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扩频体制的无线电导航系统中,为了同时消除远近效应和天波干扰,分析了干扰的因素,建立了实现原理框图,提出了一种改进多径干扰抵消技术。利用串行干扰抵消获得较准确的初始数据估计,在此基础上用并行干扰抵消使信息数据更加精确。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改进干扰抵消方法的解调延迟比串行干扰抵消更低,相比于并行干扰抵消,此方法在远近效应环境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在卫星定位系统中,远近效应是影响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分析了伪卫星远近效应在卫星定位导航中的影响,提出用脉冲调制方式解决远近效应,分析其优缺点,并最后提出一种时分与码分相结合的方法来更加完善地解决远近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某型飞机进近着陆系统多径效应问题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体模型库设计和射线追踪理论的飞机进近着陆系统多径效应仿真方法,建立了天线、散射体、信道和接收机仿真模型,给出了着陆系统多径效应仿真方法、实施步骤和具体算法流程。并以停靠在跑道附近的飞机造成的多径干扰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方法能够较准确的给出多路径散射对系统的干扰程度,并具有提前预测计划配置物体对系统干扰程度的能力。采用飞机进近着陆系统的多径效应仿真大大提高了机场解决多径效应影响的效率,扩大了该型飞机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分别研究了V/UHF地空通信中理想情况的几何信道模型和现实情况的椭圆几何信道模型,从不同角度较全面地分析了V/UHF地空通信的信道特性。在理想情况的几何信道模型中,对接收点合成场强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接收场强与发射功率等因素的关系;在现实情况的椭圆几何信道模型中,推导出了地面接收信号的标准多径时延和波达方向的概率密度函数,对标准多径时延、波达方向和接收功率进行了仿真,表明了多径效应对超短波地空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线电导航系统中存在的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纳滤波器的自适应微分干扰抵消算法,自适应部分采用维纳滤波器对权值矩阵进行更新,干扰抵消部分则引入PIC算法的迭代微分量,该算法不仅消除了原有干扰抵消算法的固有累积误差,而且降低了运算复杂度.给出了算法结构及理论分析,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他干扰抵消方法相比,具有误码率低,收敛性好,运算复杂度低等优点,能有效地消除多径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伪卫星定位系统中组网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达到伪卫星在任一时间、地点都能对目标进行精确可靠定位,对影响定位精度的关键技术—组网布局进行讨论。分析伪卫星及伪卫星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探讨影响组网布局的3个因素:伪卫星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伪卫星的"视距"范围和几何衰减因子。结果表明,几何精度因子GDOP与被观测伪卫星所构成的四面体体积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针对存在失配误差时多径信号接收中的信号相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径接收鲁棒波束形成算法。算法对信号来波方向进行预估,进行区间划分,基于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重构,去除了接收数据中的期望信号及其多径相干信号分量,得出了波束形成最优权矢量的显式解;仿真实验表明:当存在失配误差时,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接收多径相干信号,而且可以抑制干扰和噪声,在输入信噪比较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好的性能,得到较高的输出信干噪比;算法在期望信号和多径信号数量较少且分布相对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解决多径信号接收问题,提高了波束形成算法对模型失配误差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设计了一种在平面上利用两颗伪卫星进行辅助惯性导航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两颗同步伪卫星发出伪距信息,通过接收机接收到的伪距信息的变化来对惯导进行校正,从而满足导航的定位精度要求,达到精确导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型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企图继承以GPS为代表的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若干技术成果,特别是伪噪声相位编码扩频技术,以便大大提高以罗兰C为代表的经典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但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几个技术难题,包括无线电传播速度变化的影响,天波干扰问题,以及远近效应问题.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典型实例定量的评估这些影响,并给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径效应是影响GPS定位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多径信号的数量与路径无法确定,且其衰减幅度与延迟时间难以模型化,导致多径效应难以预测,其误差也难以消除。在分析TK和MLE两种典型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TK—MLE组合多径参数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使用TK算法快速粗估计多径信号延迟路径数和延迟时间,以确定MLE算法搜索维数并缩小了其搜索范围,使得组合算法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以及适用范围更广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多径参数估计算法在复杂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阈值的小波去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波去噪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Donoho的软阈值法,但由于其阈值的单一性,使它不能在每级尺度上将信号与噪声作最大分离。在此基础上引进的自适应阈值法可以将每一尺度上的噪声最大量的去除,保留有用信号,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更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常规弹药弹道修正引信使用环境“区域有限,弹道高度低”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伪卫星定位的常规弹药弹道修正引信用弹道参数测量系统的概念,对其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数控开关电路设计中按键抖动信号往往导致系统误操作的问题,研究抖动信号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给出多种消除抖动信号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低频采样消抖动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有效消除数控开关的按键抖动信号。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采用内触发方式的 JGM -P400激光破片测速仪在战斗部野外静爆试验中存在误触发现象,在对静爆试验中破片过靶信号为正向脉冲信号进行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过靶信号脉冲宽度的自消除系统误内触发算法。通过设置合适的过靶信号脉冲宽度阈值 TS ,给出内触发有效与否的判决表达式,并做算法的 FPGA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设置阈值 TS为100μs时,该算法能有效判别系统内触发是否有效,并自动消除误触发现象,保证了激光破片测速仪测得的数据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朱红运  王长龙  王建斌  江涛 《兵工学报》2015,36(9):1766-1771
采用脉冲涡流技术对缺陷轮廓进行重构时,不同属性材料中相同尺寸缺陷的检测信号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缺陷轮廓重构的精度会受被测试件材料属性的影响,为有效地消除其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变函数的缺陷轮廓重构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表征同一缺陷的两个不同特征量构建了能够消除材料属性影响的不变函数,而后通过建立由检测信号到缺陷轮廓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实现了不同属性材料的缺陷轮廓重构。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材料的缺陷重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材料属性对缺陷轮廓重构的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重构精度和较强的抗噪声干扰能力,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缺陷重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鱼雷光检测尾流时尾流信号受水体后向散射干扰不易检测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利用变遗忘因子的自适应抵消方法对水体后向散射回波进行抑制,通过非线性放大增强目标信号,最后采取自适应阈值等多种有效策略对目标进行探测。对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水体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跟踪速度,可提高光尾流检测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光检测尾流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盲源分离技术处理通信信号时会出现域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消除BSS不确定性的方法.通过分析BSS模型及其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利用相邻信号帧交叠部分的相似性,进行信号重组,同时消除幅度不确定性、相位不确定性和帧不确定性;并分别采用人工合成的信号和人类语音信号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不确定性产生的影响,达到了消除不确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鱼雷电磁引信的水中目标高精度实时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雷武器系统的主动电磁引信回波信号中蕴含着雷目交会过程重要特征信息。针对回波信号能量比较法受到直达场耦合成分和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目标特征提取算法。对接收天线的回波信号进行全相位二次补偿处理;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再利用改进的三次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以抑制数据波动影响并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钟型脉冲的参数识别算法对回波包络极大值点进行估计。仿真和试验数据验证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机械抖动偏频激光陀螺仪随机噪声注入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抖动偏频激光陀螺仪的动态闭锁误差,需要向正弦抖动信号中注入具有平稳性的随机噪声,以使抖动幅度随机变化,从而可以通过时域平均来消除动态闭锁误差.对抖动加噪原理、随机噪声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用AT89C2051单片机实现了随机噪声的产生与注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噪声注入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动态闭锁.  相似文献   

20.
付炜  张宏 《航空兵器》2011,(4):62-64
针对某导弹在模拟攻击大目标时,输出的截获转换指令A信号延迟时间大于目标在视场的驻留时间的问题,提出了在发控电路中增加B信号(位标器探测信号)判别逻辑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设计后的发控电路进行试验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