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绪伟  包红艳  范晓梅 《硅谷》2013,(7):61-61,23
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电视网络这三大网络不管是在业务上、应用上还是在业务上不断地融合与渗透,出现了很多新的应用技术,其中IP电视就是其应用之一。IP电视的应用就是为了让宽带不同的这些用户能够利用互联网来观看相应的数字电视节目,通过卫星数字技术进行电视网络的直播。本文笔者就IP电视中的视频转码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3月23至25日,2017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简称CCBN 2017)在北京举办。今年是CCBN成功举办的第25届,展会以“视界融合,智享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广播影视、互联网、信息化视听、通信、IT、电子等行业创新技术产品与融合应用。CCBN 2017亮点纷呈,以“视界融合,智享未来”为主题,涵盖融合媒体制播与服务、广播电视融合传输覆盖网(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直播卫星、地面电视、应急广播)、  相似文献   

3.
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几点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航天产业50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积极促进航天产业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我国航天产业未来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线,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天地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共享,军民协调开放式发展”的原则,通过政府牵引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4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卫星通信、卫星直播电视、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等应用业务,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产业链完整、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航天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4.
电影频道每年要承担多场大型电影节的直播任务,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是每场直播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保证。随着国内5G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直播传输业务中,电影频道大胆尝试5G新技术,将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丰富了电影节直播业务的传输和接收方式。  相似文献   

5.
卫星导航自问世以来以其全天候、全天时、低成本的优势,成为广泛使用的导航定位授时(PNT)方式;但在应用层面,为了规避对卫星导航单一手段的过度依赖,“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概念被提出并受到重视,如何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卫星导航技术特征与体系定位,进而基于PNT体系视角,对比分析了惯性导航、匹配导航、无线电导航(除卫星导航外)等典型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的性能、成本、应用场景;辨析了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的关系,明晰了卫星导航作为最大共性需求满足者、体系核心与基石的总体定位,量化分析了卫星导航与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融合的效能。我国PNT体系的科学发展,需要创新突破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促进卫星导航和不依赖卫星导航技术深度融合,同时加快低轨导航系统建设,提升卫星导航性能并最大化体系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P2P流媒体系统性能,深入分析了P2P流媒体系统直播和点播业务的异同,提出采用动态时间坐标系(DTCS)构建直播点播融合的流媒体系统,将系统节点的协作特性与观看内容解耦.此外,充分考虑到节点的异构性与不同频道内容的流行度,提出了融合系统的节点协作模型,通过分布式服务质量感知算法(DQAA)来进行优化分析,充分利用P2P流媒体系统中服务能力较强的节点的剩余带宽提高系统性能.从融合系统架构及节点协作策略两个层次描述了直播点播融合的系统特性.实验表明,融合系统能有效提高节点播放质量与系统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7.
2009年1月8日,SONY和FOX体育频道合作使用数字3D技术直播了美国大学橄榄球冠军杯比赛。直播运用了3ality Digital公司的图像捕捉技术,然后利用Cinedigm公司的Cine Live技术进行卫星传送,把比赛实况从迈阿密的体育场传送到拉斯维加斯的影院中。  相似文献   

8.
20 0 5年底 ,我国的模拟电视将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 ,中央一套的模拟节目将于 2 0 0 5年 12月 3 1日前停止传送。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直播方案已通过论证 ,6年内可望发展 60 0 0万用户 ,建成全球用户最多的卫星直播系统 ,带动年产值 2 0 0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 ,并使 1亿偏远地区人口收看电视节目。这意味着我国将拥有自己的卫视节目。国家航天局负责人说 ,正在研制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 ,设计寿命 15年 ,在此平台上开发适合多媒体、直播、宽带的新型卫星。中国将建成大卫星直播系统@芳草…  相似文献   

9.
杨忠梅 《硅谷》2008,(7):104
我校引进成都七中的卫星远程学校直播资源已经快四年了,对于直播教学广大师生有了一定了解.成都七中远程直播采用"双四"模式,即"四位一体"和"四同时";所谓四位一体就是"把关教师.授课教师,远端教师,技术教师"共同配合,相互协作,保证直播课程的高效进行;四同时就是"同时备课,同时授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  相似文献   

10.
殷杰 《硅谷》2013,(1):4-4,3
传统固话运营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运营支撑系统与终端等方面的局限,其新业务开发和提供能力显得力不从心。随着全业务运营的需要以及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的融合成为业界的焦点问题。业务融合需要解决固网移动融合、传统通信与因特网业务融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终端能力、网络融合两个方面入手;统一认证授权是业务融合的基础条件,网络组件化、终端开放化是业务融合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适应编码调制(ACM)技术的最新一代的数字视频卫星传播标准(DVB—S2),应用到宽带卫星网络中,将极大地提升系统容量,提供更多的宽带交互式业务。本文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了DVB—S2中的编码调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5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年会以"时空数据,赋能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卫星导航时空服务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北斗系统与各领域深入融合。本次年会集中展示了北斗系统融合应用成果。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展示了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范围。其中,网约车计程计时检测、卫星信号模拟器校准、北斗船载接收机检测、北斗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检测等特色服务项目以及标准化工作,受到了业内客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空间科学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空间科学卫星的增多以及卫星寿命的延长,迫切需要建立面向空间科学任务的通用地面应用系统。本文探讨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的特点,以及空间科学卫星地面系统标准化研究的意义。探索了空间科学卫星地面段的总体架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和标准要求,从横向业务类别和纵向业务流程两个方面,研究了地面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建立统一的面向多任务的空间科学卫星地面系统平台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与移动通信融合的应用现状,梳理了目前智能终端广泛使用的网络辅助北斗导航定位技术的国内外标准化进展情况,并对网络辅助北斗导航定位性能相关检测技术与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电视系统及数字电视广播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现状,指出伴随着电脑、多媒体、因特网、卫星直播等高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分析了电视新闻直播并论述了电视新闻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合的操作方式、优势及其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与大发展,正是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战略经过了先有线,后直播卫星,再地面无线这三个过程,循序渐进地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同时,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中,会有诸多技术因素之外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作者从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角度,就现阶段如何发展数字电视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阎喆 《中国科技博览》2012,(29):281-282
一、GPS系统和捷联惯导系统的基本原理 1.1 GPS系统的基本原理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导航技术、卫星测量技术以及卫星通讯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成熟和提高,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将上述技术融合在一起而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精度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10日欧洲主要的数字影院技术、服务及内容提供商——数字影院艺术联盟(AAM)公司宣布:他们已经和泛欧服务公司Econocom以及其它独立投资商签署了4300万欧元的融资合约,同时还与阿齐瓦(Arqiva)卫星媒体公司签署了一个长期的合作协议,致力于将电影以及直播节目通过卫星分发到欧洲的数字影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功组网,我国的北斗系统迎来了全球服务时代.卫导高精度与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融合发展,为卫星导航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卫星导航应用领域计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本文从产业分布、产品发展、规模应用、行业应用、技术发展方面对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北斗应用产业对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的具体需求,最后梳理和总结了北斗导航应用产业的质量基础工作现状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