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苏敏  朴春红  梁德春  初琦  王玉华  王尚  陈月  胡洋  霍越 《食品科学》2018,39(14):172-178
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及其在转化人参皂苷Rg3中的应用。kefir粒发酵人参后,采用改良七叶苷琼脂培养基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并结合菌落形态以及26S rDNA D1/D2区核酸序列鉴定。结果发现1 株在七叶苷琼脂培养基上呈黑色水解斑的微生物,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种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原理,设计人参-水质量比、发酵时间、接种量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优化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人参,转化人参皂苷Rg3的发酵条件,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人参-水质量比1∶2.65、接种量2.94%、发酵时间3?d,该条件下人参皂苷Rg3含量为3.31?mg/g,转化率为248%。该结论为全组分人参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4):147-151
用含七叶苷柠檬酸铁的平板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再用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β-葡萄糖苷酶酶活,筛选出6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利用筛选的菌株以人参皂苷Rb1为底物进行发酵转化,通过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转化产物的种类和含量,确定转化率最高的菌株。该菌株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为0.803 U/mL,人参皂苷Rd转化率为97.234 2%。对其进行形态学、1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经鉴定该菌株是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是: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玉米粉,金属离子为Ca~(2+)。最后对诱导剂进行优化,发现诱导剂对转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芦丁能够诱导人参皂苷Rd向CK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经刚果红平板染色法从土样中筛选到3株产纤维素酶的真菌,通过对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测定,选择一株相对活力较高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在形态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鉴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命名为giF-10。对米曲霉giF-10进行摇瓶发酵,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DEAE Cellulose 52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得到纯化后的β-葡萄糖苷酶,比活力为40.84U/mg,分子质量约90kD;该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为55℃;在30~50℃之间热稳定性好;最适pH值为4.5;pH4.0~6.0稳定性好;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具有一定的影响,Mn2+对酶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Fe3+和Cu2+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水杨素和纤维二糖具有较强的底物特异性;β-葡萄糖苷酶对水杨素的动力学参数:Km为0.676mmol/L;对纤维二糖的动力学参数为:Km为2.906mmol/L。  相似文献   

4.
李飞  黄秋婷  隋新  谢莹 《食品科学》2023,44(8):152-161
通过鉴定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长白山虫草属真菌蛹虫草。研究碳源、氮源及pH值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虫草酸与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并对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c的路径与转化率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力,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转化产物中人参皂苷的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含量及人参皂苷的转化率。结果表明:蛹虫草在碳源为纤维二糖、氮源为牛肉膏、pH 8、培养120 h条件下有较高β-葡萄糖苷酶活力((74.70±0.09)U/mL)。在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4、培养72 h条件下有最高的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力((11.55±0.01)U/mL)。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的路径为Rg1→Rh1和Rg1→F1,转化Rc路径为Rc→Rd→Rg3→CK和Rc→CMc。经过168 h的转化,人参皂苷Rg1转化率为54.9%,Rc转化率达到83.44%。本研究为提高药食两用真菌蛹虫草生物转化人参皂苷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蛹虫草和人参食品、药...  相似文献   

5.
产β-葡萄糖苷酶野生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始森林腐木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活力菌株Lcxs9,表型分析及ITS rDNA序列分子鉴定为芽枝霉菌,酶活为7.18U/mL,在pH值为4~9范围内,60℃以下酶活力稳定,酶谱分析芽枝霉菌Lcxs9可以产2种β-葡萄糖苷酶。该文首次报道芽枝霉菌产高活性β-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6.
为了高效制备稀有人参皂苷C-Mc和CMc1,调取了Terrabacter ginsenosidimutans中的人参皂苷酶基因,构建载体GST-bgpA,并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C41(DE3)中表达,得到人参皂苷3-O-β-D-葡萄糖苷酶。该酶分子质量为72.4 kDa,转化人参皂苷Rc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0℃,米氏常数Km值为6.25 mmol/L,Vm值为19.6 mmol/(h·L)。为了降低成本,利用粗酶转化人参皂苷Rc制备C-Mc1和C-Mc。粗酶制备C-Mc1的反应条件:20 g/L的人参皂苷Rc在40℃下酶反应24 h;制备C-Mc的反应条件:5 g/L的人参皂苷Rc在40℃下酶反应60 h。此条件下,粗酶转化制备并分离纯化得到C-Mc1和C-Mc的单体,并经HPLC检测,其纯度均在90%以上。C-Mc1的酶转化制备:产物得到C-Mc和C-Mc1,其摩尔得率分别为74.9%和11.1%。C-Mc的酶转化制备:C-Mc的摩尔得率为93.2%。该研究为稀有人参皂苷C-Mc和C-Mc1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初期,非酿酒酵母菌占主导地位,其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独特的水解活性,能够赋予葡萄酒特殊的香气。在新疆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通过对非酿酒酵母菌的采集与筛选,得到1株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菌株;紫外-微波复合诱变后,酶活力增加1.81倍;经2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克鲁维毕赤酵母,并命名为XYN086(P.kluyveri XYN086);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为6.0,在pH 6.0~8.0时酶活力保持60%以上;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在60℃酶活力保持较好;金属离子依赖性实验表明,Fe2+和Cu2+对该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均有激活作用,Mg2+、Ca2+、K+和Na+均有抑制作用,说明此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对金属离子具有依赖性。据以上数据确认,该菌株为产β-葡萄糖苷酶克鲁维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新型碱性微生物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资源,本文采用七叶苷平板显色筛选法在碱性条件下从多个土壤样本和印染洗涤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发酵特性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为Bacillus sp.,其最适生长和产酶温度为3537℃,最适生长和产酶p H分别为9.5和9.0;该菌株所产β-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 H分别为50℃和9.5;在50℃以下和p H9.010.0内比较稳定;Cu2+、Fe2+、Ca2+和Mn2+对该酶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而Mg2+、Zn2+和Co2+对该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资源获取和信息整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Kramer感官品评,并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方法,研究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对赤霞珠葡萄新酒酶解增香调控的最佳条件及香气物质影响。结果表明,酶解增香处理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4.0 h、加酶量4.0 U/m L。酶解样品经SPME-GC-MS检测分析,共定性出59种呈香物质,方差分析得知其中35种物质酶解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总量增加24.59%,其中以萜烯及C13-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增量最为明显,为118.54%。酶解处理对提高葡萄酒中典型性香气,进一步改善葡萄酒风味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高产酸性β-葡萄糖苷酶及对葡萄酒生境耐受性良好的本土非酿酒酵母菌株,该文从452株本土非酿酒酵母菌株中通过逐步分析菌株发酵力、耐受性、高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和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筛选目标酵母菌株。结果表明,452株非酿酒酵母菌株中72 h的CO2失重量>0.51 g/100mL的菌株有22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34株;菌株GC204、NM218、ZC278、ZC287、BF345、BF370对葡萄糖、SO2、酒精度和pH值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分别能耐受高糖350 g/L、酒精3%~6%(体积分数)、SO2 250 mg/L和低pH值2.5;其中菌株GC204、NM218、BF345均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为54.34、49.5、46.42 mU/mL。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菌株NM218和BF345中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0;浓度为5 mmol/L的Zn2+、Mn2+、Fe2+、Fe3+<...  相似文献   

11.
以安梨皮渣为原料制备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在酒精发酵前添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以不添加β-葡萄糖苷酶样品为对照。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对照皮渣酒、酶解皮渣酒、酶解皮渣醋样品中分别检测出芳香成分57、62、41 种。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在3 种样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皮渣酒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6 706.43 μg/L)较对照皮渣酒(3 383.61 μg/L)提高了98.20%。再以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皮渣酒为原料,进行醋酸菌发酵后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0 179.19 μg/L。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中香气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大,醋酸菌发酵在保持安梨本身特征性香气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具有水果醋特征性香气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果酒增香的糖苷酶。利用七叶苷显色平板法,从63株乳酸菌中筛选得到4株产β-D-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再以对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利用差速离心分级沉淀对β-D-葡萄糖苷酶进行初步定位。此外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等传统鉴定方法,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株菌株所产β-D-葡萄糖苷酶均为胞内酶;FL12和Hsb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M3鉴定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T61鉴定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新型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本实验从腐木中分离获得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青霉菌株L1;经等离子-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后利用七叶苷平板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最终获得1株可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D-6,经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了其发酵产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是:KH_2PO_4 6 g/L、MgSO_4·7H_2O1 g/L、CaCl_2 0.5 g/L、FeS04 0.1 g/L,初始pH5.2,接种量5%(孢子浓度10~8个/mL),碳源添加量(X_1)玉米秸秆45.74 g/L、氮源添加量(X_2)(NH_4)_2SO_47.23 g/L、装液量(X_5) 63 mL/250 mL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132 h,D-6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142.92 U/mL,较出发菌株L1提高了274.4%。研究结果为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发酵条件优化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该类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效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以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人参皂苷Re酶转化产物中未知皂苷为目标,采用酶转化法制备产物,经硅胶柱层析、结晶和重结晶对未知皂苷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核磁共振结构鉴定。酶转化法制备的产物中,主要含有20(S,R)-Rg2、少量的Rg4和Rg6,以及HPLC检测为双峰的手性异构体未知皂苷,酶转化得率为65.5%(w/w)。采用硅胶柱层析和结晶重结晶方法,纯化得到了0.33 g纯度达99.7%的一种未知皂苷,经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确定该未知皂苷为20(R)-25-OH-Rg2,系统名称为3β,12β,20(R),25-tetrahydroxydammar-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以及另一种未知皂苷20(S)-25-OH-Rg2,系统名称为3β,12β,20(S),25-tetrahydroxydammar-6-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   相似文献   

15.
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栀子蓝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京尼平与谷氨酸的显色反应从自然界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细菌菌株,并将该菌株应用于栀子蓝色素的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细菌菌株发酵栀子蓝色素的最佳温度为37℃,发酵液pH为6.5,发酵时间为40h。  相似文献   

16.
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斌  刘贤金 《食品科学》2007,28(8):290-293
从自然发酵酱醅中筛选到一株产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MT-0204,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其为黑曲霉。大豆异黄酮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在5.0~5.5之间;具有热敏性,45℃时酶活最高;K 、Ca2 、Fe2 、Mg2 和Mn2 可以提高该酶活性,Ag 和Hg 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Km值Vmax值分别是22.47mmol/L和5.2mmol/min·mg。  相似文献   

17.
以甲壳素为唯一碳源,从自然发酵的麻虾酱中筛选到1 株产甲壳素酶的放线菌X1。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为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icus),命名为S. diastaticus strain CS 1801。在30 ℃条件下培养7 d,该菌株所产甲壳素酶活力为117.4 U/L。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发酵液中成分进行分析,确定甲壳素在淀粉酶链霉菌CS1801作用下分解成壳二糖、壳三糖、壳四糖、壳五糖和壳六糖。  相似文献   

18.
张琴  李艳宾  李华 《食品科学》2013,34(1):194-198
对甘草内生菌进行分离,并从中进行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筛选,以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将甘草黄酮糖苷水解成苷元,提高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出的47株甘草内生菌中筛选得到GF10和GF19两株高β-葡萄糖苷酶活性真菌,两株菌对甘草黄酮的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转化后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增加,GF10、GF1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1.67%、65.94%,比未经转化黄酮的清除率(20.68%)分别提高了246.57%、218.86%。对甘草黄酮主要成分的HPLC法检测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转化后,甘草苷与异甘草苷的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质量浓度则显著增加。其中GF19转化的处理,甘草素在4种黄酮物质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9.18%,比转化前(10.38%)提高了181.12%;异甘草素比例最高的处理是GF10,为8.64%,比转化前(4.27%)高出102.34%。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大豆异黄酮的酶法制备筛选新的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方法:应用微生物研究常规方法在日本纳豆中筛选出一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并对其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该菌种经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以及16srRNA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其最适发酵条件为:2%的葡萄糖;2%的大豆蛋白胨;有Ca^+、Mg^+存在;pH在7.0至7.5之间;温度35~37℃,往复式摇床培养48h。在此条件下,其最高酶活可达158IU/mL。结论:随着大豆异黄酮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豆异黄酮将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空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分析野生酵母菌产β-葡萄糖苷酶的情况,筛选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酵母菌株,该研究采用七叶灵显色法和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显色法对从宁夏贺兰山东麓分离的941株野生酵母的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进行筛选,通过WL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落形态和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对所有酵母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且对酵母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表明,941株酵母被鉴定为14个种,且筛选出了4株酵母菌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SLY-4(98.51 U/L)、F2-24(76.93 U/L)、 F2-16(62.72 U/L)和HX-13(47.95 U/L)。 产酶能力差异性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广泛分布于14种酵母,但是产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和种内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