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姜艳霞  孙世刚 《石油化工》2002,31(9):764-774
电化学方法主要以电信号作为激励和检测手段,通过电信号(波形)发生器、恒电位仪、记录仪(微型计算机)、锁相检测装置等常规设备,获得固液界面的各种平均信息,人而实现表征电极表面和固液界面结构,研究各种电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及一量解析反应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孙世刚  贡辉 《石油化工》2001,30(10):806-814
电催化反应发生在固体电极 /电解质溶液界面。通过控制固 /液界面电场的强度和方向 ,可方便地改变电催化体系的能量 ,从而实现对电催化反应的速率和方向的控制。与固/气界面发生的异相催化反应类似 ,固体电催化剂的组成、表面结构、与反应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决定了电催化剂的效率 (改变反应途径、降低反应活化能等 ) ,但由于固 /液界面的溶剂分子的作用与影响 ,使电催化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在电催化反应进行的同时 ,将红外光引入固 /液界面原位探测界面结构 ,检测表面吸附物种及成键取向情况 ,监测反应分子和产物的实时变化等 ,在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近30年来,由于光谱技术的发展,使物理和化学家们获得了丰富的表面及表面吸附物种结构方面的信息,这些微观信息对深入了解催化和腐蚀机理以及发展新材料起了很大作用。光谱技术的重点是红外和激光拉曼光谱,它们在分析和催化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研究材料体相中原子和分子振动模式是很有用的。但是用在研究表面上吸附物种时信号较弱,以致检测不到,另外,利用透射红外研究载体催化剂时,由于部分载体在低于1000cm~(-1)不透明,很难获得这一波数以下的  相似文献   

4.
任斌  田中群 《石油化工》2002,31(7):580-591
5 拉曼光谱在电吸附和电催化方面的应用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介绍了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仪器方法、实验技术 (包括电极的处理、电解池的设计和如何提高仪器的灵敏度 )和测试技术 (包括如何开展时间分辨、空间分辨和联用的拉曼光谱研究 ) ,并简单地介绍了如何排除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应该指出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 ,拉曼光谱 ,特别是表面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 ,使得我们对于电化学吸附、反应等电化学界面的行为有了较为细致深入的理解。但是它在电化学中最主要的应用还局限于Ag、Au和Cu电极。而对于电催化体系 ,所用的催化…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其能显著降低液固界面的界面张力且增溶能力强,其在固井冲洗液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介绍了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研究了微乳液清除油污的机理,为其现场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MgO-Al_2O_3复合氧化物为载体,调节负载液的pH=3,7,10,负载Co-Mo活性组分制备了耐硫水煤气变换Co-Mo/MgO-Al_2O _3系列催化剂,并进行了催化性能评价实验。采用H_2-TPR和激光拉曼光谱(LRS)方法对系列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负载液的酸碱性对Co-Mo活性组分在MgO-Al_2O_3复合氧化物载体分散和表面物种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不同pH负载液的加入,载体表面的电化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载体与Co-Mo活性组分、Co和Mo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活性组分Co和Mo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和表面物种的形态;当负载液pH=3,7时,Mo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较强,而当负载液pH=10时,在氧化态催化剂中有利于形成八面体结构Mo物种,经过升温硫化后,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O_xMo S~(2-)_(4-x)和Mo S_2物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砾岩油藏复合驱过程中化学剂在油藏运移过程中的吸附滞留规律,以不同液固比条件下研究复合驱油体系在砾岩油砂吸附后界面性能以及化学剂吸附损耗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固液比条件下,二元体系(0.2%KPS202+0.1%KYPAM2)/三元体系(0.3%KPS304+0.15%KYPAM1+1.2%碳酸钠)经过岩心砂4次吸附后界面张力未发生明显改变,平衡界面张力IFT_(120 min)均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3)mN/m)的指标要求;二元体系/三元体系经过岩心砂4次吸附后各化学剂含量均随着吸附次数增加而减少,随着岩心砂含量增加各化学剂浓度逐渐降低。化学剂浓度随吸附次数增加降低幅度大小排序为:ASP碱浓度ASP表面活性剂浓度SP表面活性剂浓度ASP聚合物浓度≈SP聚合物浓度。图4表2参11  相似文献   

8.
泡沫析液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公让  蓝强  薛玉志  李英 《石油学报》2009,30(6):927-931
泡沫稳定性是泡沫流体作业成功的关键,而析液是泡沫稳定性的宏观表现。利用介观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泡沫液膜及其微观析液行为,并依据泡沫剂结构,建立了表面活性剂界面聚集行为与泡沫剂发泡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力场、液膜厚度、表面活性剂分子密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类型等因素都对其界面生成能产生较大影响。不同表面活性剂产生的泡沫体系的析液行为遵循衰减方程。同时,分子模拟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表面活性剂的发泡能力,尤其是在低浓度条件下生成泡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 第二讲 固体的表面特性 摩擦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通常总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固体表面)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因此,搞清固体表面和固-固界面的特性就是认识和研究这些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一种特定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通过在岩石表面的吸附来达到改变 其润湿性的目的,而润湿改性机制对油藏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通过接触角的测定、洗油砂评价、液-固界面自 由能计算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研究了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与疏水SiO2 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吸附特 性和润湿改性机制进行了阐释。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可快速改善亲油玻片表面的润湿性。经10%鼠李糖脂溶液 浸泡12h后,亲油玻片的接触角从111.6°降至32.7°。鼠李糖脂溶液对油砂的最佳洗油有效加量为30%,洗油效 率可达84.83%,原油黏附功降低了98.4%。通过液-固界面自由能计算得到去离子水与鼠李糖脂溶液作用后的亲 油玻片间的自由能为-140.2mJ/m2,远低于去离子水与原始亲油玻片间的自由能(-52.1mJ/m2)。分子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分子主要通过氢键这一强作用力吸附在亲水SiO2 表面,其与亲水界面的吸附结合能达到 29.7 eV;而鼠李糖脂分子与疏水SiO2 表面的作用力为静电力和范德华力等弱作用力,导致其与疏水界面的吸附 结合能仅为12.2eV。结合液-固界面自由能和分子模拟计算结果推测,鼠李糖脂分子相较于原油极性分子具有 更强的界面竞争吸附能力,从而使其易于锚定到亲水表面、最终替换油性分子,达到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研究 结果可为构建以鼠李糖脂为主的生物润湿调控驱油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石化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烃类介质,由于这些介质具有饱和蒸汽压高、易汽化等特点,决定了该类泵用机械密封动、静环端面间常处于不稳定的汽液混相状态,密封工作条件恶劣;使用寿命短。本文对液态烃泵用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可靠性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正在使用的双端面密封及串级密封的改造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当吊卡主要承载零件为锻件时,必须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介绍了国际及行业标准中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实际检测过程中两种常用方法,即当量计算法和距离-波幅曲线法的具体检测过程和评价标准,并给出了CD131×134/2250型钻杆吊卡超声波探伤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The effect of base oils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change in the contact angle and surfactants (SF) on the power of the oil to adhere to the frame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ribological studies and semi–industrial tests, oil compositions are proposed to replace BIO CLEAN oil from PERI Co. (Germany).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重烷基苯磺酸钠(A1)、异丙醇(CH-2)、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F-2)、Gemini表面活性剂(GL-2)的最佳质量比为3:6:2:2的表面活性剂体系CQBH-1,并进行了配伍性、吸附性和驱替实验。CQBH-1的价格比市场销售的油田常用表面活性剂平均低20%以上。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0.3%~0.5%下,CQBH-1溶液与长庆某油田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5×10-3~8×10-3mN/m。在常压、60℃下,CQBH-1与该油田注入水、地层水和原油均有良好的配伍性,且具有较好的抗吸附性能,质量分数为0.3%~0.5%的CQBH-1溶液静态吸附后与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仍能达超低数量级。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注入0.3PV质量分数为0.5%的CQBH-1表面活性剂溶液,渗透率为1.1×10-3~100×10-3μm2人造岩心在平均水驱采收率56.70%的基础上可平均提高采收率10.48%。  相似文献   

19.
20.
eSQC-Pro系统是目前地震勘探中比较先进的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本文在分析eSQC-Pro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在采集资料初步分析和地震数据质量监控中的几项使用技巧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