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6082-T6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固溶+时效和时效两种热处理,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处理的6082-T6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225?MPa,断裂位置位于热影响区,接头硬度最低值均在热影响区;经时效处理后的6082-T6焊接接头处强化相分布更加均匀,焊缝区组织无明显变化,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组...  相似文献   

2.
以6061-T4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对焊后的6061-T4铝合金焊接接头部分采取不同的热处理制度,通过硬度测试、光学显微组织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对6061-T4铝合金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延长6061-T4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焊后人工时效时间可以改善其焊接后的力学性能。T4焊后重新固溶、时效的综合力学性能低于T4焊后时效处理,但焊接接头组织不均匀性和强化相分布得到改善,热影响区软化消失,焊接接头强度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以航空用7075铝合金为焊接母材,采用航空专用铝合金ER5056焊丝对其进行TIG焊接,将焊后接头进行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研究焊接电流为130 A条件下的接头在不同固溶温度与固溶时间、不同时效温度与时效时间下进行热处理,通过对接头的硬度、拉伸力学性能、断口形貌及能谱进行表征发现,当固溶温度与时间为470℃×2 h、时效温度与时间为120℃×24 h条件下得到的接头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选用6mm厚的A356-T6/6061-T6异种铝合金进行对接焊接试验,并分析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及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焊接之后,6061铝合金侧部分熔融区内出现晶界液化现象,晶界液化组织由α-Al固溶体贫化区+晶界共晶体组成,焊接后接头抗拉强度达到190MPa,接头硬度最低点位于A356铸件侧熔合线位置处,为整个焊接接头的最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种不同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5-7Mo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不进行热处理或时效热处理的焊接系数低于0.7,焊接接头进行调整+时效热处理后的焊接系数可达0.9,而对焊接接头进行固溶+调整+时效热处理后焊接系数接近1.接头不进行热处理或者是仅时效热处理时,薄弱区为熔合线靠近母材的区域,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进行调整+时效热处理或固溶+调整+时效热处理时,熔合线靠近母材侧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的铁素体和沉淀析出相,焊缝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沉淀析出相,薄弱区消失,焊接系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考察了废铝制品制备再生A356铝合金过程中精炼除杂脱气、冷却制度及热处理条件对再生铝合金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选了提升再生A356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投加自制Ti-C2Cl6精炼剂,再生铝合金浇注后立即室温水淬骤冷,以及固溶+时效的热处理等步骤,可实现脱气除杂、晶粒细化和抑制β-Fe相生成目的,所得铸态再生A356铝合金抗拉强度由201 MPa大幅度提升至277 MPa,将有助于推动汽车用再生铝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工艺对6A02合金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正交试验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6A02铝合金管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A02铝合金管材的挤压态组织分布着形貌各异、尺寸大小约为0.5~8.0μm的Al-Fe-Si-Mn-Cu相。固溶处理后,细小点状的Al-Fe-Si-Mn-Cu相基本回溶到基体中,粗大不规则的Al-Fe-Si-Mn-Cu相残留下来。该残留相尺寸在510℃固溶时略微变大,在520℃固溶时尺寸有所变小。正交试验极差分析表明,以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为考核指标时,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排序为: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固溶温度时效时间。方差分析表明,热处理过程中,时效温度对合金抗拉强度的影响显著,而时效温度、固溶时间及固溶温度对合金屈服强度的影响显著。6A02铝合金最佳的固溶-时效工艺为520℃×40 min+160℃×12 h,对应的力学性能指标分别达:抗拉强度σb=333.83 MPa,屈服强度σs=321.11 MPa和延伸率δ=17.28%。  相似文献   

8.
航空气瓶要求其制作材料抗拉强度在1 080~1 280 MPa之间,屈服强度≥1 010 MPa,延伸率≥10%,断面收缩率≥35%。采用两相区固溶+时效和双重固溶+时效两种工艺,对航空气瓶用的热挤压成形TC18钛合金管进行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获得弥散分布的针状α相,而双重固溶+时效获得片层α相和等轴α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两种工艺处理的组织中初生α相均明显减少。采用固溶+时效和双重固溶+时效热处理,合金的力学性均能满足航空气瓶对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6082-T6和6082-T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并采用金相组织观察、拉伸力学性能和显微硬度测试等途径研究了焊后人工时效对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时效后组织内析出物的尺寸明显减小,但对焊缝晶粒尺寸无明显影响;人工时效后6082-T6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由269.5 MPa提高至306.5 MPa,6082-T4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由208 MPa提高至335 MPa,后者的力学性能优于前者,可接近母材抗拉强度;人工时效后,6082-T6焊缝焊核中心硬度值从91 HV升至114 HV,6082-T4焊缝与母材硬度均显著提升,焊核中心硬度值从85 HV升至118 HV,母材硬度从85 HV提升至122 HV。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常规固溶+时效、双时效及固溶+预时效+时效处理对热加工态TB2钛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研究表明:通过增加低温预时效工艺,可以使经热处理后的TB2钛合金中析出的次生α相较经常规固溶+时效处理后的更加均匀、细小。力学性能分析表明:经常规固溶+时效处理后,TB2钛合金的塑性较好,但强度偏低;双时效处理可以提高TB2钛合金的强度,但塑性较差;固溶+预时效+时效处理后,TB2钛合金的强度与塑性匹配良好。进一步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780℃×1 h/AC+350℃×6 h/AC+560℃×8 h/AC热处理后,TB2钛合金的强度与塑性达到最优匹配,抗拉强度为1 190 MPa,延伸率为14%。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稀土铝合金导线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稀土铝合金导线的力学性能和导电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对稀土铝合金导线强度和导电率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时效温度,其次是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最不明显的因素是时效时间。稀土铝合金导线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530℃固溶1h,190℃时效12h。经最优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稀土铝合金导线可以获得最优的强度和导电率匹配关系,稀土铝合金导线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率,其抗拉强度为322.6MPa,屈服强度为266.5MPa,伸长率为6.44%,导电率为56.1%IACS。  相似文献   

12.
《铝加工》2017,(6)
以6061-T6铝合金MIG焊接试样为基体,焊后分别进行175℃×8h、525℃×30min+175℃×8h两种热处理,分析焊后不同热处理制度对焊缝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的接头组织不均匀性和强化相的分布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提高36.39MPa。经固溶+时效处理的接头,热影响区的Mg2Si回溶,热影响区消失,抗拉强度提高58.42MPa。  相似文献   

13.
以6061铝合金为母材的铝合金气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组织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铝合金气瓶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焊后焊丝会与母材在填焊区和热影响区之间发生熔合,形成一层熔合界面。铝合金气瓶经过时效处理后,焊接接头熔合区的晶粒长大,Mg和Si进一步在晶界处析出;经过固溶与时效热处理后,熔合界面的析出相的大小、均匀性和分布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铸造Al-Si-Mg合金是典型的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二次枝晶臂间距(SDAS)对合金力学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研究SDAS对合金时效动力学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硬度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光学显微镜分析金相组织,研究了SDAS对A357合金时效动力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固溶处理条件下,随着A357合金试样二次枝晶臂间距的增大,固溶处理后达到的硬度值减小;不同壁厚的合金试样的时效峰随SDAS增大而延后;对时效处理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和量纲分析,得到时效力学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证明了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速列车用6005A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进口5356焊丝对国产6005A铝合金进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05A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低于基体的性能,热影响区内的软化区是焊接接头的最薄弱环节,强化相粒子发生过时效而粗化是形成软化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周广宇  董博  胡皓 《铝加工》2020,(4):11-15
对6082挤压棒材进行不同制度(单级、双级、三级)的固溶处理,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并结合高倍晶粒度测试和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固溶处理对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级和双级固溶制度相比,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采用逐步升温的三级固溶,可以使粗大第二相得到充分溶解,获得较高程度的过饱和固溶体,棒材边缘无明显晶粒长大。时效后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最佳三级固溶工艺为515℃×45 min+550℃×35min+560℃×10 min。采用该固溶制度时,棒材截面晶粒细小均匀,时效后的硬度为123 HBW,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升到了414 MPa和392 MPa,断后延伸率为11.5%。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兵器工业用7A52铝合金,从焊接工艺参数、焊后无损检测,以及破坏性实验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宏观检测、焊接接头显微硬度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A52铝合金焊接性能良好,接头拉伸、弯曲性能较好,抗拉强度达到274.8MPa,接头硬度曲线分布表明强度最低区域为焊缝。  相似文献   

18.
为通过形变热处理进一步提高CuNiCoSi合金的力学性能,对去应力热处理后1.0 mm厚的Cu-1.6Ni-1.2Co-0.6Si(质量比)合金带材分别进行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固溶、时效和进一步冷轧,研究了固溶前和时效后冷轧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固溶前的冷轧变形量越大,固溶后晶粒组织越细,且这种晶粒组织可在时效后、时效+轻度冷轧后保留,从而提高合金强度,但韧化效果不明显。时效后冷轧可进一步提高CuNiCoSi带材的强度,对电导率影响不大,但塑性明显降低。通过冷轧-短时固溶-时效-冷变形组合处理,预期可获得屈服强度≥850 MPa、电导率≥40%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的CuNiCoSi合金带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调质工艺对40CrNiMoA钢板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 830 - 870 °C +550 - 650 °C 调质处理后,40CrNiMoA钢3 mm板90 A 10 V焊接接头的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的硬度差异显著减小,形成了回火索氏体组织。调质处理温度越高,焊接接头的焊缝区、热影响区与母材区的组织越 均匀,且组织中的碳化物颗粒尺寸增大。40CrNiMoA钢焊接板经850 Y油淬,600 X.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905 MPa)和塑性(13. 5% ),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的热处理制度对7075铝合金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影响规律,解决了7075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与电导率难以同时满足标准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固溶时间对7075合金的电导率影响最大。在满足标准的前提下,最佳处理工艺为:预应变1%+二次固溶462℃×150 min+双级时效(105℃×8 h+175℃×10 h),此时屈服强度为488MPa,抗拉强度为552 MPa,伸长率为16.5%,电导率为39.5%IA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