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一轮高考改革面对的困难评估与应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anning》2019,(6)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考试系统自身的影响深远。分析试点省份高考综合改革的经验,发现改革面临考与教新旧冲突叠加、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变化、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服务于教育教学的高考评价体系、提高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顺应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湖南省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之一,围绕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在考虑国家需要与地方需求、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基础上,科学、稳妥地推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旨归。高考综合改革带动形成以招促考、以考促教、以教促学的系统性改革良好局面,要以此为契机,撬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变革,推动湖南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6)
高考综合改革涉及考试科目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2个方面,招生录取改革以考试科目改革为基础。本轮高考科目改革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扩大高考主体的权利、有利于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有利于理顺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高考综合改革在实施中,出现了诸如科目选择权的落实、考试次数增加带来的负担、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如何组合等问题。通过相关理论解析其成因,对高考科目改革提出建议:通过权重设置实现考试与招生进一步耦合、分值重构实现考试与招生进一步分离、一档多投实现考试与招生进一步协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5)
海南省作为我国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践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要求,充分吸收和借鉴首批试点省份高考改革成功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考生为本,科学设计改革方案,通过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稳步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模式,形成独特的海南经验,可供全国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2014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是实现招生考试制度现代化、科学化的关键,但是在实施进程中,面临诸多阻力。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教育改革阻力研究范式的分析,提出新高考改革面临价值阻力、制度阻力、社会阻力和自身阻力。在对这些阻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出路是:转变传统教育考试观和提升利益相关者对改革的尊重信任,完善制度供给与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结合,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与拓展信息传播渠道,促进改革伦理回归和优化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6)
重庆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之一,遵循国家总体方案与重庆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借鉴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问题、着眼未来需求,坚持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引导发展和扩大选择的价值取向,通过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期盼,为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选拔多样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发挥高考内容改革导向作用 助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Planning》2019,(6)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教育评价导向,必须建立高考综合评价制度。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通过高考内容改革,形成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体系,引导基础教育教学破除"唯分数"的不良倾向,夯实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高考内容改革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以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126-130
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实施,高考英语改革面临着来自试卷需求量增大以及如何正确引导中学教学等方面的挑战。进一步深化高考英语改革关键是要回答好"考什么"和"怎么考"这两个重要问题。对"一年两考"的调研显示新的试卷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反拨作用。相关机构在总结试点省份施考经验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高考英语"一年两考"的反拨效应研究,保障高考综合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
高考评价体系是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指导高考命题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基于高考综合改革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在明确语文科考试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科学构建语文科的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努力发挥语文科考试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8)
本研究对来自全国26个省份265所优质高中的18 618名资优高中生进行了"高中生发展与核心能力测评"(Assessment of Core Competencies,ACC)问卷调查,得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下资优高中生的选考科目特征,资优高中生的优势科目和兴趣科目的吻合程度、学习时间分配,以及选考不同科目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感受等统计数据。对考生选考科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利于为高考改革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引导高中课程改革和探索教学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5)
本文试从班主任的角度分析,在陪伴中职生高考前复习备考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如何本着以人为本、人本关怀的现代教育思想,从赏识的内涵、赏识的意义和赏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探讨通过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9):83-85
高考改革是一项牵涉多方利益的系统工程,经历了30多年的演变,其公平的优点和缺点都已充分暴露出来。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公平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双面性,而隐藏于其后的是社会、国家和民众对其选择态度的影响。从多视角审视公平,对风险比较大的改革项目造成的公平隐患及冲突进行成因分析,为完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化解高考改革的公平风险提出切实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
通过分析高考地理试题发现测评目标与立意方式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从"三维目标"能力立意到"四核目标"素养立意,高考地理的测评方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形式更加新颖、问题更具挑战性。这既是高考学科核心素养立意的大趋势,也是实现试题测评价值的总目标。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依托高考地理试题的发展变化,认识教育考试的价值取向,探讨核心素养立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6)
本文在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实际情况,提出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法的建议:采用基于假设总体的量表化方法对选考科目分数量尺进行调整,使各科目分数量尺依据同一个考生样组建立。这种量表化方法可以减少目前计分方法下不同科目依据各自考生群体进行科目内标准化造成的误差,从而增强不同选考科目成绩进行比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9)
英语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是推动英语教育的重要推手之一。上海市自2014年启动新高考,为英语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提供了契机,同时推动建立更加科学的命题工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新高考有效促进了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为上海英语教育发展带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高考既是连接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桥梁,也是关涉民众尤其是考生切身利益的一种"举国大考",身兼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数种功能。因此,高考改革的重大影响和巨大难度在于如何体现"公平"二字。通过对我国高考改革历程的回顾,审视高考制度改革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探索教育公平下高校招生考试模式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5)
自实行自主命题以来,北京市高考物理科经历了从全国卷到北京卷的过渡、初步形成北京卷特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内容改革以及高考内容改革深化4个阶段。在10多年的命题实践中,高考物理科北京卷不断深化能力立意,创新能力考查方式和试题呈现形式,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命题理念。本文通过对各阶段北京市高考物理科的试题特点和命题理念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为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4)
对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高考"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美国、英国是通过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来实现不同科目或试题考试成绩之间的可比性,法国、日本是采取计算加权平均分的方式来体现不同科目在各自专业招生中的重要性,英国、韩国、芬兰对"高考"成绩实行等级评定以弱化成绩排名和区分度。探讨了以计算标准分的方式实现我国新高考改革学业水平考试不同科目成绩可比的方案,提出应使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回归等级制,赋予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2):36-42
基于组织支持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身份认同、情感承诺与新生代农民工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农民工情感承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其离职意愿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身份认同在组织支持感与新生代农民工情感承诺及离职意愿之间均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揭示了组织支持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务工心理的内在机理及新生代农民工频繁跳槽的潜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