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验室的结果证明可用降低乙醇乙氧基磺酸盐中乙氧基的链长以及加上未乙氧基化和乙氧基化的侧链的方法来优化所期望的性能 ,可使泡沫的性能得到改善 ,并使表面活性剂在砂岩上的吸附降至最低。结果还表明实验室的吸附测量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能外推到油藏条件 :仿造油藏的厌氧条件 ;从在油藏岩心中发现的钻井泥浆中区分自生矿物 相似文献
2.
3.
长庆油田大部分已开发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属于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21.0%,远低于国内中高渗透水驱油藏标定采收率,如何利用三次采油技术继续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适应性和驱油规律的研究,优选了五里湾长6油藏部分井组进行了先导性矿场应用,矿场应用表明了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能够有效起到"封堵调剖",改善井组注入剖面,均衡平面渗流场,有效动用剩余油的作用,预计可提高试验井组最终采收率4.2%,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先导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温室气体对世界大气环境的污染和危害,CO2地质封存及高效利用引起;、们高度关注。向油藏中注入CO2可使部分CO2有效地吸附在油藏的孔隙中,起到碳捕集和地质封存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有效提高油井产能,提高石油采收率。川口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通过室内储层模拟研究表明:随着注CO2气量的增加,驱油效果越来越好,且CO2水气交替、非固定气液比的注入试验见效快,原油采收率高;同时.矿场CO2驱油先导性试验表明:CO2驱油能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改善开发效果,油层对CO2吸附和埋存量大,利用C02驱油技术开采特低渗油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室内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有效开发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以及降低周边企业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合理有效利用二氧化碳(CO2)气体,在长庆油田开展了注CO2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CO2的注入方式、注入量及与渗透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采用CO2水气交替驱能提高驱油效率,平均可提高13.3%;对于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相对高渗透岩心,驱油效率提高幅度最大,平均提高了17.6%;为了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并且降低生产费用,水气交替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应为0.5~1.0.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针对志丹油田河川区长6油藏水平井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单井产量递减快等问题,探索利用减氧空气泡沫驱技术高效补充致密砂岩油藏地层能量,开展了减氧空气泡沫驱油藏方案的优化研究。利用数值模拟优化研究得到如下注入参数:根据当前井网形式,确定转注1口水平井作为减氧空气泡沫驱试验井,注入方式采用气液交替泡沫驱;2)初期泡沫液配注量60m3/d,初期减氧空气配注量4500nm3/d;3)段塞组成:0.003PV前置段塞×起泡剂浓度0.7%,0.197PV主体段塞×起泡剂浓度0.35%,泡沫驱总段塞:0.1PV;4)气液交替注入周期为15d;5)初期设计气/液比为3∶1(地下体积比)。该研究成果在试验井组应用,预测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深化减氧空气泡沫驱应用研究,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在 10 1 和 2 10 0lb/in2 (G)的地层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稳定状态CO2 气体流动实验。该实验使用三种不同的流速 (即总射入速度 ) :4 2、 8 4和 16 8cm3/h ,以及五种不同的泡沫质量 :2 0 %、 33 3%、 50 %、 6 6 7%和 80 % ,来研究流速及泡沫质量是如何影响气体流动性的。实验结果表明 ,气体的流动性 (即CO2 气体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总流动性 )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 ,气体的阻力因子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结果还表明 ,气体流动性随着泡沫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气体的阻力因子随着范围在 33 3%~ 80 %的泡沫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质量在2 0 %~ 33 3%范围内的泡沫中应存在一个最小的气体阻力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了 CO_2的流度控制是当前世界 CO_2驱油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泡沫对 CO_2流度控制机理和对 CO_2驱油的作用;指出了在形成稳定 CO_2泡沫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方面目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宋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8):93-94
对泡沫复合体系进行了大量的室内研究,对几种体系的发泡能力进行对比,充分证明了复合体系较强的发泡性能;对聚合物浓度与发泡能力的影响也进行了室内研究;同时对复合体系中的气体进行了泡沫综合指数对比,结合矿场实际情况确定了试验方案。对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动态反映进行了详细地总结和分析,对复合体系的发泡能力作了初步评价,为该项试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该项目的推广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高矿化度油藏采用常规化学剂不抗盐,提高采收率难度大的问题,在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以泡沫综合指数(FCI)筛选了两种起泡性好的表面活性剂TSS(12-2-12)-2OH和Triton X-100。在此基础上,优化了聚合物基微泡沫驱油体系中的起泡剂浓度、助起泡剂浓度和泡沫稳泡剂浓度,得到了最佳的聚合物基微泡沫驱油体系0.2%(w)TSS(12-2-12)-2OH+0.1%(w)Triton X-100+0.150%(w)KY5S+地层水。为高矿化度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吞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效果,探讨了应用自生二氧化碳泡沫辅助超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的可行性.室内考察了磺酸盐类高温泡沫剂(GFPJ)体系的发泡性能、再发泡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高温下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GFPJ体系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以及再发泡性能,280 ℃温度下老化96 h后体系的活性物损失不大于12.5%,200 ℃温度下的阻力因子达到16.7.使用以尿素为发气剂,GFPJ为泡沫剂的地下自生二氧化碳泡沫技术开展了130井次的蒸汽吞吐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累计增油3.66×104 t,经济效益达7 500万元,投入产出比1∶8. 相似文献
14.
压裂助排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返排率、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实现人工裂缝高导流能力,已经成为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氮气、CO2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液氮、CO2的助排机理,建立气体伴注排液模型,编制了气体伴注设计软件,对影响压裂井气体伴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助排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井深增加和压力梯度的降低,液氮伴注比和氮气伴注排量略有增大;井深每增加100 m,液氮伴注比增加约0.3%;压力梯度每增加0.01 MPa/m,液氮伴注比降低约0.6%。随着泵注排量的增加,液氮伴注比增大。井底压力的变化幅度与井口注入压力的变化幅度基本相同;井口注入压力每增加5 MPa,井底压力也增加约5 MPa。随注入流量的增加,井筒压力逐渐减小;注入流量每增加0.5 m3/min,井底压力降低约1.75 MPa。对胜利油田某井进行液氮助排参数优化设计,压裂液返排率达到90%,压裂井产量增加了2.7倍,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指导油田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5.
江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4,(1):20-22
小分子胺颗粒沉淀体系在低渗地层中反应生成不能完全溶解的有机盐,可堵塞孔隙,抑制CO2气驱采油过程中发生的气窜。为此,实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压力变化对体系沉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温度下,沉淀质量随压力的增加呈波峰变化规律,说明每个温度点存在一个最佳压力点;而当温度升高时,最大沉淀量也逐渐增大。并联岩心CO2气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在CO2以及高温(120℃)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CO2气驱具有较好的封窜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鲁克沁油田中区超深层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利用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对泡沫体系的发泡性、稳泡性、抗盐性和驱油效果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对发泡工艺进行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HY-4型起泡剂在高温高盐(80℃、160000 mg/L)条件下发泡率大于600%,半衰期大于600 s,岩心驱替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氮气泡沫矿场试注表明,气液交替注入可以在地层中形成泡沫,对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有效封堵,起到降水增油的效果。试注试验的成功,为鲁克沁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开展泡沫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微乳液体系的浊点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超临界CO2、水、表面活性剂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和助表面活性剂乙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形成超临界CO2微乳液。采用容积可变的高压可视相态釜,考察了温度、水含量和AOT含量对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浊点压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水含量(水含量不高于1.210%(w))时,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的浊点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水含量(水含量为1.620%(w))时,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的浊点压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AOT含量的增加,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的浊点压力先降低后升高。不同温度下,AOT含量与超临界CO2微乳液体系浊点压力的变化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