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贵州省鬼洞口子铜矿区位于盘县县城以北约40千米,行政区划上属贵州省盘县断江镇管辖。区内断层以北北东向为主,属于弥勒-师宗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北北东—南南西向的F1、F2逆断层组成了该矿区的基本构造骨架,其次发育有北西向次级断裂,控金构造发育较少。目前,已发现的构造蚀变体(SBT)厚度较薄,蚀变不够强烈,矿化程度不高且不连续。因此,在该勘查区的第一赋矿空间寻找金矿的前景不佳。  相似文献   

2.
黄龙金矿位于南秦岭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矿区内主要出露下志留统梅子垭组一套变形变质岩,岩性主要为绢云石英片岩,岩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质变形,控矿构造和矿化蚀变较复杂,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经野外调研发现,矿区内岩石片理化、褶皱变形和断层等构造发育,表明矿区内岩石地层经历过强烈的韧性剪切作用。通过对脆—韧性剪切带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据矿区内构造(断层、褶皱、岩石片理化和糜棱岩化等)发育程度、规模和密度等标志,在黄龙矿区划分出3条次级脆—韧性剪切带,共同构成了控制黄龙金矿产出的区域脆—韧性剪切带RF4(DSZ2)。RF4(DSZ2)脆—韧性剪切带整体走向NW,与各矿段金矿体产状基本一致。研究认为,脆—韧性剪切带是黄龙金矿的重要控矿要素,黄龙金矿具有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特有的垂向矿化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3.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博格达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受区域逆冲推覆构造影响,连续紧闭褶皱和次级小断层发育,构造主要为北西-南东方向为主。构造薄弱带热液蚀变较强,大规模的化探异常均沿次级构造分布,与区域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其中上石炭统柳树沟组第三岩性段为主要含矿层,含矿岩性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该区域金、铅、锌矿的形成与矿区发育的火山机构关系较为密切,矿体及蚀变带,分布于距火山机构中心有一定距离的裂隙带中。它们即是火山气液的通道,又是金、铅锌矿的容矿构造。火山机构应作为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小洞沟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南翼,镇安-板岩镇断裂南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期构造叠加,构造-热液丰富。文章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热液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内,且与断裂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热液蚀变关系强烈,区内地球化学异常区与异常关系密切,认为黄石关金矿成矿作用特征与邻区夏家店大型金矿床相似,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清水泉金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重要的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卡拉麦里成矿带西段,产于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间。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次级断裂及裂隙发育,构成以NW向为主的强蚀变碎裂岩带;岩浆活动频繁,老鸦泉岩体呈岩基状分布于区内北部,构成金属元素迁移活化富集的强大热源;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石炭统清水组浅变质岩系,并均已接受后期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发育塑性流动变形石香肠和剪切褶皱等构造形迹。清水泉金矿床类型属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矿体呈带状和透镜状赋存于与近EW向主构造体系相交的次级构造组中,富集不均匀,矿体形态、分布和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密切控制,并与岩浆活动热源有关。含金地质体与构造、脉岩分布及矿化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荆竹大山金矿位于湖南省临湘市北部,属于湘东北金矿矿集区。矿区处于扬子地台褶皱区的南部,新华夏系北东向沙湖-湘阴深切断裂的东侧,临湘山字型弧形构造的中心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有利于成矿。出露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岩性较单一,岩浆岩不发育。通过对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成矿条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沿断裂带局部充填石英脉,并出现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蚀变。该金矿成因类型应属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工业类型为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其中蚀变破碎岩型金矿是区内的主要金矿类型。  相似文献   

7.
矿区出露基岩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图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北东向断层为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矿化体的围岩蚀变较发育,Au矿化体的围岩蚀变以硅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为主,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构造裂隙热液蚀变型脉状矿化现象,多种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很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都兰县阿斯哈金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受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影响,区内构造极为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发育NW向、NE向、SN向、EW向四组。其中NE向、SN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EW向断裂与区域上深大断裂呈平行产出,主要为破矿构造。矿体主要形成于花岗岩体内构造蚀变岩带内,蚀变规模也直接影响着金矿床规模的大小。矿体在倾向及走向上可见明显的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的特点,在收缩复合部位由于受到多期成矿流体物质叠加扰动,因此对成矿物质聚集极其有利。本文通过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对阿斯哈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矿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Ⅱ)宝音图隆起(Ⅲ)北部。受华力西期等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石变形、变质作用多次叠加,褶皱形态复杂,以紧密线型和倒转褶皱为主,次级褶皱尤为发育,存在多期断裂构造活动。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长城系-蓟县系温都尔庙群绿片岩组和变质砂岩组。地层总体呈东北向,沿F9断裂分开,在断裂附近地层一侧,岩石破碎蚀变强烈,往往形成糜棱岩、碎裂岩等构造岩,金矿化就产于该破碎带内。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密文天  张雪松  辛杰  穆军青 《黄金》2016,(10):19-24
孔沙湾金矿床位于老挝中辽地区的西部巴莱县,矿床金平均品位达3.65×10-6。在下二叠统的剪切构造带中发现厚度大于300 m的透镜状、细脉状金矿(化)体,判断该地层为矿区主要含矿层位。金矿体的产出受NNE向为主的宽缓复式褶皱、断裂和纵向、NNW向的断裂、次级褶皱以及横向次级断裂控制,同时矿区大量节理裂隙、面理构造以及众多小型次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单元素异常总体呈NE向,与矿区大断裂构造方向一致;硅质岩及角岩中的Au元素异常平均值较高,达0.021×10~(-6)及0.022×10~(-6);二叠系玄武岩和硅质岩中Au元素异常值最高,达0.69×10~(-6),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推断孔沙湾金矿床类型属于为受构造和次级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山西代县马桥一带地层主要为滹沱群四集庄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与滩上杂岩体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初步认为该区金多金属矿的金属物质来源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矿床类型应属于岩浆热液充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湖南宁远银山咀铅锌矿区位于南岭成矿构造带中段,属于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区内构造复杂,褶皱以银山咀向斜为主体;断裂构造主要以NNE、NNW为主,规模较大,次级的NE向断裂为后期构造,切割前期断裂。同时,次级的NW、近SN向断裂和层间硅化破碎带亦较发育,是区内岩脉、矿化体的主要赋存部位,矿体多呈脉状、层状、似层状产出。通过分析得知构造作用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以及矿化的发生与形式都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乐寨铜矿区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丽江台缘褶皱带之点苍山-哀牢山褶皱束的东南端,属扬子准地台西南缘边缘的一个逆冲~推覆构造带。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以北北西向、北西西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北东向,有多条区域性断裂穿越矿区。矿床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脉型矿床,产于三叠系中上统蚀变灰岩及泥质粉砂质板岩中沿断裂展布的构造角砾岩或蚀变岩里。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的总结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普查区地处柴达木准地台柴北缘残山断褶带东段,乌兰盆地南缘深大断裂南侧。区内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变火山岩组绿片岩,圈定的矿体均受北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普查区南部出露大面积岩浆岩,区内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石英脉及由断裂构造产生的次级挤压蚀变带发育,总体成矿条件有利。夏乌日塔矿区为一多金属矿床,主要有Pb、Zn、Au、Ag、Cu等金属,对青海省乌兰县夏乌日塔多金属矿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尉犁县胜利大道北金矿床位于塔里木陆块之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内。古远古代吕梁运动,区内发育大面积岩浆弧花岗岩,该酸性侵入岩携带含矿热液形成初始矿源层,晚志留-早泥盆世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对初始矿化进行了叠加改造,形成了区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于断裂及断裂交汇部位的构造破碎蚀变带中。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含金蚀变岩矿石及含金石英脉矿石。矿床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矿石矿物为金,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萤石。岩石碎裂岩化、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是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类型,其中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碎裂岩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经研究该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区域侵入岩标志、矿床蚀变特征、构造及化探异常标志等可以作为矿区及区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藏金沟地区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杂岩带(KSPZ)与东昆南缝合带(JAS)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相接触的部位,主体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杂岩带(KSPZ),地层分区属于巴颜喀拉山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巴颜喀拉群昌马河组板岩与砂岩互层段,区内次级构造发育,北西向断裂在区内是主构造,也是区内主控矿构造,区内地物化等特征显示,区内具有寻找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金矿区是鄂西—湘西成矿带的南延部分,分布有石英脉型金矿及蚀变岩型金矿。坑头金矿是区内首次发现产于断层破碎带内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基于矿床地质特征,从其控矿因素分析,提出断层褶皱耦合控矿的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矿区西南侧为青龙-锦西深大断裂与寺儿堡-营盘基底断裂交汇处,主要构造形式为断裂构造.主要发育的断裂构造走向为北东向及北西向,北东向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成矿区域为八家子-杨家杖子岩浆热液多金属成矿带北东部的虹螺山花岗岩体南侧边缘.其中次级构造内蚀变矿化作用较强,多产于燕山期细粒花岗岩内.找矿前景极佳.  相似文献   

19.
韧-脆性剪切带对新疆金水泉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水泉金矿床位于新疆东准地区卡拉麦里成矿带西段,产于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与卡拉麦里深断裂之间;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次级断裂、裂隙发育,自矿脉向围岩发育一套较完整的韧-脆性变形体系,构成以NW向为主的强蚀变碎裂岩带;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老鸦泉岩体呈条带状分布于区内北部,构成金属元素迁移活化富集的强大热源;地层出露古老的变质岩系及金丰度值较高的中泥盆统浅海相碎屑岩,并均已接受后期强烈的变形变质,发育糜棱面理、石香肠、剪切褶皱等构造形迹,具韧-脆性剪切变形特征;矿体呈带状、透镜状赋存于与NW向韧-脆性构造体系相交的雁列式扩容带、剪切裂隙中,形态、分布严格受韧-脆性剪切带空间制约,随应变作用加强并在叠加后期脆性变形(石英脉发育)时矿化富集明显。  相似文献   

20.
看山寺一带金锑矿区大地构造位处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位于纸房-宽坪冲褶带中,矿区出露主要地层为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和中生界三叠系上统,矿区内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断裂有F3、F4。石英闪长岩是区内出露的主要与铅锌铜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及砷矿化等近矿围岩蚀变多分布在含矿韧性剪切带的矿化部位,与金锑成矿有关密切。金锑矿化主要发育于二郎坪群安坪组第第二岩性段,共圈定金锑矿体2个、金矿体1个。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充填型矿床,地层、岩相、构造及蚀变找矿标志明显。研究结果对以后同类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