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兴紫砂陶以素面素心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所蕴含的淳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当然也有不少艺人在紫砂陶表面进行装饰,以提高不同人群对它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观赏性。紫砂陶刻,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和独创性的技艺手法,是将诗文、金石、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诸多艺术在紫砂器上的结合和运用,蕴含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陶刻作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彭亚 《山东陶瓷》2024,(2):22-33
陶瓷造型花卉仿生设计具有独特之美。从可见的外在形态、功能、色彩、肌理以及作品中所包含的不可见的内在形态意境分别进行探析,发现陶瓷造型仿生设计具有形态美、功能美、装饰美、意境美等特征。陶瓷造型仿生设计形态特征分别是花的“形”的模仿——动态的模仿、“态”的模仿——静态的模仿;功能特征又分为模仿对象所具有的功能性和模仿对象所不具有的功能性;色彩特征之美主要是绘画仿生和釉的色彩仿生两种类型;在模仿花的肌理时,所运用的创作方式也很丰富,有物理性模仿、绞胎形式模仿、雕刻形式模仿等;陶瓷造型仿生设计的意境之美有着不可见的内在隐喻性和表现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色彩的视觉美感与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苏波 《中国陶瓷》2007,43(11):74-76
引言 人类的物质生活是由于设计的不断创新的推动而不断地进步,陶瓷艺术设计在实用性的基础上不断增添其审美的艺术性,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新和享受,陶瓷艺术设计不断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陶瓷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无时不在设计上,生活中呈现出独特的无穷魅力。陶瓷艺术的色彩体现,除造型、肌理等审美因素外,其色彩本身的展现不是单一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张宝东 《江苏陶瓷》2010,43(5):18-19
宜兴紫砂陶以素面素心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所蕴含的纯朴、典雅、精致、含蓄的肌理之美,当然也有不少艺人在紫砂陶表面进行装饰,以提高不同人群对它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观赏性。紫砂陶刻,这是所有装饰中最具代表性和独创性的技艺手法,是将诗文、金石、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诸多艺术在紫砂器上的结合和运用,蕴含着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陶刻作为紫砂陶装饰的主流,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和推崇。下面,就紫砂陶刻的技艺解读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纪瑞祥 《山东陶瓷》2007,30(5):41-43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品类,独具民族文化的神韵色彩,它集自然美、生活美、形式美、材质美、造型美等中国元素之大成。本文从中国陶瓷艺术的典型特征入手,描述了陶瓷艺术从实用性到观赏性的嬗变过程,并从中国文化的广阔背景,阐释了它的精神承载和独特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6.
新彩作为陶瓷艺术长河上的釉上装饰新秀,是一种由国外传入,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众多艺术之长,结合陶瓷器型之美,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装饰艺术和造型审美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将造型与装饰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鲜明历史特色的文化,现代陶瓷艺术创作可以巧妙的在传统陶瓷技法上进行创新,将装饰艺术和造型审美进行有机结合,使陶瓷作品达到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陶瓷》2017,(7)
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及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其独特的造型装饰演变过程。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在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其美学精神和韵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正>景德镇陶瓷艺术享誉世界几千年文化历史,为中国风传统文化历史上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对世界文明史有着巨大的贡献,中国陶瓷精美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令世人惊叹不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最能体现出器物设计的和谐美的特点的应属陶瓷设计,它在实用性与艺术性、造型性、装饰美、釉饰美、趣味性、审美性上比较完美的反映出了民族特点和文化旋律,并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这些旋律有深沉的,有高雅的,有理智的,有本色自  相似文献   

10.
栾黎荔 《陶瓷》2013,(8):45-47
陶瓷艺术在视觉感官上最为突出的是它的色彩,正所谓物质的第一性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陶瓷色彩是研究陶瓷装饰应用价值重要的参考之一。笔者对陶瓷的色彩发色的成因与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提升陶瓷装饰价值为目标,围绕空间品质与文化需求,突出表现陶瓷文化多元性与时尚性的特点。探索了陶瓷色彩如何在软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强调了陶瓷色彩在装饰中的重要审美作用,为陶瓷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更好继承发扬陶瓷文化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一飞 《江苏陶瓷》2012,45(5):70-70
紫砂陶刻是一种典型的陶瓷类艺术,是中国紫砂陶园地里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紫砂陶的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内外均不施釉。紫砂陶器的造型式样极为丰富,色泽古朴典雅,器物表面常镌刻诗、文、书、画作为装饰,更增添了造型的书卷气息,使紫砂陶器成为一种具有高雅气质和浓厚文化传统的实用艺术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造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一 陶瓷艺术语言的内涵 奚传绩先生认为:“所谓艺术语言,是指各种艺术具有的独特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也就是说艺术语言是传达思想,表露感情的重要手段和媒介。艺术语言对于艺术创作来讲的作用,一方面是创造艺术形象,将艺术家头脑中的主客观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艺术语言的作用还表现在艺术语言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陶瓷艺术作为一门三度空间的艺术,它的艺术语言包括造型与装饰语言两方面。同时,造型语言又是由点、线、面、虚实空间等创作元素构成,装饰语言则是由反映色彩、纹样、肌理等创作元素组成。所以,陶瓷艺术语言是可视的、直观的和形象的。  相似文献   

13.
栾黎荔 《陶瓷》2013,(15):45-47
陶瓷艺术在视觉感官上最为突出的是它的也彩,正所谓物质的第一性是色彩,其次才是形状,陶瓷色彩是研究陶瓷装饰应用价值重要的参考之一。笔告对陶瓷的色彩发色的成因与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提升陶瓷装饰价值为目标,围绕空间品质与文化需求,突出表现陶瓷文化多元性与时尚性的特点。探索了陶瓷色彩如何在软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强调了陶瓷色彩在装饰中的重要审美作用.为陶瓷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以及更好继承发扬陶瓷文化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陶瓷材料与肌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艺琴 《中国陶瓷》2001,37(4):45-47
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构成种种的肌理装饰美,就这一意义来说,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陶瓷艺术的语言,是以陶瓷为材料的各种制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处理手法。从肌理变化与陶瓷造型的关系,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能,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肌理效果与装饰效果等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微 《中国陶瓷》2005,41(6):70-72,69
通过陶艺作品的形式分析,提出陶瓷艺术的造型语言具备材质、肌理、颜色(厚度)、光泽、外形、空间和装饰等七个基本要素,并以装饰要素在七基本要素中的含量为衡量标准,划分出三种构成方式。从而构成纯粹性、移植性和合成性三种造型语言,并将形成相应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陶是用合铁粘土质粉砂岩为原料制成的紫红色的陶器,表面不施釉,以文彩天然的陶土色为特色。制品包括壶、瓶、盆、鼎、文房雅玩有雕塑陈设品等,壶是其代表品种。紫砂壶造型多样,制作精良,兼备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时明代中叶以来成为中国最理想的饮茶品茗用具。宜兴紫砂陶以其优良的实用功能,丰富的肌理色泽,万千变化的造型,多彩的装饰手法及精深的制作技巧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工笔花鸟画在陶瓷中的装饰性语言特征 装饰是指修饰、打扮之意。自然美中包含着装饰美,自然界中的自然美与装饰美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装饰性“一般指艺术作品在形式上所显示的特殊审美属性。陶瓷作品的装饰性,主要表现在造型、构图、色彩三方面:造型上,多强调干变万化,注重三维空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正>紫砂陶的装饰艺术并非单一的指某些特定的技艺或是手法,有鉴于紫砂陶制作的多样性、开放性及包容性,紫砂陶的装饰艺术中包括了多种多样的装饰制作方法,它可以是绘画、书法、铭文、雕塑等等,只要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所固有的肌理质感、造型变化和泥色对比所形成的装饰效果,都可以被称为是紫砂的装饰特色。自古以来,宜兴紫砂壶就以其制作精湛、造型质朴、色泽古雅而  相似文献   

19.
<正>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是表达人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肌理一直是人们善于去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在包括陶瓷、国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上绽放出迷人的魅力,也因此形成了一门内容精深的肌理艺术。肌理艺术在紫砂陶创作中同样具有十分强大的表现力,它与紫砂泥料  相似文献   

20.
宜兴紫砂由于它独特的成形工艺,使它集陶的造型艺术、书画和雕塑的装饰艺术以及紫陶土自然天成的肌理美于一身,成为器型精美、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陶瓷。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