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反思——厦门大学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这五年的实践,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弊端已显现出来,一些研究型大学已作出从高职教育退出的决定,这个决定无疑是对前几年研究型大学办高职的否定。研究型大学的如此起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厦门大学为例,对研究型大学办高职进行剖析,并得出若干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980年,《拜杜法案》颁布后,教师学术创业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运作形式并持续至今。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其角色从学者转变为学术型企业家,原有的学者角色与企业家角色产生了角色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术文化与创业文化不兼容、默顿规范与企业家规范冲突、学者角色与企业家角色的认知差异。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角色认同冲突、整合冲突以及投入冲突三方面。面对教师学术创业中的角色冲突,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赋能中介组织以缓冲角色矛盾,鼓励跨界协作以增进角色理解,创建角色层次结构以优化角色比重。  相似文献   

3.
教师评议会是美国大学普遍设置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机构。通过对美国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学院的案例研究发现,这三所私立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与影响各不相同。三所大学在历史上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对其教师参与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行政人员的态度和教师评议会能否代表教师意见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治理的绩效。这三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说明,大学治理没有统一模式,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能仅仅采用制度设计论的思维,还需要遵循演化生成论的逻辑。治理结构的完善并不等于治理绩效的改观,交流与沟通是共同治理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系主任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美国波士顿地区八所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调查,发现系主任较多地扮演倡导性和协调性的角色,主要通过建立学系愿景、服务师资发展和营造氛围作用于学系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能为系主任的职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培训与激励机制.值得我国研究型大学借鉴的方面包括:明确系主任职责并鼓励系主任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系特点确立工作重心,及时关注与肯定系主任为学系发展所做的努力,以及为系主任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是指获得学术职位聘用后工作时间约7年左右的教师,主要包括刚获得博士学位,进入具有终身教职系列的大学从事学术工作不久,没有获得终身教职的年轻教师。美国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旨在促使其获得终身教职。青年教师在获得终身教职之前约7年的预备期内,其学术职业生涯大体历经了预备体验阶段、融入适应阶段及专业成长阶段。在三个不同阶段,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各有侧重,在预备准入阶段,实施"助教"制度,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大学教师发展相结合,注重学术职业预备期和学术职业初期的有效衔接;在融入适应阶段,利用"文化"浸润,加强新教师个人价值观和组织价值观融合,促使青年教师由"外部人"向"内部人"的角色转换;在专业成长阶段,搭建"教师共同体"平台,使教师们在合作互动中学习与反思,实现青年教师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美国的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结构及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支撑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特征,结果发现:美国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覆盖基础学科,同时提供丰富的跨学科项目;专业教育的学科结构具备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属性;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关学科并非皆是一流学科。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值得警惕和借鉴的地方在于,突出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下,应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学科结构,从而满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出现于19世纪后期的美国研究型大学,使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找到了合法位置。从出现到"二战",美国研究型大学经历了设法"容纳"科研到偏重科研的过程。"二战"之后,美国研究型大学获得了巨大发展,走进"黄金时代",但随之却遭遇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日益激烈的评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启颇具声势的本科教育重建运动,教学与科研关系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基金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管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基金会不仅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参照标准,也为它们提供了政策指导。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与其作为第三部门在美国社会中的独特性质与地位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知识总量;大学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和需要,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罗家伦坚持学术救国的信念,执着地以大学作为振兴民族文化的基地,他对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办理功不可没,其大学理念与办学实践有值得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通识教育改革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预设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以北京某研究型大学为个案,对师生通识教育观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证明,理念上的认可和行为选择上的矛盾成为最显著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将会是大学通识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解决理念认识与行为选择的矛盾,要妥善处理好两个关系:通识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通识教育与教师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联邦政府的科研资助是美国公立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1862年《莫里尔法案》加速了美国公立大学的发展,奠定了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基石。步入20世纪,面对纷繁的国防、医药、经济等国家要务,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日趋巩固,美国公立大学不断壮大,科研规模及实力与日俱增。得益于联邦资助,当前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已超越地域性,转型为全球知名研究型大学,与私立研究型大学一道成为美国创新的双核。  相似文献   

12.
“无为”是老子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无为而治”的治理理念蕴藏着丰富的治理智慧,为大学治理开启了另一扇“芝麻”之门.大学特有的组织属性、大学治理中领导功能的有限性、管理人员认知的局限性使得“无为而治”的道家治理理念更契合大学这样的文化组织.要践行“无为而治”的大学治理理念,我们需要顺其自然、保障充分的自由、注重权力的运用与分享、以非线性思维理解大学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集成创新是将系统集成理论应用于学科建设,对学科以集成为目的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习惯,提高学科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建设集成创新的大学学科的核心在于差别化学科建设战略选择,人才、设施、经费、网络联盟等大学资源的统筹融合,以及学术能力、组织能力、外部能力、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集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以来,以大学教师为主体的学术人中屡屡发生的学术失范事件,削弱了大学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也损伤了大学社会存在的能量根基。于是,防治学术失范,促进学术事业发展也就成了目前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但令人困惑的是,不管是"制度的"、"技术的"甚或"法律的"三管齐下,还是泛泛意义上的道德说教,都未能有效地唤起大学学术人的"羞耻心"和"敬畏心理",也未能达到人们所希望的"他律"与"自律"的良性互动。在目前倡导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更未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激情。如此等等,都在促使人们开始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探索学术活动中更深层次、更本质性的东西,这便是学术伦理。  相似文献   

15.
1929-193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扩大招生范围、巩固经费来源渠道和充实教师队伍等招生、投资和管理等体制改革,积极寻求发展机遇.其改革举措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使得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加凸显,如大学自治问题、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现象等.20世纪30年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资助、大学社会责任与教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合作教育作为一项学术目标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作为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它通过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智慧和就业能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研究型大学虽然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主,但对具有很强职业背景的专业而言,也应借鉴滑铁卢大学的做法开展本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美国的4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学科结构及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支撑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结构特征,结果发现:美国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覆盖基础学科,同时提供丰富的跨学科项目;专业教育的学科结构具备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属性;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相关学科并非皆是一流学科。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而言,值得警惕和借鉴的地方在于,突出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下,应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支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学科结构,从而满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蔡军  汪霞 《现代大学教育》2015,(2):59-64,102
普林斯顿大学把课程与教学的重心由"服务精英"转向了"服务大众",树立了多元化的大学质量观,重新认识了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实现了从"偏重科研"到"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转变。普林斯顿大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限制,拓展了教学空间,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促进不同课程与专业的融合,把多样化的学生的体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普林斯顿大学倡导参与取向的评价,颠覆传统教学形式,实施由教向学的转变,让教学、研究和生活共融共生。普林斯顿大学的本科课程与教学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转变对于全美以至于世界各国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是大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发展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国外研究型高校开展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制度建设具有丰富的经验。加拿大奎尔夫大学发展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做法有相当的代表性。在教学办公室的主导下,奎尔夫大学的研究生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了以大学教学基础项目、研究生大学教学日、教学能力发展课程、研究生助教项目为内容的制度性框架。奎尔夫大学研究生教学能力发展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基于战略规划的政策支持、多部门协同的系统化运作、紧密结合教育教学理念的项目设计、注重教学能力的阶梯式发展、奖励和认证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提高中国未来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可以借鉴奎尔夫大学的经验,构建强化研究生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性框架、建设制度化的支持性项目与课程、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培养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学术自由是经典大学理念之一。其核心既包括主体即机构的自由和个体的自由,又包括内容即教师教学、科研的自由和学生学习的自由两大方面。美国的宗教信仰和言论自由为德国学术自由的移植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在借鉴德国学术自由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美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术自由传统,实现了德国学术自由的美国化。对德国学术自由理念在美国的移植与创新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学术自由的本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