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海东部番禺油田对油藏的控水技术有多种,包括变密度筛管控水,中心管控水及ICD控水等,同时,连续封隔体控水防砂技术也是一种新型低效井及控水井的创新技术。本文通过对海上作业井的施工,介绍了连续封隔体控水工艺及操作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控水效果,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在海上砂岩油藏及裂缝性油藏的控水效果,开展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机理及试验研究.利用连续封隔体充填至井筒与完井管柱的环空及地层裂缝,取代封隔器轴向封隔,裂缝阻流,控流过滤器能根据不同流体黏度变化径向限流,实现油井精细化分段、流量控制的技术优势,均衡油井各段产能贡献,油水界面均匀推进,达到了油井控水...  相似文献   

3.
连续封隔体ICD完井采用砾石充填技术可有效阻断入流液体在井筒与ICD管环空中的横向流动、增强控水能力,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但目前缺乏对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生产动态模拟的有效手段,封隔体ICD的控水效果难以得到客观评价。本文在分析底水油藏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生产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生产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有效应用于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的优化设计和控水效果评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连续封隔体ICD完井采用砾石充填技术可有效阻断入流液体在井筒与ICD管环空中的横向流动、增强控水能力,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但目前缺乏对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生产动态模拟的有效手段,封隔体ICD的控水效果难以得到客观评价。本文在分析底水油藏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生产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生产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有效应用于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的优化设计和控水效果评价,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优化控水开发的模式,以南海油田惠州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H2-3井参数为基础,设计了气藏控水物理模拟实验,通过非均质储集层设计、实验参数设计、裂缝参数设计和控水实验方案设计,完成了弹性开采实验、连续封隔体控水实验、水敏凝胶控水实验、变密度筛管控水实验和变密度筛管+连续封隔体组合控水实验5组控水实验,对不同方案的控水效果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各个控水工艺的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提出了气藏控水开采方案:气藏底水开采初期,水体推进为渐进式上升,中—后期为锥进式发展,后期底水一旦接触储集层裂缝,水体呈突进式侵入;各种方案的控水效果差异较为明显,连续封隔体和水敏凝胶在气井采气期对底水控制作用不明显,变密度筛管在采气初期控水效果较好,但气井见水后无法避免水窜风险。变密度筛管+连续封隔体组合控水效果较好,改变了底水锥进效应,与弹性开采相比,无水采气时间增加了8.84%,总采气时间增加了13.70%,采气量提高了10.40%。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潜山裂缝气藏控水机制,以HZ凝析气田HZ26-6-2井参数为基础,通过实验参数设计、潜山裂缝地层设计和连续封隔体工艺设计,完成了底水气藏连续封隔体复合控水实验。研究表明:连续封隔体控水技术延缓了无水采气期,使水体推进更加均匀;不同裂缝形态气藏开采见水时间和采气量略有差别,网状裂缝模型采气周期短、采气速度快;平行裂缝较未采取措施时间延长占比为11.1%,采收率提高13.6百分点;网状裂缝较未采取措施时间延长占比为10.3%,采收率提高14.3百分点。总结了裂缝凝析气藏水平井控水效果的因素:裂缝强导流能力是气藏见水风险的重要控制因素,合理的钻采策略是气藏控水的必要因素。气藏开发更应重视前期控水工艺的实施,后期见水以堵水工艺为主。  相似文献   

7.
连续封隔体防砂技术在渤海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连续封隔体防砂技术着手,探索出一种适合渤海油田水平井的防砂控水新技术。该技术较传统防砂技术施工简单、安全高效、防砂降水效果明显,较大的提升了油井采收率,推广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连续封隔体技术在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中的机理,通过建立双重介质地层与井筒一体化物理模型,进行了不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井筒控水、封隔体颗粒+ICD筛管双重(井筒+裂缝)控水对比实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双重控水实验的井口含水率降幅是井筒控水实验的5倍,且井口含水率对裂缝宽度有明显的敏感性;在对比实验中双重控水实验产液剖面的不均匀系数最小,其次为井筒控水实验,不控水实验的不均匀系数最大;双重控水实验中产油基质的累计压差最大,增油效果最好,其次为井筒控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2口双重控水井含水率仅为邻近2口未控水井含水率的1/4~1/12,现场试验与室内物模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高效开发裂缝型礁灰岩强底水油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渤海BN油田的特高孔渗疏松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生产井出水、出砂问题严重,而现有各自独立设计实施的控水和防砂工艺存在设计实施繁琐、控水防砂效果差等问题。为此,在连续封隔体控水完井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思路,给出了优选连续封隔体颗粒粒径、设计ICD筛管控流强度及优化配置ICD筛管的方法,形成了适用于渤海特高孔渗储层的防砂控水一体化完井技术。BN油田3口井进行了控水防砂一体化完井技术试验,与邻井相比,单井无水采油期平均延长187 d,初期含水率远低于预期含水率,井口无砂时间明显增长,其中BN-D4H1井井口无砂时间长达889 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防砂控水一体化完井技术可以满足BN油田控水、防砂的双重需求。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部油田随着油藏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油井含水上升较快,导致地层出砂问题,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为了实现高效的防砂控水,可以在水平井中采用封隔体充填,本文阐述了该项技术具体的模拟试验方法和结果,为该工艺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控水完井是延缓生产井含水率上升过快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约20 a的发展,形成了机械控水、化学堵水、连续封隔体控水、井下油水分离、示踪剂找水等多项控堵水、找水技术,基本满足了常规控堵水需求。但是,存在找水难、控水有效期短、堵水成功率低、难以进入地层深部控水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控水条件越来越严苛,控水成本越来越高,促使控堵水技术朝着有效期长、适应性强、控水效果更好的方向发展。结合不同的油井控堵水难题,应开展针对性的新技术研究:优化C-AICD技术,实现单井全寿命控水; 研究化学堵水材料和工艺,更好地适应海上作业和地层条件; 研发疏水颗粒材料及配套的充填技术,探索进入地层内部的控水和防砂技术; 创新综合资料解释技术,以解决找水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统计了平衡装置(ICD)、封隔体+ICD和智能完井(AICD)三类控水新工艺实施效果,提出改善新工艺实施效果的建议,对后续新工艺的改进与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礁灰岩强底水油藏孔、缝、洞发育,底水能量供应充足,由于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及裂缝产状类型的多样化,油井水锥规律非常复杂,亟需发展有效的控水措施。以流花11-1油田为例,基于岩心描述、铸体薄片分析和扫描电镜实验结果对储层进行分类,并建立不同储层机理模型,研究不同储层水平井水锥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油井历史控堵水措施效果,针对性提出不同储层后期控堵水对策。研究结果表明,4类储层中致密裂缝型和孔洞裂缝型储层最易发生水锥,表现为油井见水快、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快;在现场已实施的3类控水措施中,“连续封隔体+流入控制装置(Inflow Control Device, ICD)”控水措施既能充填裂缝,又能降低高产能段流量,起到均衡控水的作用,现场应用效果最好。该项研究对于裂缝型底水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该类油田的见水规律和控水对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南海东部某底水油藏为例,进行了水平井开采特征及开采对策研究。通过计算油藏的实际过水倍数分布,发现沿水平井段过水倍数分布差异大,非均衡供液严重,存在欠水驱的低效段,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通过研究AICD(Auto Inflow Control Device)控水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增油机理,认为AICD能够自主控水、均衡供液,比ICD(Inflow Control Device)控水技术更有效地提高水平井有效井段,更好地改善开发效果,并在油藏数值模拟中得到了验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ICD稳油控水措施被广泛用于南海东部油田,但应用效果的评价难度大,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分析动态对比法、数值模拟法、动态监测法和二次完井法四种评价ICD效果的常规方法,认为这四种方法局限性明显。针对此情况,在ICD工作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南海东部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了通过提液后相对采液指数(产液量差值与生产压差差值之比)变化来评价ICD效果的新方法,避免了常规方法的局限性。利用该方法对南海东部ICD井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判断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符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是利用连续循环阀实现在接立柱(或单根)过程中钻井液的不间断循环,可有效提升钻井液携岩效果,降低井底当量循环钻井液密度的波动范围。介绍了连续循环阀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南海东部油田3口大位移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口井在215.9mm(8英寸)和152.4mm(6英寸)井段,使用该技术顺利通过断夹层,当量循环密度ECD变化率2.4%,钻井时效提升10%以上,并最终达到完钻深度。连续循环阀钻井技术在南海东部油田的成功应用拓展了该技术的适用范围,为后续复杂井的钻进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大港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存在底水脊进导致含水上升速度快、油井无水采油期短等问题。为此进行了水平段产液剖面分布规律及控水机理的分析,开展了水平井分段控水完井工艺研究。形成了2种不同封隔工艺的分段控水完井管柱,实现了筛管变参数设计,并通过合理控制初期生产压差,达到了稳油控水的效果,为同类型油井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连续封隔体充填控堵水机理及充填主控因素,通过建立裂缝充填数学模型,模拟充填施工过程中天然裂缝开度、裂缝走向、导流能力、充填程度、充填量随压力的变化,分析了影响充填施工过程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油田实际,总结了见效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裂缝初始开度、裂缝走向是影响控水施工过程的主要地质因素;充填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的泵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常规水平井调流控水筛管完井存在封隔器封隔长度短、封隔段数有限和深井封隔器下入困难等技术难点,开展了水平井砾石充填调流控水筛管完井技术研究。在分析水平井砾石充填调流控水筛管完井技术原理及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不同类型调流控水筛管的优缺点,选用节流嘴式调流控水筛管或流道式调流控水筛管;根据水平井砾石充填调流控水完井的要求,优选聚合物低密度砾石作为充填砾石,并通过试验评价了砾石充填层的封隔效果,结果表明,砾石充填层可以阻止进入井筒内流体的横向流动,起到封隔器的作用;给出了砾石充填工艺,形成了水平井砾石充填调流控水完井技术。该技术在塔河油田A水平井进行了现场试验,与试验前相比,该井产油量提高了411.8%,含水率降低了13.5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砾石充填调流控水筛管完井技术可以提高调流控水筛管的调控精度,起到稳油控水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海上油田高含水问题突出,现有控水剂难以应对复杂井况的治理需求,有必要结合海上油田生产特点开展高性能控水剂的研究。通过借鉴海上油田连续封隔体、ICD筛管完井的集成控水成功经验,筛选出可应用于油田控水的功能固体颗粒P-in-135,该颗粒具有粒径小、亲油疏水、热稳定性高和表面活性高的应用特性,基于功能固体颗粒,通过化学手段制备出新型固体分散体型控水剂,并对其进行耐温耐盐性、注入性、选择性、耐冲刷性等性能评价,以此确定控水剂适用边界条件。评价实验表明,新型固体分散体型控水剂适用于温度≤120℃、矿化度≤50 000 mg/ L、渗透率≥250 mD的储层条件,油相封堵率<20%、水相封堵率≥83%、驱替量108 PV条件下耐冲刷性优良。新型固体分散体型控水剂应用性能优良,针对中高渗储层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