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1):40-42
进入21世纪以来,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核心语词与焦点论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综合素质评价诸多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尚存模糊认识,有待作进一步的梳理与澄清。具体而言,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学术能力"与"非学术能力"的关系、全面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的关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注重过程的评价"与"注重结果的评价"的关系。唯有如此,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才能走出诘难与困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以及评价结果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在实践中存在学生评价意识淡薄、教师评价观念落后以及学校评价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不同评价主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读,实践操作存在形式化和简单化,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存在冲突和博弈。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明确各自的权利与责任,不同评价主体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从而推进有序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一个分数评价"到"多个分数评价"、从"多个分数评价"到"分类评价"、从"分类评价"到"全面评价"三个阶段。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7个方面的内容,以此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的表现。"成长档案袋"的实施,标志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地从追求分数转到育人为本,转到立德树人,转到全人教育,使学校认识到,需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成长的舞台,需要搭设与"全人教育"相配套的"全人课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建立合理、科学的小学学生音乐素质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评价发展的关键,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基于滁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实践,分析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的内容、原则、手段和目标等维度,并以此为基础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家长的评价,学生评价老师,小组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5个方面建立了小学生音乐素质评价系统,旨在为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困境及突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lanning》2019,(7)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确立的新型教育评价制度,是破除"唯分数"和"一元化"评价的重要手段。由于制度本身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信息不对称以及传统"高考文化"的影响等原因,综合素质评价遭遇来自物质、制度、社会及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阻力的阻碍,陷入实施困境。完善、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构建一体化学生综合实践平台,延长综合素质评价的记录时间并推迟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专业录取中的使用时间,以及改革高考录取投档方式为按学科投档等,可以促进综合素质评价在新高考改革中落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4)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作用下,我国社会的发展对综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才可以促进自身的竞争力显著提高。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需充分融入STEAM教育理念,目的是在STEAM教育理念的作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0)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省级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尚未健全,难以与高校招生体系融为一体。健全省级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需要以"定项、定标、定比、定时"为核心设定标准体系,以"多元、匿名、阈值、加权"为核心完善评价体系,以"有力监督、长效追踪、科学奖惩"为核心制定督控机制,以"全面合格制、择优参考制"为核心建立接轨机制。这有利于补偿农村学生的先天性弱势,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提高;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推动社会公德进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对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向教育理想生态迈进的必要选择。综合素质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师生对系统的认知,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优化系统内容和评价方式,要让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成为学生主动认识自我、规划个人发展、自觉反思进步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
对近年来国内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广州部分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群体实施关于地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维度和指标认同度的问卷调查,发现三个不同群体对学生综合素质内涵及其维度、指标的认同度比较近似,即认为道德品质、学习素质、健康状况、社会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可作为该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基本维度;评价的实施兼顾整体评价与单项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综合评价等方式。但也存在对素质内涵的解释度不足、对未来核心素养的体现不够等问题。比较分析国家与地方层面在其评价研究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推断未来地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精准化和特色化,更注重利用恰当手段对学生综合表现加以测评,关注评价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突出个性特色,规范评价常态,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8)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现多维度评价的依据之一。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差异。作为新高考"一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其指标的设计与实行总体而言具有城市化倾向,不利于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弱势高中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学生的差距。依据扎根理论,对30个大学生样本的深度访谈文本进行质性解析发现,来自农村弱势家庭的学生尽管缺乏社会教育资源,但是从家庭劳动中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敢于参与社会实践、执行力强;富有责任感;坚忍不拔,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懂得感恩,体谅他人。农村弱势学生源于家庭劳动的综合素质应该在高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得到彰显,成为促进城乡公平的指标依据。在家庭劳动的评价设计中,参与家庭劳动的评价应具有可选性,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建议采用全人评价理念,通过多维度的材料构建小劳动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