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食农教育,即饮食与农业教育,强调了农事体验在食育中的重要教育价值,旨在让学习者亲自参与、体验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学习饮食伦理和食品的价值观,形成正确、完整的饮食认知和选择判断能力,从而推进实现健康、健全的饮食生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继承传统饮食文化。食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外起步较早,很多发达国家将其纳入基础教育,以改善国民食品相关知识认知不足、营养健康失衡、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传统饮食文化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食育的概念是由日本学者最先提出的,最初是指“吃什么、怎么吃”的教育或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还指出食育教育应始终贯穿儿童的成长过程。现在的食育被赋予了饮食文化内涵,还包含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教育,除了饮食文化的教育,还有人的价值观及能力的培养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如今,食育已成为备受瞩目的教育新重点,帮助儿童在饮食活动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已成为教育的新趋势。为此,我国学者林振华和刘红就如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3.
王一乐 《肉类研究》2020,34(1):118-119
食育也称为"食物教育",最早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主要是指饮食营养知识教育、良好饮食习惯培养,并借助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教育,构建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食品与机械》2021,37(10):181-184
为国民身体素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育之路,必须深入分析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食育理念。文章以传统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概括出医食同源、饮食有节、饮食有礼等先进的食育观点。分析传统饮食与现代食育的关系,认为食育是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饮食文化是发展现代食育的基础。但探索现代食育仍面临着西方快餐文化冲击和国民食育进程缓慢等困境,必须采取强化国民食育意识、加强食育法制建设、健全食育教育体系、推进食育试点工作等措施促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育体系建设,真正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之路。  相似文献   

5.
食育是以营养健康知识为载体,进行道德、文化、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引导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儿童群体,食育行动需以传播食育知识为基础目标、以掌握食育技能为具体目标、以养成正确观念为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6.
"食育"是国民健康的大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疾病、食品安全、食物生产与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有必要在提倡德育、智育、体育的同时,提倡食育。文章论述了食育的定义、内涵和必要性。食育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而是满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实践,有效的食育应该从婴幼儿开始。食育包括生命与营养科学知识的教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教育和食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7.
<正>民以食为天,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合理引导食物消费,促使膳食结构转型升级,做到食物供给多样性及摄入营养均衡性。在大食物观理念的诞生、演变和普及过程中,食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进行宣传及普及大食物观的教育形态,融入大食物观理念的食育教育本来是全民教育,但从有效性、持续性角度进行研究,最为有效的食育应从幼儿开始进行普及,因为一个人的口胃和饮食习惯是幼年养成的,如果在幼年时期接受适宜的饮食教育,进而形成科学的饮食理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8.
传统饮食文化是我国饮食的"根",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中有诸多与"食育"教育理念相契合的观点。结合国外成功推行"食育"教育的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家校联合构建"食育"教育氛围、重视传统饮食文化的研究和宣扬等均有助于"食育"教育在我国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食育"(eating education)——饮食行为教育,已经倍受民众关注,甚至有人提出把它和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把食育列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日本的《食育基本法》,即推行"食育",与德、智、体并列。那么,食育对民众有着怎样的重要性?是否需要把食育提升为基础教育?食育与我国饮食文化关系如何?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食品科学营养教学指导主任李里特,请专家为我们解密食育与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丰硕  王珞 《食品与机械》2021,37(10):176-180
以中国古代食育思想为基础,总结了国内外食育研究现状,从中国古代食育思想中食礼、食养、食技3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现代中小学食育的启示,并从传统礼仪教育、传统饮食营养搭配学习和传统烹饪技法锻炼3个方面提出了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典型抽样,抽取北京核心城区和郊县城区数所代表性中学学生,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6所中学1192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初中生789人、高中生392人,男生600人(50.80%)、女生581人(49.20%),平均年龄13.72±1.58岁(最小11岁、最大19岁);中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9.37,初中生59.78,高中生58.53;女生61.08,男生57.71;学生对不同类别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显著(P<0.05);女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学历高与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处于不及格水平,对不同知识类别的知晓度差异显著,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缺乏系统连贯性。学校课程设置、年级、性别、父母学历、居住状况等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学校应考虑家庭和社会参与,衔接初高中阶段课程教学,加强系统、综合和连贯性的学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方式,以湖南、湖北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规律,但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建议高校加强食育体系建设、强化食堂的专业建设和管理等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咸阳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认识的方法,为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经由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并收回,有效回收率93.7%。结果被调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平均为51.2%。开设食品相关课程的学生其平均知晓率也不高。大学生主要通过学校课程教育、电视、广播和网络途径获得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男、女生除通过学校课程教育获得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知识来源途径的比例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4.6%的学生经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有76.5%的学生支持学校定期展开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选购食品时,学生最关心是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其次是商品的价格。结论被调查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普遍贫乏,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展开相关讲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在校生对食品安全的态度及行为,提高高校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方法通过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对我国609名高校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分析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探究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教育提升的对策。结果仅有1.1%的学生对校内食品安全十分满意,25%的学生对未来食品安全具有信心;6.5%的学生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会采取任何有效的举措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食品安全法》21%的学生比较了解,12%的学生完全了解《食品安全法》当中的内容,其余67%的学生表示对于《食品安全法》几乎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33%的学生表示学校经常组织食品安全培训,35%的学生会经常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结论目前高等院校在校生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关注和认知水平较低、维权意识薄弱并且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运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端正高等院校在校生对食品安全的态度,提升安全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5.
营养教育对师范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促进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对山西师范大学3000名选修《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进行调查后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评价了营养教育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营养教育前学生营养知识极度匮乏,不懂得如何搭配饮食,选取食物时主要依靠食物的价格;教育后学生对营养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认为现在的饮食对以后的健康有极大影响,并会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食物。这说明营养教育的开展对师范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师范院校开设有关营养教育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及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57名在校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10.48、13.58、11.00;医学类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高,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营养态度各类学生均较好,但饮食行为均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行为。结论:针对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达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以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对初中生进行营养宣教,并评价营养宣教的效果,为在初中生中开展营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5所中学(其中示范校2所、普通校1所)初一、初二的学生1215名,进行营养“K-A-P”调查。然后,从中抽取1所学校初一年级的29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并进行宣教后的问卷调查与结果比较及效果评价。结果:本次调查的北京市东城区初中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66.9±15.4、6;5.5±I6.9、65.3±10.7,高于国内其它地区同期调查结果。参与营养宣教的学生干预后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显著高于营养知识宣教前水平。结论:营养宣教对提高初中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把营养教育纳入到重点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枣庄传统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优越的条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饮食原料资源丰富,饮食品种繁多,具有典型的地方饮食特色、浓郁清新的风味、健康的营养搭配、成熟的传统工艺、别具特色的饮食器具。文中探讨了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包括原料资源遭受破坏、许多饮食项目遗失、工艺被盲目窜改、外来饮食文化的冲击等。提出应加强传统饮食文化研究、保护与开发饮食文化资源、筛选核心品种、进行品牌保护等政策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