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振萍 《食品指南》2009,(4):88-89
关于粥,清代袁枚在其《随园食谱》里作了一个权威的论定:“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中国古代又称为“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中国40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相似文献   

2.
茉莉 《中国烹饪》2011,(6):102-104
《随园食单》里对粥有个非常精确的定义:“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广东的明火粥正好能对此做一个完美的诠释。因为天气炎热,广东大部分地区的人喜欢以粥作为调理养生的方法,在粥中加入各种食材,不仅味道好还有养生保健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信时 《美食》2009,(10):54-54
粥能养胃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泡饭伤胃也经常听说,但不少人觉得泡饭和粥有多大区别呢,以致会伤胃?其实,若说粥的定义,那就一定要说到清代大才子兼美食家的袁枚。他深谙烹粥之道,描述得极其到位:“见水而不见米,非粥也;见米而不见水,亦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似文献   

4.
趣话粥品     
说粥的功用性有果腹与养生的目的,早已时过境迁了,更非有指标性的实际意义。如若追溯到古时,古人食粥有三大理由:穷困、应节、养生,对立是非常鲜明的。穷人食粥为了果腹,富人食粥为了养生,这就是粥的奇妙之处。粥,古称糜,只有很稀的那种才叫粥,袁枚先生写道: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照此标准,米与水  相似文献   

5.
粥,是以米为主要原料熬成的稀饭。《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的食物。《调鼎集》中有载:“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从粥的字形,又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煮粥的情形:两边的“弓”是鬲(象鼎一样的炊具)在烹煮谷米时冒出的蒸气。  相似文献   

6.
正粥,又称为糜,中间为"米",即是用各种谷物粮食熬制而成。米为灵魂,水为载体,火为助力,放眼世间灯火阑珊,怎如一碗粥来得朴实瑰丽。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曰:"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粥简单的外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繁复的内心却有着无穷的魅力,它独特、懂得包容,  相似文献   

7.
粥与枣庄粥     
王新权 《四川烹饪》2000,(12):27-28
粥,全国各地的人均爱食用,枣庄人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有粥谱,现代有粥书,中央电视台还曾把粥作为饮食文化专题去拍摄,片中播放了南方某地800多种不同的粥,可谓洋洋大观,不胜枚举。但不知何故,在众多的品种之内,却唯独不见枣庄人做的、喝的粥。粥是何物﹖《辞海》把粥解释为“稀饭”;《现代汉语词典》称粥为:“用粮食或粮食加其它东西煮成的半流质状食物。”后者对粥的解释比《辞海》更加明确具体。《新华词典》对粥的论述,则综合了上述两种解释,称粥为:“用米、面煮成的比较稠的半流质食品。”权威性专业辞书《中国烹饪辞典》…  相似文献   

8.
1.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但一尝,粥或饭并不热,这是为什么? 加热凉粥或冷饭与烧开水是不一样的。虽然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对热的传导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当锅底的水受热时,它就要膨胀,密度减小就上浮,周围的凉水就流过来填补,通过这种对流,就把锅底的热不断地传递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变热。而凉粥或冷饭的流动性差又不易传导热。  相似文献   

9.
滋粥楼兴起于广州番禺,是一个顺德原生美食品牌。主打品牌是粥火锅.一年四季皆以火锅和自选火锅食材作为经营项目。滋粥楼粥底火锅的特点,是将不同的白米以传统煲粥的方法煮制成粥水。粥底没有米粒。绝不添加任俺其他东西。完全保留着白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婆婆的粘粥     
鄢瑾 《饮食科学》2001,(3):39-39
粘粥,就是一种熬得很稠的粥,也是胶东半岛地区对包谷面糊糊的一种俗称。正确的读音应该是“粘柱”。粘粥的原料最简单不过,只需水和包谷面。先在锅里放适量的清水,等水开时把包谷面和水按比例搅成稀糊状。锅中的水开始冒泡后,把准备好的稀糊慢慢倒入,然后轻轻地用勺子搅动,  相似文献   

11.
粥疗歌     
粥,也称稀饭,水饭,指以谷类为主要原料(也可加入其它原料)和水煮成的半流质(或稀或稠)的食品。我国人民食粥的历史可谓悠久,《通鉴外纪》就有“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的记载。很早便有人发现,食用不同的粥,具有不同食疗作用,甚至可以治疗许多小病小症。这里仅录民间粥疗歌为证———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得皮肤好,煮粥用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饭;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粥除根;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  相似文献   

12.
张莹  宋莲军 《粮油加工》2009,(9):113-115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人参仔鸡滋补粥的加工工艺,在以1:10:15:0.25:0.6:300的比例添加人参、鸡肉、大米、NaHCO3、食盐、水的情况下,煮沸30min,成品具有良好的口味。测定人参仔鸡滋补粥的主要成分,并与同等条件煮制的普通大米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滋补粥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最优的马铃薯方便粥气流膨化处理条件,本实验采用理化分析技术结合色差仪、质构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等研究不同气流膨化处理条件对马铃薯方便粥营养成分、色泽、质构特性、复水特性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等的影响,并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气流膨化处理可降低马铃薯方便粥水分质量分数,较好地保持马铃薯方便粥的色泽、总膳食纤维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缩短复水时间,提高复水率并赋予马铃薯方便粥坚果似烤香、焦香及特有的薯类香气。基于变异系数法得出水分质量分数、挥发性香气成分(杂环化合物、醛类、烃类)质量浓度、咀嚼性、硬度、复水时间这7 个指标所占权重较大,综合评分结果表明130 ℃处理50 s得到的马铃薯方便粥品质最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气流膨化处理后马铃薯方便粥出现多孔网状结构,内部变得膨胀疏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气流膨化处理会影响马铃薯方便粥中蛋白质、淀粉等分子的构型。结论:适宜的气流膨化处理可以改善马铃薯方便粥品质,缩短复水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粥和药粥,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好几千年,是一种十分实惠的食品。传说在远古时代的黄帝,发明了“烹谷为粥”。粥不仅是人们饭腹适口的饮食品种,还是中国民间的互赠亲友的礼品。北京风俗有“杂豆米粥,互相馈送”的习惯。甚至庙宇中也有以“佛粥”招待香客之举。古时帝皇还赠大臣以粥,作为笼络人心的手段。汉宣帝诏令儒生诵读《楚辞》,“每一诵即与粥”,  相似文献   

15.
漫谈药粥的保健作用欧阳军粥,俗称稀饭,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而选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粟同煮为粥,叫做药粥,它既可滋补身体,又能防病治病;不仅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在民间也颇为流传,而且还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药粥的治疗保健作用在我国...  相似文献   

16.
以糙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速食糙米粥的最佳工艺参数,探究真空微波干燥制备速食糙米粥的干燥和复水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5℃,浸泡时间20 min,糙米与水的比例为1:8,真空微波干燥18 min,干燥功率2000 W,制备的速食糙米粥的复水率最好,口感最佳,并获得其最适的干燥动力学和...  相似文献   

17.
分粥的故事     
《北京皮革》2007,(1):1-1
有七个人曾经在一起工作,他们每天的共同劳动成果是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不够。天天要分粥,一是粥有稠有稀,二是粥有多有少,尝试了多种方法才解决了人人平等个个一样的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喝碗稀粥     
某日,我们几个“山大王”侃倒了大山,摸黑来到街边一家粥品店各要了一碗皮蛋粥.粥里加了肉松海鲜粉,碗面漂浮着点点紫绿的皮蛋。几个人趁热稀里呼噜喝出一屋子快意的响声。周君抹着渗汗的额头说:“还是粥好喝。”周君小有一官半职,又在单位负责接待这一摊,时常沉浸在酒池肉林,早忘了粥的味道。李君来自乡间,在城里借宿,也不住地感慨“吃多了饭,喝喝粥真不赖。”  相似文献   

19.
小米方便粥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凤翔  张俭波 《食品科学》1993,14(10):70-71
<正>1 原理、工艺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使小米内部形成小孔,而后在热水中成粥.成粥后经冷却进行速冻和烘干,恢复米形,即为产品.工艺流程:小米 净化 原料米 脱水 加热 干燥米 加热水 加热 米粥 冷水 浸渍熟化米 除水膜 速冻 热风干燥 方便粥米 包装成品  相似文献   

20.
《中外食品工业》2014,(3):46-49
生滚粥是广式粥的一个别类,粥底熬到水米交融,再配上各种新鲜食材,便成了美味的生滚粥,绵滑有味的底粥与鲜美爽口的粥料,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