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汪跃  李功 《海洋石油》2020,40(3):43-48
为解决海上小型边际油田探明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不确定性大的开发难题,在渤海某边际小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与实践中,基于油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以“风险量化”为目标,优化“先导评价井延长测试方案”部署,进而夯实油田开发基础,规避投资决策风险。以此形成一种适用于海上独立含油气构造“一体化”滚动评价开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资源,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与我国石油的开采与石使用密不可分,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中,数量逐渐减少,油田开采难度大,采油技术相对西方国家落后,导致了很大程度上石油的浪费,只有优化采油技术,尽量减少或降低石油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才能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开发中后期海上老油田剩余油零星散落分布和运移-富集规律难预测等问题,将"势控论"与"构型级次界面"结合,以储层内部单砂体为基本单元,研究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运移方向和运聚时间,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研究表明:(1)主力油藏砂体以叠置接触为主,夹层较少发育,储层主要为高孔、高渗特征,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高度分散状态的剩余油经过1年左右运移,在井控低且势能低部位小规模聚集成藏,挖潜潜力有限,生产井表现出高产短命的生产效果;(2)非主力油藏砂体横向接触主要以侧叠和孤立类型为主,3级和4级构型界面较为发育,剩余油动态运聚时间、方向与储层韵律性、夹层级次和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非主力油藏关停约3年以上时间,4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侧向绕流,逐渐向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3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垂向渗透,向低势闭合区聚集,剩余油运移富集规模较大,生产井表现出高产、高效、长命的生产效果。研究成果为海上中-高含水期老油田深度、立体挖潜提供技术支持,将为公司年度生产目标实现或超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4年首次设立软件重大推广专项。连续实施4年以来,已完成7项重大软件技术推广任务。在组织软件专项推广中,提出了遵循择优支持、分步实施、按需推广、注重实效等原则,采取了建立组织体系、落实管理支持、加强软件筛选和推介、抓好组织与实施等组织措施,推动了技术提供方与应用方、推广示范与现场应用、生产需求与技术支持间的紧密结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安装、示范、培训、服务、升级完善具体推广工作模式。通过组织盆地综合模拟系统软件等软件专项推广,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软件成果得到规模应用,软件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效益,为今后做好相应工作提供良好的经验和借鉴。文章还提出了简化软件成果资产和收益管理,建立推广应用内部市场交易机制,集中打造集成系统和品牌软件,提高技术成果水平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抓好安全管理,是油田企业的头等大事,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正在经历由被动检查到主动防范的过程。现阶段开展有效的安全监督检查,是为保障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所采取的必要手段。为了提高现场监督检查水平,为油区安全生产提供监督保障,华东油气田苏北安全督查中队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与研究安全督查工作模式,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建立了一套满足苏北油田安全生产全覆盖监督的督查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开平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凹陷之一,也是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区,由于洼陷结构、烃源分布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长期制约勘探进程。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开展成盆机制、烃源发育、源汇体系及成藏主控因素等研究,近期在开平南获得了大型轻质油田勘探发现。为进一步指导勘探,分析了开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1)开平凹陷是南海北部强伸展陆缘背景下发育的“拆离-核杂岩”型凹陷,裂陷期经历“断陷—拆离—断拗”3幕演化过程;(2)开平凹陷发育文昌组优质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广、生烃潜力大,总体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3)开平凹陷油气运移受“源-断-脊”耦合控制,开平凹陷南部3大鼻状构造带是油气有利汇聚区,总体具有“近源强势充注-断脊差异运聚-晚期快速成藏”的模式。开平南古近系大型轻质油田的发现实现了开平凹陷勘探重大突破,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的新区、新领域,同时为“拆离-核杂岩”型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油田生产的智能化发展与建设,迫切需要打造一个高效的生产组织运维管理平台以确保信息系统平稳长期的运行。面对当前组织运维存在的信息无法共享、被动式抢险、经验式维修,以及粗放式运维、运维不到位等问题,华北油田通信公司以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流程为核心,以事件跟踪为主线,以解决组织运维管理中的维护作业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工单管理、数据管理、物资管理、运行管理、知识管理、综合分析管理等问题为目的,通过应用GIS云切片、Java虚拟机、数据库技术、高速云服务等技术,构建了油田生产"五维运维",即主动运维、精准运维、掌上运维、智能运维、标准运维,充分实现了标准化、科学化、高效化、透明化的四化目标,在二连油田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可有效延长油气生产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2018年,习近平提出"要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面对低油价的挑战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加快智能油田建设成为油田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泡沫为气体在液相中的一种分散状态,依靠表面活性剂保持其稳定性。这种复杂的流体在油藏的勘探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泡沫固相载容能力、降低流体密度和流度等物理性质入手,深入分析目前钻井、酸化压裂、提高采收率等方面的泡沫应用情况,并提出目前对泡沫认识的不足。目前对泡沫的形成机理、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量等尚不清楚。为取得进一步认识,研究了泡沫在多孔介质中的聚集与分散、可视模型中的流动行为、酸化和堵水过程中的流动特征等内容,从实验的角度分析了泡沫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研究作者提出泡沫是一种智能流体,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玛湖油田玛18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目的层三叠系百口泉组,平均井深3 950m,是2015年新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区块。为加快钻井速度、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开发,采用四井式平台钻井和工厂化钻井相结合的集中钻井模式作业。重点介绍了玛18井区平台集中钻井实施情况,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集中钻井模式下平台生产、管理、保障、提速等施工经验,对其它区块集中钻井、工厂化钻井作业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车辆作为油田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持良好的车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无论是普通车辆还是特种车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油田车辆的安全性降低,如若不加以处理,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需要对普通车辆和特种车辆予以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油田车辆安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油田车辆的安全管理,分别探讨了普通车辆和特种车辆安全管理的创新实践模式,希望对于提高油田车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智能油田应用建设的蓬勃发展,同时暴露出其功能重复建设、项目交付周期长、系统之间无法协同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中国海油智能油田建设现状和建设经验,发现微服务设计方法不统一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尝试引入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加以改善。以油气井动态分析及管理场景为例,介绍了领域驱动设计一般过程中,领域分解和领域建模2个阶段最关键步骤的分析方法在智能油田业务场景分析和微服务设计中的具体运用。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在中国海油生产智能化技术平台项目中推广应用,初步建成生产智能化技术平台业务中台,有效支撑了海上智能油田业务系统开发建设。研究成果可用于解决智能油田建设中微服务设计的复杂问题,也为今后智能油田应用建设中的微服务设计工作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X断块地质再认识,结合开发井距优化,综合分析认为:超前注水,打足能量基础;加密调整,提高连通程度;工艺配套,提供技术支持适合该区开发。因此提出了先期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后期产能建设改善开发效果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4.
ERP已经迅速在我国推广应用,作为源于制造业的ERP在油田企业的建设与应用备受业内人士关注。五年来的实践证明,以ERP为平台的油田企业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在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信息共享、强化内部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建设是油田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公司—作业区”两级管控体系思路,研究确定了采集执行、应用操作、生产指挥三层数字化建设系统架构。围绕实现井站数据自动采集、生产趋势决策分析、管理模式转型优化、信息系统整合升级,促进管理组织模式和劳动组织结构优化目标,选取示范采油厂,开展油水井数字化建设,转油站无人值守试验,搭建生产网络,建设生产管理中心,开发生产管控平台,形成“井站一体、电子巡护、远程监控”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生产信息纵向贯通、生产数据横向共享、生产过程实时监测、生产决策精准分析。通过联合测试,制定指导手册,实施远程运维,在建设期和运行期保障生产平稳运行。最终探索形成了适应于油田转型升级的数字化管理架构,优化了人员配置和生产管理方式,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把油田开采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细致,就必须对前期的地面工程规划引起重视,因此,在进行油田开采前的地面工程规划是决定开采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的关键因素。工程规划工作虽然是一个全面性比较强的工作,但规划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因素带来的问题,要经过规划工作的具体实践来总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油田配电网故障时电动机停运范围,同时实现故障自愈和故障定位,开发了油田智能配电网技术,其中关键技术包括:配电线路环网和自动重构优化,无级差网络保护,快速重合器和智能FTU,光纤通信系统与环网冗余,仿真动态建模及保护整定等。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油田智能配电网技术将故障隔离时间由常规配电网的80 ms缩短到40 ms以内,可实现快速隔离故障点,缩小了停电范围,同时实现了电网自愈和故障定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智能油田和智能钻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智能油田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利用内嵌导线的智能油井管建设一套连接地面与井下的闭环信息系统,可伴随作业过程实时指导各项技术的应用和勘探开发方案的执行与管理。指出了智能油田和智能油井的目标和总体结构。利用基于Web的面向多智能体的应用软件平台,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协同决策的方法为不同地域的多方专家创建一个具有临场感的远程协同决策环境。智能油田和油井不仅能连接作业现场与油田基地的信息,尤其能连接地面与井下的信息,地面与井下的连接是关键技术。国外现场应用表明,智能油田及智能钻采技术具有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量规模、地理位置和海洋环境,对南海东部海域20多年来陆续实施的大中型油田独立开发、油田群联合开发和小型油田依托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概括出了"水下井口+单体船"独立开发、"水下井口+浮式生产平台+油轮"独立开发、水下井口依托开发、大位移井依托开发和无人简易平台依托开发等创新模式的海洋工程应对策略,为其他海域开发边际油田和小型卫星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渤海油田在潜山、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及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实践证实,地质新认识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部署。其中,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的提出使得渤海海域古近系富砂沉积体系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0%,大大提高了中深层勘探成功率;极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现证实了浅水湖盆中心优质储层的发育,指导了凹陷区浅层油气勘探;走滑转换带增压区为中深层大中型油气藏提供了良好保存条件,围绕郯庐断裂带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脊-断-砂耦合控制了凸起浅层油气运移路径和汇聚,使得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构造油气藏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混合沉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中深层储层物性条件,在秦南凹陷陡坡带发现了亿吨级油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的提出为中国最大中生界花岗岩潜山油藏评价提供了依据,落实了蓬莱9-1花岗岩潜山油藏的整体储量规模。这些地质新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了渤海油田"十一五"以来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