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污水量的增加导致城市污泥量的增加。若不对污泥进行处理与处置将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可在处理处置前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电化学法可用于污泥预处理。采用电化学法对城市污泥进行处理。探究电解时间、极板间距、电解电压、插入深度对污泥性质的影响顺序及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正交实验法得到影响顺序为:电解电压、插入深度、极板间距、电解时间。利用单因素法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电压15 V、插入深度6 cm、极板间距6 cm、电解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2.
在污泥处置过程中,污泥脱水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含水率是影响污泥处置效果与成本的重要因素。以污泥离心脱水率、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上清液中的总溶解物、蛋白质、多糖、DNA含量、Zeta电势等为指标,研究了电化学与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和壳聚糖联合作用对污泥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与聚丙烯酰胺和壳聚糖联合调理污泥,电解15min,当聚丙烯酰胺与壳聚糖投加量分别为150和300mg/L时,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降至19.6s,污泥离心后含水率为68.4%。电化学与高分子复合絮凝剂联合处理能有效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污泥胞外聚合物(EPS)被分解,增加上清液的总溶解物、蛋白质、多糖、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污泥离心脱水率、毛细吸水时间(CST)、COD的去除等为指标,研究了电化学联合类芬顿试剂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讨论了H_2O_2浓度、Fe~(3+)浓度、电化学处理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类芬顿试剂中H_2O_2的投加量为80 mg/g,Fe~(3+)的投加量为10 mg/g,电化学处理120 min,此时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为27.6 s,污泥COD降至3415.7 mg/L,污泥离心后含水率为69.1%。  相似文献   

4.
陈巍  邢奕  陈月  宋存义 《化学试剂》2016,(5):399-404
通过测定毛细吸水时间(CST)、滤饼含水率(Wc)、胞外聚合物(EPS)、Zeta电位和FTIR,探究电解-脱硫灰-Fe Cl_3联合调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电解-脱硫灰-Fe Cl_3联合调理污泥的效果明显好于电解单独作用,当电解条件为Ti/Ru O_2电极、极间距4 cm、搅拌速度100 r/min、0.100 mol/L Na Cl、电压20 V、投加300 mg/g脱硫灰和60 mg/g Fe Cl_3、电解40 min后,污泥的CST和Wc分别由1 239.5 s和83.69%降至106.5 s和70.50%,脱水速度提高92.08%,脱水程度提高15.66%。电解能促进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EPS)剥落,剥落的TB-EPS中,部分被转化为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松散粘附层胞外聚合物(LB-EPS),部分EPS被分解为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释放了部分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解氧化法处理金矿废水中的氰化物与化学需氧量(COD),考查了外加电压、NaCl添加量、溶液pH值、电解时间及极板间距等因素对氰化物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分析.在电压为6 V、pH值为9、电解时间为3 h、极板间距为1.5 cm、NaCl添加量为10 g/L的条件下,总氰(CN...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毛细吸水时间和比阻用于预判污泥深度脱水效果的可行性,研究了高含固率污泥深度脱水性能指标的表征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含固率较高的污泥,通过稀释后测定毛细吸水时间(CST)来判断污泥脱水性能是可行的,且对于不同含固率的污泥,也可稀释至相同含固率以便于比较脱水性能;与比阻相比,CST与深度脱水泥饼含水率之间的相关性更好,且具有测定简单、操作方便、可重复性好等特点,更适合用于表征污泥深度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7,(1):127-131
利用电渗透技术,采用自制装置对市政污水厂的脱水污泥进行深度脱水,研究了机械压力、初始含水率、电压梯度和污泥厚度等对污泥脱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以污泥含水率降低率为响应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污泥电渗透脱水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电渗透技术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当机械压力为18.83 k Pa,污泥厚度为1.13 cm,电压梯度为60 V/cm,初始含水率为87.45%时,污泥含水率可降至49.14%。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电化学法在工业循环冷却水阻垢处理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本实验构建了电解槽的模型装置,采用自制的电解系统,通过调整电化学参数得出其阻垢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深入分析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电压为7v、电解时间为6h时,对于循环水垢的去除具有良好功效,该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工艺。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固含量的污泥在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pH,以及上清液中多糖、TN、TP、TSS、VSS含量的变化,研究了电化学预处理污泥的细胞分解效果以及污泥性质的改变。结果表明,优化的电化学操作参数是电压为10 V、极板间距为6 cm、电解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SCOD、pH和氮、磷、多糖的含量都有所增加。固体(TS)的质量分数为1.7%的污泥其上清液中SCOD最大达到1 115 g/L,电解30 min后多糖的质量浓度达到最大290.4 mg/L;经电解后T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提高到15.57 mg/L和37.01 mg/L;电化学处理VSS去除率为7.1%。均比TS的质量分数为2.7%和3.7%时的污泥电化学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试剂》2021,43(7):884-888
通过测定比阻、滤饼含水率、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和多糖、污泥沉降体积和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研究不同pH值下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在不同pH值下对污泥脱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调理污泥的脱水速率、脱水程度、沉降性和滤失性4个方面。结果表明,在原污泥20 g、SDS投加量为污泥干重8%、浓硫酸调节溶液至pH 3的条件下,比阻0.44×10~9 m/kg、滤饼含水率65.10%、污泥胞外聚合物中含蛋白质526.2 mg/g和多糖87.7 mg/g、污泥沉降体积55.4 mL和污泥毛细吸水时间80 s,污泥脱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联合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的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毛细吸水时间(CST)和离心后污泥含水率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探讨了超声波与高分子絮凝剂阳离子瓜尔胶(CGG)及聚丙烯酰胺(PAM)联合作用对污泥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波调理污泥,当超声频率为20 Hz,功率为60 W时,最佳作用时间为20 s;超声波与CGG联合调理污泥,当CGG投加量为900 mg/L时,CST由原污泥的470 s降低到76 s,污泥离心含水率由原污泥的88.3%降低到75.3%;超声波与CGG+PAM联合调理污泥,当CGG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0、120 mg/L时,CST和污泥离心含水率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到18 s和58.8%。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渗透和过硫酸铵氧化技术,采用自制实验装置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了深度脱水研究,系统考察了电压梯度、机械压力、污泥厚度和过硫酸盐投加量对污泥脱水的影响。采用表面响应法以污泥含水率降低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对污泥脱水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优化,并且研究了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及分布对污泥电渗透脱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渗透-过硫酸铵氧化协同技术可以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厚度与电压梯度、投药量的交互作用呈现出高度显著,在电压梯度为24.97V/cm、机械压力为35.95k Pa、投药量为39.81mg/g DS、污泥厚度为2.35cm时,泥饼含水率可以降至40%以下,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含量与电渗透脱水后污泥最终的含水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维电极电解实验研究实际线路板含铜废水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考察了槽电压、极间距、极板材料、添加工作电极材料及电解质对铜的去除率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极间距3cm,极间填充钢珠,槽电压10V,电解时间45min。在此反应条件下,铜的去除率达到82.3%,处理线路板废水的电费成本为1.11元/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芬顿技术对市政剩余污泥进行调理,以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比阻(SRF)和污泥含水率为指标,研究了电芬顿调理污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H2O2投加量、电压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增大H2O2投加量和电压、延长反应时间均能有效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电芬顿调理污泥最佳条件为H2O2投加量0.12 mol/L,电压8 V,反应时间60 min。调理后污泥含水率下降18.8%。而过多的H2O2投加量、高电压和过长的反应时间均不利于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絮凝法对渭北油田污水进行处理,用铝极板作为组合电极,考察了电流强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因素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流强度为1.5A、电解时间为10min、极板间距为6cm时,油田污水的浊度显著降低,去浊率达到95%,除油率为97%,并且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镍废水,考察了初始pH值、铁炭比、极板间距、电解电压四个因素对镍降解率的影响。各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如下:初始pH值6~8,铁炭比1∶1~2∶1,极板间距1~3cm,电解电压30~50V。在此条件下电解1h,镍的降解率最高可达70%。  相似文献   

17.
对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采用氯化铁、聚硫氯化铁、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进行调理实验,分析了调理前后的沉降性能、含水率、过滤时间以及毛细吸水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证明,要达到最佳的污泥脱水性能,可以选用0.2m L·L~(-1)的聚合硫酸铁并且溶液的p H值调为7。含水率可从79.2%降低到75.9%。  相似文献   

18.
电催化氧化技术是水处理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环境兼容性好的优势。采用Ir-Ta-Sn掺杂电极作阳极、不锈钢电极作阴极处理垃圾渗滤液,并考察极板间距、电催化氧化电压、起始p H和电催化氧化时间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进行降解较有利;极板电压和极板间距对降解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电解时间超过4 h时,对COD的降解没有显著影响。当p H为3、极板电压为24~36 V、极板间距为1.5~2.0 cm及反应时间为4 h时,对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低浓度难生化降解的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废水,考察了温度、极板间距、电流密度、电解时间、初始pH值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8,废水温度为45℃,极板间距为10 mm,电流密度为10 mA/cm2的条件下电解60 min, COD去除率达到91.4%。由于PVC离心母液废水pH值在8~9范围内,温度在50℃左右,因此无需调节pH值和冷却,即可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其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浓度、添加量、调理时间和温度对活性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 m L浓度1%的CTMAB调理污泥效果最佳,重力沉降的滤液体积最大。在最佳用量下,搅拌2 h,搅拌温度60℃时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毛细吸水时间为8. 7 s,泥饼含水率下降了25%。通过SEM观察了原污泥和CTMAB调理后的污泥微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