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网络监控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提供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监控、拓扑自动发现、接入管理等功能,可以有效地监控网络设备及网络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
EPON的网络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光纤接入的进一步发展, xDSL 向FTTx演进是必然趋势,光纤接入网络将成为城域网/SS(软交换系统) 与家庭网关/IAD(综合接入设备) 之间的主要载体.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作为新一代光网络接入技术, 是实现FTTx 的主要技术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EPON 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重点论述EPON 技术在电信网络中实现的方式,并指出了网络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 展望了EPON 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何志敏  张建 《广东通信技术》2010,30(1):15-18,37
无线Mesh网络提供了一种灵活而低成本的多跳通信方式,实现不同网络无缝的接入,将成为未来各种无线网络融合的主要技术之一。文章主要介绍基于ARM9和DSP双微处理器硬件平台的架构下,通过各种网络接入模块(包括GPRS模块、WLAN模块、BLUETOoTH模块等),设计出可实现网络异构、协作通信的终端及接入设备,再利用嵌入式环境下的网络编程实现各种网络接入模块或设备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4.
1构筑真正融合的接入层网络 接入网是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面对用户的多业务需求,并且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最高,而接入层是无法承受多套业务网络叠加的,所以必须首先在接入层实现业务的融合、设备的多功能一体化,来满足网络多业务接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前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建成及其广泛的应用,解决了部队、院校、研究所、医院等单位的接入,实现数据、话音和视频等多种业务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形成了覆盖军内各部队的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络。作为军事综合信息网的接入设备,在其业务接口板上提供了灵活多样、高效的接入方式,以满足用户网络的接入需要。随着用户单位接入设备的多样性,各种接入设备与宽带设备问的数据配置便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军事综合信息网某些用户接入基本以2M帧中继方式接入,为了更好的实现用户网络的接入,我们现将几种常用的接入设备的配置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广西广电数据网是全省统一的多业务数据平台.接入方式以CMTS+CM为主.基于CMTS+CM接入方式,利用HFC网络实现VPN和非VPN的业务,从而实现了对专网业务的支持.本文简单描述了网络架构、设备性能,详细说明实现方案,对路由器、CMTS和支撑系统进行配置,实现了VPN和非VPN业务,并完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CMTS+CM的接入方式可以实现VPN和非VPN业务;实现VPN与非VPN之间、VPN与VPN之间的隔离,实现非VPN内互通及同一VPN内互通;并可以与以太网接入方式灵活组网.  相似文献   

7.
下一代网络(NGN)具有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主要由业务管理应用平面、业务控制平面、核心交换平面和边缘接入平面组成,在统一的分组网络上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华为U-SY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解决方案,接入方式灵活、接入技术多样化。文章结合U-SYS对下一代网络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入技术及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一、话音业务接入1.POTS用户接入纯POTS用户接入下一代网络可采用接入网关(AG)或综合接入设备(IAD)方式,AG或IAD通过MGCP/H.248协议与软交换进行交互,实现软交换对用户的呼叫控制。同时,AG或IAD具有…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集团公司提出的“宽带升级提速”工程,山东联通淄博分公司对现有ADSL宽带接入网络,从用户分布、网络覆盖、设备配置等方面分析研究,最终采用ADSL用户改制、光进铜退等创新性的优化手段,有效地提高ADSL宽带网络的网速,扩大了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最终实现ADSL宽带接入网络升级提速.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架构,以实现对用户接入和数据接入的灵活调度和智能服务.通过软件定义的边缘设备弹性组网,使得网络具备服务无中断、能力虚拟化、控制集中化等特点,从而为运营商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增强安全管控能力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技术》2010,(1):86-87
基于PON技术的FTTx接入网络不但需要承载更高带宽的业务,也承载着电信运营商们如何在高清时代实现固网复兴的伟大理想。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下,华为的光纤接入网络方案从架构、性能,业务承载、运维等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适应运营商建设统一、面向未来、自动化的绿色接入网络的诉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华为光纤接入网络的六大技术创新》一文对华为光纤接入网络的六大创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多功能、高集成度、大容量、高带宽、广覆盖和绿色节能成为设备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对于海量部署的接入层设备,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网络架构、部署计划,甚至是投资计划。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半导体设备的“十大”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世界半导体设备的“十大”发展趋势,如设备与工艺互动化、设备加工晶圆大尺寸化、加工晶圆单片化、组合化、高精度化、全自动化、制造商垄断化、高价格化、研制联合化和用户化。  相似文献   

12.
服装设备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忠  王妍萍  宋凌云  罗霄 《电子科技》2013,26(10):169-172
介绍了服装设备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服装设备从纯手工制作设备、机械设备、电动设备发展到自动化设备;服装设备的种类也从早期单一的缝纫设备发展到多样化的服装生产设备,其中包括缝前设备、缝纫设备、缝后设备和其他服装设备。同时,介绍了各种服装设备自动化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航天测控网设备状态配置和管理方法现状,分析了测控设备任务准备和历史任务恢复节点的现实需要,提出了航天测控设备历史状态宏迁移、设备参数共享以及设备状态集中管理3种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给出了设备状态集中管理和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格式设备状态共享方法相结合的实现途径。该方法能够实现设备参数的快速设置和检查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状态的共享,有利于提高整个测控网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设备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以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技术辅助设备管理已经被企业普遍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初步探讨了如何实现PCB设备管理信息化,利用设备信息化平台和设备管理方法,改善和提升设备效率。实践中,我们成功的开发和实施了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我司的钻孔工序投入使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企业设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最后,论文对基于网络和实时状态的设备综合管理理论及实现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PCB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研究得知,化验室对仪器设备及时有效地检测和管理,能够大大减小仪器设备的检测误差,提高仪器设备的检测精度,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食品生产企业化验室中仪器设备计量检测和管理,指出了现阶段生产企业中,在仪器设备计量检测和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建议,旨在提高化验室仪器设备计量检测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供应链模式在装备保障的应用,装备管理部门、仓库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文中在分析装备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B/S的装备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网络结构,并利用.NET设计了共享平台的系统结构,研究了装备供应链信息共享的运行流程,为我军装备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的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烟机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设备上PCB板的广泛应用,使得对烟机电子系统的故障进行预测和管理成为势在必行的任务,这样既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运维费用支出,通过不同的渠道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运用,运用一定的算法进行人工智能分析,指导设备的运维,促进烟机设备的发展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测控设备对飞行目标进行跟踪及测量时,高跟踪精度测控设备捕获目标较为困难,一般采用低跟踪精度设备引导天线接近目标,然后再转入自跟踪模式,因此同站测控设备互引导是目标捕获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低跟踪精度测控设备引导高跟踪精度设备的技术需求,文中提出了一种在两套测控设备共视目标时,利用高精度设备跟踪信息来对低精度设备跟踪数据进行实时修正的算法。该算法实现了跟踪残差的实时估计和外推,提高了同站引导精度。最后采用遥测设备引导光电经纬仪进行实验,验证后发现修正后的遥测设备跟踪数据能够引导光电经纬仪有效的捕获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外热像装备健康管理要求,分析反映健康状态的关键性能指标,提出可测性指标的检测方法,采用加权法计算得出装备的健康指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计算得出的红外装备健康指数,能够反映装备的健康状态,有效避免装备故障,提高装备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普及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雷击对计算机设备的破坏性袭击范围和程度日益严重。针对计算机设备遭受雷击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雷击对计算机设备突发性袭击的原因、后果,以寻找出针对计算机设备防雷的有效方案,减小计算机设备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力保计算机设备在雷击状态下安全、平稳地运行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