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讲学传统自孔子始,鼎盛于宋明书院,终结于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在西方现代学术范式和现代教育体制逐渐成为发展主流的历史背景下,梁漱溟却逆潮流而动,重振讲学之风,其果决明快的论学风格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担当精神对理性主义规制下的西学及其教育体制多有补益。在今天"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面前,中国传统讲学中直接明快和化民成俗的优点将会重新焕发生机,温润开明与果敢刚健的君子之风也有助于造就一批民主宽容、信念坚定、风骨朗朗的醇儒明师,从而在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赓续和返本中,开出新时代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梁燕玲 《现代大学教育》2006,18(5):23-29,108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坚持真正的学术研究,根本在于培养真正的研究者。为此,确立学术信念,完善学术制度,关键在于激发学术兴趣;正是这一个性化的力量推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结构演进;在这个多元文化空间,学术信念无疑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文化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杨华  刘飞兵 《现代大学教育》2022,(2):99-103+113
近十年,来华留学生的总人数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对外影响力的提升。但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选择,已经成为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培养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很多来华留学生听不懂教师授课与导师指导,读不懂普通图书与学科专业文献,不能用汉语进行口头与书面学术交流。以英语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导致至少三大问题:一,不是所有参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中国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授课与学术研究及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二,即使所有中国教师都能够使用地道、规范的英语进行授课和学术研究及学位论文写作指导,也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具备相应的英语听读说写能力;三,在中国高等学校,用英语进行非外语类课程教学,不符合中国学生的文化心理期待,也不符合大部分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心理期待。实际上,以英语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不利于中国知识的传播,往小处说是文化自信不足,往大处说是放弃中国文化主权、主动接受文化心理殖民化与文化殖民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教学语言选择不能损害中国文化自信,不能伤害中国文化主权。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实质是主体问互动的游戏系统.偏离生活方式及师生不对称的关系使语言教育需要一种"格式塔"转变.本文提出了语言教育进场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师生互动以及凸显中外思维的异同,以达到学生自由有效进入语言游戏的目的,为语言教育的退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的教育主权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随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我国的教育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着潜在的挑战。历史和比较研究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审慎的质疑态度而非盲目乐观的态度,要警惕外国在与中国开展高等教育交流的背后存在着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文化用心,防止国家主权的旁落、让渡、转移,要采取平视对话和差异互动的文化交流模式,坚持文化自觉和学术自立,确保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曙光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若隐若现,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当我们蓦然回首并深刻反思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两极分化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严重失衡。在我国高等教育新旧体制转轨过渡的某种无序状态中,“工具理性”已取...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阶梯。从宏观上论,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认知和体验幸福能力的获得、对"困境人群"的境况改变大有裨益。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是为人构建幸福生计的良方,在人全面实现幸福追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育过程的本身,也蕴藏着巨大的幸福动因。然而,通向幸福的阶梯有时会发生部分断裂,进而出现所谓"教育无用"的假象。这是因为:上述要素出现了问题和障碍、陷入了困境或误区,外加教育供需失衡和教育不公平的羁绊,导致教育的幸福功能无法正常而充分地发挥。聚焦问题,全面清除掣肘和路障,构建治理和矫正策略,才能建设好通往幸福的阶梯。  相似文献   

8.
“地球拥挤了”,这是当代社会面对人口爆炸而发出的普遍哀叹。教育在这种哀叹声中该做些什么,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不可回避的现实使命。它必须为疏通“地球拥挤”而做启蒙和晓理的工作,从而为解救人类面临的“拥挤”灾难司其职责。教育的自身目标规定了它必须进行“人口教育”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着眼点,又是教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年春天在北京胜利召开,今年的两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起步之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现实难题,又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保障。这其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都和腐蚀控  相似文献   

10.
哲学王命题是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目前教育学界对哲学王命题的探讨存在分歧,典型表现是学者对哲学王的理解出现两个极端,而且缺乏清晰严谨的阐释,这有碍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通过深入理论分析,可以发现哲人的生活方式与城邦的政治生活相悖,而柏拉图提出哲学王命题正是为了化解哲人与城邦的冲突,从而达到改造城邦政治、实现民众幸福的目的。然而,这个命题存在哲学与权力的媾和、哲人对理性的自负等缺陷,呈现出明显的虚假性特征。从思想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来看,理想国和"哲学王"的教育目的既不可欲,也不可行。为获得更好的发展,凸显哲学王命题的积极意义,哲学(教育)必须与权力脱钩,而哲人(教师)也必须超越理性的自负。  相似文献   

11.
每当世纪之末,人们都不免会产生一种惆怅,既包含对曾经的辉煌的几许留恋与矜持,又夹杂着面临的困惑与无奈,多种因素绞合,颇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最后,人们透过花花绿绿的物质层面,看出难题在于人类的自身的精神领域,即人的管理。一、管理科学的足迹管理学经历多次...  相似文献   

12.
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目标的核心构成。当下对能力所进行的“纯粹”理解,引发了道德与权利的双重疑虑,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能力与德性、权利的关系。能力与德性具有一体性。德性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基本能力都有规范性,而且,作为教育目标的能力,其选择一定具有价值性。能力与权利也具有一体性。能力既是自我确认,也是他人确认,他人确认其实就是权利确认。能力的完整形态是混合能力,包括内在能力与内在能力的实现条件(权利)。能力的权利保护与权利的能力化使能力与权利得以一体化。与德性融合的能力即德能,与权利融合的能力即权能,此二者也是相通的。作为教育目标的能力,不是与德性、权利割裂的能力,而是与德性、权利混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西之争是晚清以降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教育领域,马一浮与竺可桢的交往具体而微地展现出新旧学人观点的异同,以及传统教育在新体制下面临的困境.在教育立场上,马一浮固守传统,主张向内体究,看重道德修养;竺可桢强调追求真理,提倡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在认同民族品格、看重独立思考等方面,二人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在教育实践方面,尽管二人均试图增进学生对传统的了解,但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马一浮所期望的书院自由讲学之风始终难以实现,折射出新旧教育调和之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涉及到认识与理念的多方面问题。政治学的视角与观点无疑为人们厘清现实纠葛、深入问题本质提供助益。高等教育实践是推动高等教育政治学发展的原初动力,而回应与丰富已有的知识政治学知识则是高等教育政治论应自觉承担的责任。高等教育政治论的核心命题与内容涵盖诸如高等教育国家治权合法性等宏观、中观与微观的多个层面。理想的高等教育政治论应该具有透彻、清明与开放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能为行业服务、为技能人才服务是我的骄傲,在心甘情愿挥洒着青春和汗水的同时,也印证了我本人"初心"的意义。2019年5月31日,党中央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6月17日,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专门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对行业协会主题教育进行动员部署,并利用三个月的时间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一系列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卯足了干劲,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组织浓浓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6.
在《论国家的作用》第六部分中,洪堡以一种严肃、复杂与完整的方式探寻了宗教的功能、局限以及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基于洪堡的宗教思想,高等教育自由原则所体现的"学与教的自由"不应是漫无目的与言之无物的教育,而应有所侧重,并讲求方法;高等教育自由原则的实现状态应当体现出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自由原则的实现路径应当包括避免国家的不当干预;高等教育自由原则与大学科学研究职能之间不应彼此独立、相互分离,而应是相互联系与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实践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需要遵循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五年前的盛夏时节--2005年8月16日,本刊记者曾在上海专访了我国艺术铸造专家和领军人,时任中国铸协艺术铸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博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兼职教授谭德睿先生,并发表了题为<求珍若渴,天道酬勤--专访我国艺术铸造专家和领军人谭德睿先生>专访报道(<铸造>2005年第9期).  相似文献   

18.
19.
如同其他课程,在中国开设的莎士比亚课程,也受到"教师中心"教学的贻害。然而,近年的"学生中心论"又将问题推向另一面。在民主化课堂的议程中,由学生决定教学内容和方式,致使莎士比亚的精髓不能准确传达,学生无法形成对莎士比亚的全面认识。对此,学校和教师作为办学、教学的主体,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理清和正确把握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采取具体而富有实效的措施,以实现通过人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按Ⅰ文提出用Na_2S定量沉淀Pd(Ⅱ)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用Na_2S沉淀分离Pd—Ir、Pd—Rh和Pd—Pt的实验。其结果是Pd—Ir分离效果最好,Pd—Rh次之,Pd—Pt分离时Pt的共沉淀不可避免,但经两次沉淀分离后可使Pt的共沉淀量<2%。作者从络离子的几何构型解释了这些分离的原理,认为Pd(Ⅱ)的络离子系d~8平面正方形,Na_2S水解生产的SH~-可从Z轴直接进攻,反应速度迅速;Ir(Ⅲ),Rh(Ⅲ)和Pt(Ⅳ)的的络离子系d~6八面体构型,中心离子被配位基密密包围,SH~-必须先进行配位基交换,然后才能与中心离子接触,发生电子转移,反应速度缓慢,因而可达到Pd与Ir、Rh、Pt的分离。本文并根据配位场理论,定性地解释了分离效果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