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直流变换器(以下简称DC-DC)替代通信电源系统已经在变电站中得到大量应用,通过对实际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DC-DC电源模块的设计普遍存在耐冲击电流能力差的问题;同时直流供电网络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空开保护时,由于不能快速分断故障回路,存在系统电压跌落的隐患。结合通信设备负载的特点,针对DC-DC电源模块与直流供电网络设计存在的问题,从系统保护方案入手,研究了DC-DC电源系统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和试验数据,供电力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大型光伏电站直流升压汇集技术挑战,提出一种计及阻抗网络概念的新型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以一种阻抗型多模块串联式直流升压变换器为核心,具备多路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与高增益升压变流一体化功能,从而无需低压直流母线与专用MPPT装置,结构清晰可靠,便于内部故障隔离与整站动态控制。阻抗网络的引入,一方面具备灵活调压能力,可有效地解决输入光伏阵列间功率不均衡问题,具备良好运行适应性;另一方面具备抵御直通短路故障能力,可以大幅度提升电力电子系统运行可靠性。详述了系统架构、核心直流升压变流器拓扑、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针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均衡与不均衡两种典型工况,对该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述理论分析正确可靠,该系统对于未来直流光伏电站的推广应用具备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多输入变换器存在的输入/输出电压反极性、分布式能源汇集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输入直流Buck-Boost变换器,有效实现楼宇直流微网中的风光混合供电,且将蓄电池直接嵌入变换器中,减小体积和降低成本。该变换器具有电路拓扑简洁、可实现升/降压、输入/输出电压同极性、各种分布式输入源可单独或同时向负载供电、蓄电池能根据负载功率变化吸收或释放功率等优点。以三输入为例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模式、推导其输入输出特性、提出基于直流母线功率的分级控制实现能量管理。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的可行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研究了推挽全桥双向直流变换器,分析了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研究了开关管上电压尖峰形成的原因,基于电压尖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最后采用了RCD缓冲电路,文中分析了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实验波形。 相似文献
9.
王纳林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31(6):29-32
为了探讨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在直流驱动电路中应用,文章从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模型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一种适用于桥式电路为高端驱动电路的供电自举电容充电充电的电容变换器,并用PSPICE软件对主电路进行仿真实验,用PROTEUS软件对单片机进行仿真,取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直流驱动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Buck变换器这样一个非线性、时变、周期性系统,采用平均开关模型方法建立了CCMBuck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交流小信号传递函数。利用SG3525实现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对闭环系统进行了校正,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控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电力通信系统DC-DC供电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电力通信系统采用DC-DC供电方式,虽然有公认的一些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特别是在110 kV站以下通信站的DC-DC通信电源问题比较突出。文章就采用DC-DC供电方式通信系统的结构、功能、资源配置、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使用该方式可能会引起电力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下降、电源系统失压失控、增加能源损耗、容易造成维护系统的误操作等问题,希望引起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视,并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一种谐振型推挽式直流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变压器副边串联LC谐振器件,在谐振频率高于2倍开关频率时,电路能实现功率MOSFET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以及副边续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描述了电路软开关实现的具体过程.针对副边LC谐振过程中特有的n周期谐振现象,探索了其形成机理,推导了n周期谐振下输出电压、负载电阻及谐振电容电压之间的解析公式关系,归纳得到了变换器输出电压与输出电阻、输出电流之间的特性曲线,进而阐述了电路的应用范围及设计特点.最后制作了一台实验室样机,样机最多可工作在4周期谐振模式下,对不同负载、不同周期谐振工作状态的电路波形进行测试,验证了电路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单输入半桥型双向DC-DC变换器回流功率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输入双向DC-DC变换器.该双向变换器利用开关网络构造出双输入结构,通过控制输入侧开关管不同导通状态,能在变换器原边生成占空比可调的三电平方波电压,从而实现双重移相的控制效果,使得回流功率减小,电流应力降低.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开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先进的半导体IC与MOSFET,以及ZVSZCS同步整流技术,实现高功率密度高效率DC-DC的新方法,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电压低、供电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非隔离双输入高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该变换器在2个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引入了开关电容电路,实现了高电压增益,且两输入源可以单独或同时向负载供电。分析该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出了3种供电模式下变换器的电压增益表达式以及主要开关器件电压应力,给出了两路同时供电时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最后,搭建了一台100W的实验样机,实验验证了该变换器具有电压增益高、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低、控制简单、可以灵活供电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20.
Nikhil J. Bodele P. S. Kulkar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rcui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23,51(1):243-264
Solar photovoltaic (PV) systems are emerging progressively due to their wide compatibility range, ease of instal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e module mismatch (MM) losses and module open circuit (MOC) fault can cause the power mismatch between different PV modules. Thi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energy output from the PV module. Also, the intermittent nature of solar PV power makes the solar PV systems unreliable; to compensate for this, conventional PV systems utilize a battery storage system (BSS) with separate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These bidirectional converters require two-stage power conversion and massive battery bank connected at the DC link. This leads to the further reduction in overall efficiency.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d a multi-input PV battery system (MIPBS) that uses nonisolated buck and boost converter combinations. It requires single-stage power conversion to extract maximum power from each PV module along with BS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Its modular design allows it to function across a wide range of voltage, power, and BSS choices. The proposed system is capable of mitigating the MM loss and sustaining the MOC faul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peration, steady-state analysis,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IPB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IPBS is validated using a state-of-the-art experimental setup with two PV modules, each having a rating of 60.53 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