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点学科建设是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系统梳理与分析中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政策的演进逻辑和基本特征,对于优化和调整“双一流”建设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中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政策文本,发现其发布主体主要为教育部,发布数量趋于均衡化与稳定化,政策样本的语义网络形成“学科—人才—水平”“发展—改革—创新”和“建设—教育—重点”3个核心聚类。重点学科建设经历规范学科项目管理、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学科协同创新以及强化学科内涵式发展4个阶段。重点学科建设政策的渐进演变,呈现出建设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协同共建、评选标准由定量转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及政策工具由以刚性工具为主转向刚柔并重的特征。为高质量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中国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完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体系以及落实各建设主体权责。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政策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是一个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经历了民国初期的革新与兴起、北洋军阀时期的发展与推进、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完善与定型,以及国民政府中后期的动荡与调整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后,逐步构建了完善、成熟的高等教育政策体系.由此日趋呈现出高等教育政策基础的复杂与多元、高等政策体系的完善与清晰、高等教育政策内容的稳定与具体以及高等教育政策功能的实用性与政治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美国印第安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史中,联邦在各时期通过的立法无疑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的相关立法贯穿了印第安争取高等教育平等权利的斗争历史,使美国的印第安人高等教育发生了从哭泣之路上的强制同化政策、印第安新政再到自决之路,承认印第安高等教育权利平等的巨大变化。其政策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时空改变,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其政策制定的利益主体是交互影响的,政策在印第安传统文化问题上不停反复,政策制定也并非直线前进,而是多头并进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达国家以制定教育规划的方式谋划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普遍做法。但是,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制定规划的过程不尽相同,颁布后的规划产生的历史作用亦不尽相同。研究基于美国加州1868年至2023年间颁布的系列教育规划,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历史—结构—行动者”分析框架,剖析了《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的生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在历史维度上表现为路径依赖制约下的规划发展,在结构维度上表现为多种政治要素间的交互作用,在行动者维度上表现为行动者偏好引导的利益博弈。加州高等教育体系在形成过程中有3对值得关注的重要关系,它们分别是本土与现代、供给与需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本土与现代建构的价值体系是基本动力,供给与需求建构的实践机制是根本动力,计划与市场建构的管理模式是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高等教育,在促进高校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低效、不公平,助长受惠学生惰性,以及挑战大学自治等问题。其原因既在于社会环境和教育资助主导思想的变化,又在于联邦立法的不足、美国经济的起落变化,以及联邦政府管理不善等。面对此类问题,奥巴马政府加大了高等教育投入,实施了直接贷款制度,改革了佩尔助学金和珀金斯贷款,并推行了课税扣除政策。奥巴马政府在危机中加大资助高等教育的政策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美国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市场和中介组织三种。美国各级政府通过不同的权力分割和责任担当来保障其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市场化促使在高等教育治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健全高等教育的产权制度,并形成高等教育科层管理制,以实现决策的分权化和科学化。中介组织为大学提供资金、认证、服务等作用,它是高等教育机构与政府、社会力量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完成并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的身心特征将包含所有适龄青年的特征,学生所接受的中等教育和所达到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具有更多的层次、形式和更大的选择性。随着城市化和后技术时代的到来,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的闲暇生活和个体内心的体验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系统能够随时关注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培养学生更为广泛的生活适应能力,实现教育的终身化。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领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激增,二是学科研究向纵深和综合两个方向发展,三是民族文化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具有更灵活的学制和学科发展策略,既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又要跟进当代学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9.
国家品牌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根据信号理论,被观察到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在实际质量基础上进行品牌建设的结果。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国家品牌形塑的个案分析发现,新加坡通过努力提升高等教育实际质量、主动制造和传递有效信息,最终成功塑造具有国际声誉的高等教育国家品牌。中国实施高等教育品牌战略,应当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树立和提高品牌意识,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品牌战略;主动制造和传递信息,与其他市场主体建构积极正向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业务过程管理中纳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针对过程绩效管理研究在绩效指标获取方法和绩效测评与过程改进结合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理论的过程绩效指标分析方法,结合一个实例探讨了如何对过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如何对其关注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对过程的绩效指标系统进行演绎;提出业务过程的指标-活动矩阵,探讨其在指标分析、指标-活动关系分析、过程监测、过程失效环节诊断和业务过程改进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是一种有分配作用的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根据罗尔斯原则,高等教育公平应该遵循"普惠"和"差异"并存,坚守"正义底线"与"差异补偿"并重.本文从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础、制度博弈和制度建构三个方面,采用案例研究、模型分析和理论推导等思维方法与演绎方式,探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以寻求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持续性变化到非持续性变化查理士·亨迪(CharlesHandy)在他的著作《非理性时代》(TheageofUnreason)中划分了他称为持续性变化(ContinuousChange)和非持续性变化(discontinuouschange)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论布迪厄的高等教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探讨现代分层社会中行动者、文化资本和权力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最终促使他去研究教育制度.布迪厄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在当代社会中特权分配的主要机构,学校为生产、传播和积累各种形式的文化资本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并向学生灌输了占主导地位的分层体系,通过这种灌输,社会再生产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何种客观背景下提出的?它依据了哪些理论”现阶段的理论探讨对实践的发展有何助益”理论界极为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一、教育产业化的理论渊源教育“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概念是80年代中期才提出来的。但其理论渊源却可以追溯到早些时候。事实上...  相似文献   

15.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的若干问题林正范日本高等教育系统的特征之一是其双重结构:一方面是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立与公立学校,一般条件较优越,但在高等学校中所占份额较小;另一方面,则是由市场驱动的私立高校,一般来说学费昂贵,总体条件稍次于国立与公立学校...  相似文献   

16.
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客观上受到行政边界壁垒制约,要求区域高等教育治理方式实现实质性变革,要求在空间邻近的大都市圈或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中探索高等教育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从理论上看,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与重构至少有三种方案需要权衡和比较:打破省际界限,建立高等教育功能区;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通过治理的横向网络,形成多部门联合的多层次治理.根据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建立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区是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治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点大学政策具有强烈精英意识与高度集权的治理色彩,长期以来影响与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1954年的<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标志着我国重点大学政策的产生.该政策产生的逻辑基础在于,全面学习苏联为重点大学政策提供了产生的政治基础,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为该政策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重点论"的建设思想为该政策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由于20世纪50年代重点大学政策处于起始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与不科学之处.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政策分析和研究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点,对高等教育政策本质与功能的理解决定了高等教育政策分析与研究的不同性质、模式和结果。高等教育政策本质,从其表面形态来看是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及其总和,从其实质内容来看是高等教育利益的分配与博弈,从其动态性质来看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其功能在于引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促进高等教育内外关系的协调,体现高等教育管理的转型,等等。  相似文献   

19.
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影响主体和影响受体两方面探讨了国际性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影响主体方面包括影响的主体因素、财政牵引、国际合作和信息传播,影响受体方面包括国家的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建设工程,但长期以来,我国虽然重视专业结构的变化发展研究,但偏重于对专业结构设置的后果和好处进行分析研究,忽略了对专业结构究竟怎样产生及发展的探讨。这就妨碍了人们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系统怎样从较低的无序结构发展到较高的有序结构,以及新的有序结构形成的机制。耗散结构理论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