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强 《印刷杂志》2005,(3):21-23
<正>近年来,模内标签作为塑料容器的一种新型装潢方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很多行业已开始逐步使用模内标签部分地替代传统的不干胶标签。这些行业包括:化妆品、日化、医药、调味品、石油制品以及玩具和饮料等行业。模内标签使用的材料为经处理过的纸张和薄膜类,目前国内客户  相似文献   

2.
代沁玲 《今日印刷》2005,(11):38-39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和商家都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外观包装,而精美的商品标签无疑会提高商品的档次,使得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一般来说,商品标签可分为如下几类:压敏标签、收缩标签、胶粘标签、模内标签等等。其中,模内标签作为塑料容器的一种新型装潢方式,其具有的优点已引起很多行业如:医药、食品、日化、化妆品以及玩具和饮料等的重视,使得模内标签代替传统的压敏标签、收缩标签、胶粘标签等成为标签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著名公司如雀巢、宝洁、金伯利、联合利华等都积极支持采用模内标签。那么,什么是模内标签,模内标签又有那些优点呢,下文将为你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模内标签(In Mould Label,缩写为 IML)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以一种有别于传统标签的全新形式,给标签包装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其实,模内标签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风行多年,现已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以美国为例,模内标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标签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国内,模内标签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业内人士及终端消费者的关注。有报道称,模内标签在国内的增长速度高达70%,将成为不干胶标签的强力对手。那么,模内标签究竟为何方神圣?模内标签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模内标签果真如天外来客般发展神速  相似文献   

4.
<正>模内标签,顾名思义,是在模具里面进行贴合的标签。将印刷、模切完成的单张标签放入模具,通过静电或者真空方式让标签吸附在模具内壁,合模注塑(或吹塑)、冷却后标签即与容器融为一体。谈到模内标签的优点,第一反应就是"黏合力强,撕不下来"。那么模内标签的优点仅仅如此吗?下面,笔者从终端用户、印刷、成型三方面进行阐述,并与不干胶标签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标签印刷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标签印刷的企业有几千家,标签年印刷量超过10亿平方米,年增长率保持在15%~20%。我们说的标签包括不干胶标签、即涂标签、票据,最近又出现了模内标签、射频标签等。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冯汉荃 《印刷工业》2013,(12):60-60
我们在做容器的时候,一般是先做瓶或容器盒,然后再贴标签,模内标签是先把标签放到模具里,使标签和容器融为一体,印刷时一体成型。所以模内标签具有不易脱落、损坏和霉变,印刷效果精美清晰,简化回收可再生,保护环境等优点。2012年全球标签市场容量超过500亿平方米,其中,不干胶标签所占份额最大,达38%,模内标签只占2%;在地域分布上,  相似文献   

7.
模内标签(In Mould Label.缩写为IML)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却以一种有别于传统标签的全新形式,给标签包装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其实,模内标签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风行多年,现已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以美国为例,模内标签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标签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在国内.模内标签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业内人士及终端消费者的关注。有报道称,模内标签在国内的增长速度高达70%,将成为不干胶标签的强力对手。那么.模内标签究竟为何方神圣?模内标签在国内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模内标签果真如天外来客般发展神速么?在本文中,笔者将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8.
模内标签是利用热熔化固态胶黏剂在制作塑料瓶体时同瓶体表面黏结,并在模内同瓶体结合成一体的特种标签。模内标签的最大特点是标签和瓶体在同一个表面上,标签上的彩色图文如同直接印刷在瓶体表面上.相对于不干胶标签和热收缩标签而言,其不容易破损,脱落,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标签的完好和美观。同时,由于制作模内标签需要特殊的模具,该模具的制作成本较高,再加上模内标签的印刷加工工艺较传统标签难度高,所以模内标签具有成本和工艺双重防伪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正>标签印刷行业发展现状标签印刷最初指的主要是不干胶标签印刷,随着标签行业的发展,标签产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多,标签印刷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标签种类主要包括有不干胶标签、即涂标签、票据、模内标签、胶粘标签、热收缩标签、直接丝网印刷标签、RFID标签  相似文献   

10.
<正>在当今的包装字典里最热的专业术语就是"可持续性",模内标签是如何适应这种"可持续性"的呢?模内贴标同其他贴标方法比较是非常不同的,这种不同在容器形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前一个容器成型结束时,仅仅在容器脱离模具之后瞬间,在模具闭合之前,将标签及时地放入模具内。在容器里标签等待通过吹塑或注塑方法形成的热塑料坯料同其接触,最后在容器形成过程中标签成为容器的一部分,标签所代替容器的树脂数量大约为容器重量的1 5%。最大的不同在于,模内标签是嵌入容器墙壁内,而其他标签则贴在容器的表面。节省1 5%的树脂是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最大的亮点。仅有模内标签允许吹瓶厂减轻容器的重量同时增  相似文献   

11.
《网印工业》2008,(3):51-52
模内标签是目前标签应用的最高形式,与当前流行的不干胶标签相比,模内标签近乎完美,所以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模内标签产业,包括标签原材料、印刷加工工艺,制造模具和塑料成型设备,如吹塑机,注塑机等,均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不干胶标签印刷在印刷行业内成为继数字印刷、网络技术、数字工艺流程之后引起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新话题。其发展速度及市场本身的增长速度在包装印刷业内是少见的。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去国内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弱小及工艺材料设备配套上的不完善已经得到根本改变。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信息的流通,各印刷企业调整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模内标签,就是将印好的标签图像印张(背面带热熔胶)直接放入注塑机内,通过吹塑或注塑使标签和容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装容器。使用模内标签的容器最大特点就是标签和瓶体在同一平面上,使人感觉彩色图文直接印刷在瓶体表面。在许多德国家庭的冰箱中,恩格尔哈特(Engelhardt)标签印刷厂的标签产品使用率非常高。该企业为众多国内外饮料与食品制造商生产标  相似文献   

14.
傅强 《今日印刷》2004,(8):64-66
模内标签是近年来国内包装行业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包装装潢形式,用于塑料容器的表面。所谓模内标签是指成品标签事先放在制作塑料容器的模具里,在吹制容器的过程中,标签同塑料成为一体,形成容器的一面桶(瓶)壁,如同彩色瓷砖装修时镶嵌在墙壁表面。  相似文献   

15.
《印刷工业》2013,(12):27-28
12月2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标签印刷分会2013年年会和换届大会期间,召开了模内标签印刷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为加快我国模内标签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广模内标签的应用,经中国印工协批准成立标签印刷分会模内标签印刷专业委员会。会上,标签印刷分会名誉理事长谭俊峤宣布了委员会名单,  相似文献   

16.
模内标签近年在国内发展很快,得到了终端用户和印刷厂家的广泛关注.标签业的几个领军企业,已经在这个领域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得到了可喜的收获.但是,如何进一步开拓并发展这一市场,减少浪费,降低损耗,把模内标签的成品率做到同不干胶标签一样的水准,成为标签业进一步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印刷技术》2014,(2):2-3
正2013年12月2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标签印刷分会2013年年会暨换届大会在上海界龙总部园顺利召开。作为本届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12年底开始筹划组建的模内标签印刷专业委员会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据统计,目前中国模内标签印刷厂有50家左右,专业生产模内标签吹塑机、注塑机以及配套机械手、模具的工厂有100余家,模内标签的各类终端用户大约100家以上。根据材料供应商销售情况所做的统计显示:2012年共销售模内标签材料1500万平方米,销售额大约9000万  相似文献   

18.
每文 《网印工业》2008,(2):47-49
随着印刷技术与材料的发展,商品标签标的设计,选材和印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不同类型的标签产品应运而生.近几年,一种新型的标签技术在国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的注意,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就是模内标签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品和原材料采用不同的包装形式,和加工工艺。纸盒和不干胶标签是包装行业中很重要的包装形式.其模切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圆压圆模切因其效率高.精度高逐渐走入印刷企业的视野,其按刀具加工方式分为:整体式模切(实体模切)和分体式模切(磁性模切)。磁性模切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从不干胶标签模切、模内标签模切到包装盒的模切和打孔等。本文将讨论磁性模切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润 《印刷世界》2006,(9):45-47
1 模内标签的定义 1)模内标签的定义 所谓模内标签,就是将印好的商标标签图像印张(背面带热熔胶)直接放入塑料铸模机内的铸模区域,通过吹塑或注塑使标签和容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装容器.使用模内标签容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标签和瓶体在同一个表面上,感觉标签彩色图文如同直接印刷在瓶体表面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