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含油污泥污染与国内外处理、处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含油污泥污染现状和危害,阐述了我国含油污泥的污染现状及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含油污泥的污染控制标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并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含油污泥,开发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处理效果好的技术,并加强管理、促进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油田及炼厂所产生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含油污泥处理标准是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绳。为了解我国含油污泥处理标准的发展现状和方向,本文详细概述了我国最新颁布的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以及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体系,从控制项目及其限值、标准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标准进行了全面比较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含油污泥标准制修订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完善的方向,以期引导并促进我国含油污泥的环保、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3.
延长油田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含油污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采用热洗→三相分离→压滤→固化技术路线对延长油田某采油厂含油污泥进行了现场处理试验,热洗法对于含油污泥具有很好的除油效果,除油率达到90%以上;压滤后污泥制成的砖抗压强度达到10MPa以上,浸出液COD值达到外排标准,可用于井场建设,实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及对污水水质认识的提高,油田容器含油污泥的清淤工作量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处理油田产生的含油污泥,2009年大庆油田在第四采油厂新建了以调质—离心为主体工艺的含油污泥处理站,对含油污泥调质—离心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对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处理后的污泥含油指标达到了≤2%的处理指标要求,实现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为油田含油污泥的有效处理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采、炼制、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混入原油、油渣等物质的污泥,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危害,但同时也可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利用。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外援菌与土著菌联合处理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小试及现场中试,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实现油泥无害化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排放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化利用,为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提供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油田含油污泥是一种量大而面广的污染源,具有物理化学性质复杂等特点.由于收集、处理难度大,处理工艺复杂,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各油田非常关注、也是困扰石油行业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油田含油污泥的来源、含油污泥的性质及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标准.总结论述了目前中国石油在污泥收集、含油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及处理效果,是油田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几个联合站上现有"污泥浓缩罐+离心机"、"污泥浓缩罐+叠螺机"、"含油污泥预处理+调质装置+离心机"污泥处理工艺的应用效果为例,通过具体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这几种工艺的适应性,解决了含油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回收问题,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大大提高了整个污泥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效率。为下一步完善污泥处理工艺提出了新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姬塬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每年大量的含油污泥废弃物无法直接排放,且处理费用高,给油田开发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综合考虑目前对含油污泥的环境保护、处理成本及资源化利用的要求,本文研发了悬浮乳状液含油污泥调剖剂并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价。成功实施了现场试验,注入污泥调剖剂1600m³,处理污泥400m³,该技术为姬塬油田的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含油污泥的处理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含油污泥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含油污泥的特征,无害化与资源化相结合的方法,可实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应用,而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联合处理技术将是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部分高含水海上油田大泵提液的快速实施,油田采出液量加大,处理流程中随之产生的含油污泥逐年增加.利用复配型高效油泥分离剂,采用热化学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泥,形成了热化学反应—静置分离—油层回收—污水循环利用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结果表明:现场含油污泥样品经处理后,油泥中的原油回收率高达94.15%,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  相似文献   

11.
含油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直是制约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难题。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结合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相关文献,通过分析测试,详细分析研究了长庆油田采油三厂含油污泥的组成、性质等,并针对两种新型含油污泥处理工艺进行评价,探索适合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应用》2017,(3):50-56
随着长庆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姬塬油田每年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无法直接排放,处理费用高,给油田开发和环境保护都造成巨大压力。综合考虑油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国内外调研、室内研究以及姬塬油田储层适应性分析与评价,对姬塬油田含油污泥用于调剖堵水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建立了基于油田污泥的调剖剂配方,并形成了污泥回收、处理、注入工艺流程和基于含油污泥调剖剂的复合段塞深部调剖工艺技术,为姬塬油田的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采用1.2 Mt/a延迟焦化装置的焦炭余热掺炼含油污泥的技术。采用该技术在焦炭塔冷焦期间,成功处置了含油污泥,并根据掺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及对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处理含油污泥达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的处理原则,降低了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是炼化企业清洁生产的可行之法。适量掺炼含油污泥对延迟焦化装置的平稳生产和石油焦产品的质量无较大影响,石油焦产品仍能满足3B级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油田含油污泥产生途径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处理最终的目的是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原则。含油污泥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溶剂萃取法、焚烧法、生物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及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除了以上处理方法外,还有地耕法、含油污泥固化法、化学破乳法和固液分离法土地填埋技术。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一般是利用含油污泥铺路、制砖和制作蜂窝煤等。国外还有含油污泥低温热解技术,以及采用溶剂和低频声波分离油泥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气浮技术的普遍应用,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中含油污泥的产量急剧上升,其处置问题随之日益突显。为此曙光油田集输系统着眼于含油浮渣减量化处理,通过采取化学方法,实现含油浮渣中油泥的相分离。本文以液化、浓缩、压滤为核心试验内容,通过对浮渣减化处理设备、工艺、清洗药剂等的研究,来实现曙光油田含油浮渣最大化的减量处理。  相似文献   

16.
火烧山油田目前累计的含油污泥量为2.6×10~4 m~3,处理方式为积累到一定量后,统一拉运到环保单位,采用热处理+萃取工艺进行净化,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运行成本很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含油污泥冻胶调剖试验。通过研究稠化剂、交联剂A、交联剂B、油泥含量等不同含量组分的影响,确定了配方体系为:0.3%(w)聚丙酰胺+0.03%(w)交联剂A+0.10%(w)交联剂B+20%(w)污泥。对含油污泥的粒径及耐温性、封堵性、选择性进行的室内评价表明:含油污泥组分的粒径分布较宽(61~830μm);温度升至90℃时,冻胶黏度仍保持在20 000 mPa·s以上;单管岩心封堵率均达到了85%以上;双管岩心的渗透率依次减小(均小于1μm~2),说明油泥配方体系对火烧山油田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将含油污泥冻胶与常规凝胶颗粒配合使用,采用多级段塞注入的工艺技术,优化出了适应火烧山油田的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该技术在火烧山油田共实施13井次,累计处理含油污泥25 543 m~3,节约污泥处理费用741.3万元,井组累计增油共1 988 t,降水615 t,合计产生经济效益506.9万元。实现了低成本处理含油污泥的目的,解决了含油污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含油污泥主要来源于原油的开采、储存、运输以及加工等过程。对含油污泥组成、性质以及处理方法和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相应的机理。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主要有热解、溶剂萃取、热水洗涤、超声处理、生物处理以及电动力学处理等,通过对含油污泥处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不同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及特点。根据含油污泥性质及环保要求,对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在含油污泥实际处理过程中应结合含油污泥的性质、处理方法的特点以及处理需求等,借鉴优秀的技术采用复合手段处理,从而达到含油污泥处理资源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2月3日,"吉林石化公司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集成先导试验工程"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通过污泥电渗透+污泥碳化的工艺路线,有机物得到回收,含水率降到1%以下。"吉林石化公司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集成先导试验工程"项目是"中国石油低碳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之一。主要针对含油污泥、化工污泥资源化利用及工程化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炼化"三泥"资源化的成套技术及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污水开展了多个污水资源化现场试验。用AOP+双膜出水配制聚合物母液,其黏度达到820 mPa.s以上,较用清水配制黏度平均提高46.2%;对于高含盐、高含油污水,产水率较其他双膜工艺更高,达到75%。采用AOP+双膜工艺将油田富余污水深度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回用,替代清水配制化学驱母液,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清水资源,同时也避免了富余污水外排,其运行成本较用清水时更低,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含油污泥热解处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污泥处理是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环节。分析了溶剂萃取、热化学洗油、热解等6种污泥资源化技术的利用程度、二次污染物和适用范围及特点,指出热解处理是值得推广的技术。通过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室内实验,测定了回收油气组成、热解残渣含碳量和Al2O3含量;对热解残渣沥青的吸附性能和再生处理的絮凝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开展了水平回转炉用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现场中试评价。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具有较好的油气回收和残渣再生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