脱沥青油进行深拔的技术方案,选择利用两段脱沥青抽提流程工艺中10%左右的胶质由原来调和脱油沥青的黏度改为直接作为脱沥青油组分。采用该方案装置动改少,操作不需做大的调整,脱沥青油收率就可达60%,且脱沥青油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李文辉 《沈阳化工》2000,29(3):175-177
为了找出预加氢生成油硫含量偏高的原因,对O3E1前、提脱H2S塔底及脱硫罐后三处分别采样,并将样品分别进行了氯化匐酸性溶液脱H2S前、后硫含量的分析对比,最后得出了换热器泄漏是造成预加氢生成油硫含量偏高的原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出预加氢生成油硫含量偏高的原因 ,对O3E1前、汽提脱H2 S塔底及脱硫罐后三处分别采样 ,并将样品分别进行了氯化镉酸性溶液脱H2 S前、后硫含量的分析对比 ,最后得出了换热器泄漏是造成预加氢生成油硫含量偏高的原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脱油温度、含油率、水相酸碱度和水相矿化度对O/W型乳化液脱油率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静置50 min,脱油温度为43.4~89.9℃,脱油率从6.4%增至14.3%;含油率从5%到30%,脱油率从20.1%降至5.9%;用HC1调节水相pH为3.17时,脱油率达到极大值22.1%;用NaOH调节水相pH为11.49时,脱油率达到极大值15.1%;用NaC1调节水相矿化度为3.162 g·L-1时,脱油率达到极大值26.5%.试验结果可为利用微波技术处理含油污水乳化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催化加氢是微藻粗生物油改性提质的有效途径,其中氢源是关键。探究了5种常规金属(铁、铝、锡、锌、镁)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的产氢量,相同质量下铝的产氢量最大。在400℃、2 h条件下,以Ru/C为催化剂,以四氢萘为供氢介质对比了4种不同氢源(即微藻水热液化水溶物水热气化氢-M-HTL-H2、小球藻水热气化氢-M-SCW-H2、单质金属铝与水高温反应氢-Al-H2及实验室氢-L-H2)对微藻水热液化所得粗生物油的加氢提质效果。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氢源,提质产物中提质油产率最高,其中L-H2所得提质油产率最高(87.6%),而M-SCW-H2所得提质油产率最低(70.4%)。4种氢源对粗生物油具有不同的加氢提质效果,其中Al-H2对生物油的脱氧效果最好(93.03%),同时提质油热值最高(43.05 MJ/kg);M-SCW-H2的脱氮效果最好(86.11%);4种氢源对生物油的脱硫效果均达到90%以上。氢源对提质油成分组成影...  相似文献   

10.
《煤化工》2016,(2):57-60
介绍了沸腾床加氢工艺的发展及在国内的应用情况,简述了沸腾床加氢装置卸出催化剂进行脱油的必要性。热氮气提脱油方法在国内首套沸腾床加氢装置的工业化应用表明:该脱油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脱油率高达98.65%,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脱油后的催化剂可达到国内催化剂再生技术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1.
XX石化厂自开工以来,焦化装置酸性水带油造成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净化水带油,进而对其他生产单元的生产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主要对装置的流程进行改造达到减少酸性水带油现象。  相似文献   

12.
精制芳烃用颗粒白土工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工业侧线评价试验,在装置工艺条件下,对4种酸性白土在重整油脱烯烃处理中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作出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炼厂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原料预处理问题,阐述瓦斯气、油等对酸性水汽提装置运行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均质、脱气、除油等措施,从而保证酸性水汽提装置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4.
郭杨  曹祥 《广东化工》2010,37(6):123-124
通过对惠州炼油酸性水汽提装置脱H2S塔、脱NH3塔工艺特点分析,塔板型式比选,提出双脱塔采用导向浮阀塔板是适合的。装置运转情况表明,导向浮阀塔板具有操作弹性好、塔板效率高等特点,在惠州炼油酸性水汽提装置取得了成功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原油中的酸性组分是天然表面活性物质,影响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相关研究对采出液破乳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研究了原油中酸性组分对油/水乳状液破乳效果、乳状液粘度、油/水接触角、界面膜强度的影响,结果如下:随w(酸性组分)从2.25%增加到2.65%,85℃时,脱水率由81.2%降低至14%,粘度由212.3mPa·s增加到1 452mPa·s,乳状液的稳定性大幅度增加;随w(酸性组分)增加,油/水接触角减小,界面膜强度增加;虽然间隔都是0.2%,w(酸性组分)为2.25%和2.45%时,油/水接触角、单滴破裂率相差较大,但w(酸性组分)为2.45%和2.65%时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6.
2015年我国新颁布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探讨针对炼厂酸性水汽提装置酸性水储罐VOCs治理的几种技术,并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小勇 《四川化工》2021,24(3):53-58
为了解决酸水汽提装置汽提后净化水合格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建立工艺流程模型和现场试验装置,分析了酸性水进料负荷、酸性水进料温度、汽提塔塔顶采出量和分离理论板数等因素对脱除硫化氢和氨氮的影响效果;开发出了一套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酸性水高效汽提工艺.并指导现场技术改造,实现净化水全部回收利用,显著改善了循环水系统水质,同时实现...  相似文献   

18.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建的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将产生96 t/h的含酚酸性水,该酸性水的H2S、NH3和酚含量高.采用双塔汽提可以脱除含酚酸性水中的H2S和大部分NH3;采用以异丙基醚为萃取剂的萃取工艺可以脱除其中的酚类化合物;采用3T-BAF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对脱酚水进一步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循环水场补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酸性水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即影响环境同时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伴随着近几年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于酸性水的处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问题,酸性水汽提装置被用于处理酸性水,但酸性水汽提装置仍存有诸多问题影响酸性水的处理效果,本文分析了该装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一种酸性离子液体[MIMNH]HSO_4,以此作为脱氮剂,用于柴油中碱性氮脱除研究。考察了剂油比、水加入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碱性氮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IL)∶m(oil)=0.15,m(水)∶m(IL)=0.5,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0℃时,柴油的脱氮率可达92.5%。且离子液体[MIMNH]HSO_4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5次后,柴油脱氮率没有明显降低,是一种高效的柴油碱性氮脱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