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以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和黑荆树单宁为鞣剂,模拟制革工艺条件,制得三种固载单宁皮粉材料(IT-HP),并将其作为成品革模型化合物,研究其所含单宁对Cr(Ⅵ)的还原吸附作用.系统研究了pH值、单宁含量以及初始Cr(Ⅵ)浓度对还原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单宁对Cr(Ⅵ)的还原率和吸附率大小顺序为黑荆树单宁>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其值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单宁对Cr吸附率随单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H=3.0、初始Cr(Ⅵ)含量为50~100 mg/kg时,IT-HP中5%的单宁可使残留在溶液中和吸附在IT-HP上的Cr(Ⅵ)含量均小于5mg/kg.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特性。以废弃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制备原料,采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三聚磷酸钠进行固化,制备成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探究了pH值、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投加量对Cr(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用量为0.5 g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到92.30%,pH=6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84.32%。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同时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08.23mg/g;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证实吸附反应发生吸附剂的颗粒表层,主要活性基团为-OH,-COOH。上述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吸附性能良好,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以废弃革制品中的皮革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考察了废弃革制品皮革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革制品中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拟合;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在不断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吸附时间延长,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吸附过程;溶液pH值增大,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溶液中Cr(Ⅵ)的吸附量随之减小;而温度升高,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量增大的幅度不是很大。故利用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制备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Cr(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球形木素珠体(SLB)进行两步化学改性,接枝具有固化SLB自身结构和造孔功能的氰基官能团以及对重金属离子存在吸附作用的胺基官能团,得到胺化氰乙基木素吸附剂(SLBAN)。实验探索了SLBAN对Cr(Ⅵ)溶液的吸附行为,考察了SLBAN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依据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BAN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当吸附剂用量为2 g/L,pH值为2时,吸附约3 h达到平衡,Cr(Ⅵ)去除率达到86%左右,在328 K,SLBAN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2 mg/g;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整个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吸附过程为熵推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8.
9.
10.
赵君王毓任俊鹏马小云周进康吴坤 《印染》2022,(6):67-70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氢氧化铁胶体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淀粉基两性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官能团、微观形貌和失重率进行测试与表征,同时考察吸附时间、絮凝剂用量和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絮凝剂是表面褶皱、多孔立体结构、热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含有氨基、羟基、醛基等活性基团;增加絮凝剂加入量、延长吸附时间及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Cr(Ⅵ)的去除率,去除率最高可达95.4%。 相似文献
11.
Cr(Ⅵ)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若未经妥善处置直接排入水体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以氨基化石墨烯为填料,聚乙烯亚胺为基质,通过溶液共混-冷冻干燥可制得氨基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GO-NH2/PEI),研究结果表明,固定GO-NH2的用量为35%,当溶液pH值为2、吸附剂用量0.4 g/L、Cr(Ⅵ)含量100 mg/L、吸附温度318 K和吸附时间300 min时,GO-NH2/PEI对Cr (Ⅵ)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分别为229.80 mg/g和91.92%。GO-NH2/PEI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基于化学吸附的单层吸附。经过循环吸附再生第5次使用,GO-NH2/PEI对Cr(Ⅵ)的吸附量207.92 mg/g,仍可保持90.48%的再生率,说明其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聚苯胺二氧化钛纳米吸附剂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因其粉末状回收困难而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以聚苯胺(PANI)、TiO2、聚氨酯(PU)等生物载体为原料,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PU基聚苯胺二氧化钛(PU-P/T)多孔复合材料。利用SEM、BET、XRD、ZETA电位和FT-IR等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模拟混合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考察其混合吸附行为和连续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在PU表面成功聚合,比表面积增加到32.876 5 m2/g;在pH为中性时,对偶氮荧光桃红(ARG)、亚甲基蓝(MB)、Cr(Ⅵ)的同步去除率均在80%以上,氨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COD同步去除率均在35%以上;连续吸附后,吸附剂PU-P/T对模拟印染废水中ARG、MB、Cr(Ⅵ)、NO-3-N及色度的同步去除率均在60%以上。因此,PU-P/T是一种潜在的工业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主要介绍活性炭、树脂、矿物和废弃物吸附印染废水中染料分子的过程,并对三类吸附剂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对比。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其表面积和孔径大小有关,因其多孔的结构能够高效吸附染料分子,但其再生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树脂的吸附能力与其孔径大小和其上面的功能基有关,弱碱性的离子交换树脂能够高效吸附染料分子,染料分子也易从其上面洗脱,这有利于树脂的再生利用,但印染废水中的无机盐会对树脂吸附染料分子的过程产生抑制作用;矿物和废弃物的吸附能力与其孔径大小和染料分子的性质有关,天然矿物储量丰富,废弃物价格低廉,用其处理印染废水节约了成本,但矿物和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因条件调节不当会溶出,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比较三类吸附剂发现,利用天然矿物和废弃物处理染料分子不仅节约成本,还能利用自身的酶分解染料分子,实现再生,此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自制阴离子交换纤维(3-脲基-2-羟基丙基纤维素)对铬(Ⅵ)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当Cr(Ⅵ)的原始质量浓度小于50mg/L时,吸附效果好;用不同酸调pH时,对Cr(Ⅵ)的吸附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次序为H2SO4>HNO3>HCl;先投离子交换纤维后再用HCl调pH值,比先调pH值后再投离子交换纤维效果好;pH值越低,达到最大吸附率时所需的温度越低,所能达到的最大吸附率越大;离子交换纤维的投加量越大,吸附达到饱和所需的时间越短;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时间越短,吸附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质量比的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硝酸铈(Ce(NO3)3)溶于稀乙酸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VA/CS/Ce(NO3)3共混纤维毡。运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pH、时间、浓度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毡对Cr(Ⅵ)的吸附是基团与基团的螯合作用,pH=4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对Cr(Ⅵ)的吸附饱和量为59.81mg/g,Cr(Ⅵ)的去除率达到8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