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P5709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钴(Ⅱ),镍(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下,用分配法研究了P_(5709)—煤油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钴(Ⅱ)、镍(Ⅱ)的机理,考察了金属浓度、水相酸度、萃取剂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钴(Ⅱ)、镍(Ⅱ)分配比的影响;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反应式,计算了萃取平衡常数和萃取反应的△H°,△S°和△G°;对钴(Ⅱ)、镍(Ⅱ)分离中有关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非平衡溶剂萃取法分离钴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代号为P_204)作萃取剂,研究了用非平衡溶剂萃取法从氨性硫酸盐溶液中分离钴镍过程中,水相平衡pH值、两相混合时间、空气氧化时间和负载有机相用硫酸反萃等因素对分离钴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相中添加适量的(NH_4)_2S_2O_8或让料液在空气中自然氧化,均可使钴(Ⅱ)氧化成动力学惰性配合物一钴(Ⅲ)氨配离子.此时钴的萃取速率较慢,而镍的萃取速率较快,控制两相混合时间,用非平衡溶剂萃取法可有效分离钴镍.用稀硫酸溶液从负载有机相中反萃镍,镍反萃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
N510对铜铁钴镍萃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本文研究了肟类萃取剂N510在不同体系中对Cu(Ⅱ)、Fe(Ⅱ)、Fe(Ⅲ)、Co(Ⅱ)、Co(Ⅲ)、Ni(Ⅱ)的萃取性能,同时应用N510在氨性硫酸盐体系中对铜钴镍的萃取分离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4.
电镍含钴废渣提取氧化钴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玉楠 《中国钼业》2001,25(1):43-46
详述了利用电镍含钴废渣,经过硫酸还原溶解,黄钠铁矾法除铁、P-204萃取除杂质和萃取分离钴镍、氟化铵除钙镁、草酸铵沉淀钴、煅烧等步骤,提取氧化钴的新工艺流程及其生产方法。并介绍了采用此新工艺所制氧化钴粉状产品质量及钴镍的回收率(钴的总回收率不低于92%,镍的总回收率不低于95%)等。  相似文献   

5.
张丽霞 《湿法冶金》2003,22(4):219-219
Binagupta等研究了从多金属海洋结核的盐酸溶液中回收纯的Co(Ⅱ )、Ni(Ⅱ )和Cu(Ⅱ )。海洋结核与 4mol/L盐酸接触一整夜 ,Co(Ⅱ )、Ni(Ⅱ )和Cu(Ⅱ )几乎完全浸出。浸出液中的Co(Ⅱ )和Cu(Ⅱ )用Cyanex92 3萃取回收 ,Ni(Ⅱ )用Cyanex30 1萃取分离。Co(Ⅱ )和Cu(Ⅱ )以H2 CoCl4·2R和CuCl2 ·2R(HR =Cyanex92 3)形式进入有机相 ,而Ni(Ⅱ )以NiR2 (HR =Cyanex30 1 )形式被萃取。用 0 .0 0 1mol/LH2 SO4反萃取Co(Ⅱ )和Cu(Ⅱ ) ,用 5 %NH4Cl( 75 %NH3中 )溶液反萃取镍。两种萃取剂与盐酸接触比较稳定 ,循环 2 0次后其损失可…  相似文献   

6.
D.V.Koladkar等研究了用双 (2 -乙基己基 )膦酸 (PIA-8)的甲苯溶液从硫酸盐溶液中萃取钴 ( )和镍 ( )。试验表明 ,用浓度为 0 .0 3 mol/L的 PIA-8甲苯溶液萃取时 ,钴 ( )在 p H为 5 .0~ 5 .9范围内被定量萃取 ,而镍 ( )则在 p H为 6.8~ 7.0范围内被定量萃取。钴 ( )和镍 ( )的 p H0 .5值相差 1.9。用斜率分析法确定的萃合物的化学式为 Co· R2 (HR) 2 和 Ni· R2 · 2 (HR) 2 。萃取反应属阳离子交换机理。该方法可用于分离钴 ( )和镍 ( ) ,当溶液中镍的浓度是钴浓度的 2 0倍时 ,也能很好地将钴 ( )与镍 ( )分开。温度对钴 ( )萃…  相似文献   

7.
以Versatic10为萃取剂从含镍、钴、钙、镁离子的合成硫酸盐溶液中萃取分离镍、钴离子。在25℃、振荡强度200r/min、振荡时间4 min的条件下,Versatic10萃取镍、钴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2.5、相比O/A=1/3、皂化率60%。用去离子水(pH=6.50)对负载有机相按相比O/A=1/1洗涤2次,钙、镁离子的共萃率均可降至0.5%以下。用2mol/L硫酸按相比O/A=1/1反萃时,镍、钴的反萃率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8.
硫酸镍电解液净化除杂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硫酸镍电解液的萃取净化除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采用M5640对铜离子进行除杂,实验条件为:pH值为3.0,相比为1∶1,萃取剂体积浓度为15%,振荡时间5min,在此实验条件下铜离子的萃取率大于99.83%,其含量小于0.1mg·mL-1,已达到5N镍电解液标准。去除铜离子之后,采用P507对电解液进行除杂,在实验条件pH为4.0,相比为1∶1,萃取剂体积浓度为15%,振荡时间5min下,二价铁离子、锌离子、铅离子的萃取率分别为:99.93%,99.75%,84.01%,其含量分别为:0.10,0.21,0.30mg·mL-1,已达到5N镍电解液标准。在此之后再采用P507对电解液中钴离子进行去除,实验条件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均相制皂75%,提高待萃液当中钴离子的含量至4.19g.L-1,即Co/Ni为1/10。实验采取四级萃取,控制水相pH值在4~5之间。钴离子萃取率为74.92%,含量为14.88mg·mL-1,已达到5N镍电解液标准。  相似文献   

9.
引言 贫镍矿石(新喀里多尼亚的红士矿)是今后镍金属的主要来源之一。可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是矿石的加压硫酸浸出(典型浸出条件为250℃,90 bar)。所得水溶液为酸性(pH<2),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经中和,甚至是在高温(浸出后温度可达90℃)下,从这种溶液中选择性地萃取镍(有时还有钴)。新喀里多尼亚矿石浸出液的典型组成如下(以g/1表示):Al(Ⅲ)3;Cr(Ⅲ)0.3;Co(Ⅱ)0.5;Cu(Ⅱ)0.05;Fe(Ⅲ)1;Mg(Ⅱ)2—30;Mn(Ⅱ)2;Ni(Ⅱ)5;Zn(Ⅱ)0.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yanex272从盐酸介质中萃取Co(Ⅱ)和Al(Ⅲ)的性能。考察了平衡相酸度、振荡时间和平衡相温度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配比在一定时间内随振荡时间、平衡相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溶液温度为40℃、pH3.38、振荡时间为25min时,Al(Ⅲ)能很好地被萃取;而在pH4.08、振荡时间为20min时,Co(Ⅱ)能很好地被萃取。萃取Co(Ⅱ)和Al(Ⅲ)的过程为吸热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离子的分配比都增大。在振荡时间为25min、溶液pH3.38、温度为40℃时,两离子的分离系数最大,Co(Ⅱ)-Al(Ⅲ)能很好地分离。  相似文献   

11.
钴和镍是性质相近的过渡金属.它们之间的分离是否彻底?是提高镍、钴回收率及其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据资料报导P_(507)是目前各国正在研究使用的一种具有高效镍、钴分离系数的酸性磷型萃取剂.在高浓度镍钴混合液中,经试验P_(507)对Co的萃取率在pH=4.8时达最高峰,其萃取率为99.9%.但对P_(507)萃取相中的大量钴如何使它释放出来?还未见报导,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实验表明:在盐酸(2N)介质中,反萃其中的Co,并利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获得成功.方法准确、快速.测定范围为4~110g  相似文献   

12.
分别考察了微生物浸出液中主要杂质离子(Mg2+,Ca2+,Fe2+,Fe3+)对Cyanex272-P507协萃体系、Cyanex272萃取体系和P507萃取体系在低p H值条件下分离回收模拟微生物浸出液中低含量钴镍的影响。研究发现杂质离子对3种萃取体系的钴萃取率和钴镍分离系数均有较大影响,其中Fe3+的影响最大,而杂质离子对镍萃取率影响不大,其仍保持在较低水平。3个萃取体系中Cyanex272萃取体系是受杂质离子影响最严重的萃取体系,少量杂质离子的增加就会使其钴镍分离系数以及钴萃取率发生显著的下降,而Cyanex272-P507协萃体系受杂质离子影响次之,P507萃取体系受影响最小。在杂质离子浓度较低时,相对于其他两个体系,Cyanex272-P507协萃体系可以实现更低的杂质离子萃取率。运用Cyanex272-P507协萃体系萃取分离钴镍时,为尽量降低杂质离子对钴萃取率和钴镍分离系数的影响,钴镍料液中所含杂质离子Mg2+,Ca2+,Fe2+,Fe3+的最高含量分别是:90.0,21.0,52.0,8.8 mg·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萃取法,研究了用氨皂化的Cyanex272(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对镍离子含量为25 g·L~(-1),钴离子含量为0.1 g·L~(-1)的氯化镍水溶液进行二级萃取除去溶液中杂质钴过程。考察了萃取振荡时间、有机相与水相比例(O/A)、初始水相pH值和Cyanex272体积浓度等因素对钴、镍离子萃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了各因素对钴、镍离子的影响主次关系。在综合考虑情况下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振荡时间为30 min、相比(O/A)为0.10∶1.00、初始水相pH值为5、 Cyanex272体积浓度为15%。此时,镍离子的损失率为10.84%,钴离子的萃取率为99.11%,水相中钴离子浓度为0.83×10~(-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钴、镍离子均会与萃取剂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且在钴、镍离子同时存在时,萃取剂与钴离子的结合要优于同镍离子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马万山  郭鹏 《稀有金属》2006,30(4):574-576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结晶紫-碘化钾体系萃取钯(Ⅱ)的行为及其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溶液中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紫的浓度分别为0.05 g.ml-1,2.0×10-2mol.L-1,2.0×10-4mol.L-1,pH=4.0时,Pd(Ⅱ)可与Ga(Ⅲ),Mn(Ⅱ),Ni(Ⅱ),Al(Ⅲ),Co(Ⅱ),Rh(Ⅲ),U(Ⅵ),Fe(Ⅱ)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钯镍电镀液中的钯进行了定量萃取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 用溶剂萃取法分离钴(Ⅱ)、和镍(Ⅱ),一般由于分离系数不大,需要进行多级萃取才能实现。如果在某种条件下,将钴(Ⅱ)氧化成钴(Ⅲ),并与某种适合的配位体(例如 NH_3)形成稳定的络离子,则可使钴  相似文献   

16.
柯英 《有色冶炼》2001,30(4):10-12,43
钴壳用二氧化硫气体作还原剂进行了氨浸,研究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碳酸铵浓度对镍、钴、铜、铁和锰浸出的影响,二氧化硫作还原剂,用碳酸铵溶液可实现从钴壳中选择性浸出镍,钴 和铜,在适当的浸出条件下,金属元素的浸出率分别为Ni90%,Co97%,Cu93%,Fe1.8%和Mn6.0%。使用溶剂萃取从碳酸铵溶液中分离镍、钴和铜,萃取试验用LIX-84作萃取剂,铜和镍的萃取率在99%以上,钴则在1.0%以下,钴的萃取被亚硫酸盐离子遮蔽,含有镍和铜的有机相用稀硫酸或盐酸在pH=1.7时反萃镍,pH=0时反萃铜。  相似文献   

17.
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盐酸浸出得到含金属钴、锰、镍、锂的浸液,比较选择了新型萃取体系Aliquat336+TBP/煤油共萃取钴锰并分离镍锂,提出了浸液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新方法。研究了萃取剂种类、修饰剂、萃取剂浓度和相比等因素对钴锰共萃取分离镍和锂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浸出液中氯离子浓度高于6.5M时,Aliquat336+TBP在煤油稀释剂中能够有效萃取钴锰分离镍锂,其它胺类萃取剂如Alamine 304、Alamine 308和Alamine336萃取效果明显低于Aliquat 336。优化条件下Aliquat 336+TBP体系对Co/Mn、Co/Ni和Co/Li分离系数分别为7、1 061、3 183;Mn/Ni和Mn/Li分离系数分别为156和468,表明钴锰能实现高效共萃,并与镍锂高效分离。TBP在体系中主要作为相修饰剂,但对钴锰的萃取起到了协同萃取的效果。采用Aliquat 336+TBP萃取体系共萃取钴锰,设计了废旧三元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盐酸浸出液中回收钴镍锰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厂镍电解在氯化镍溶液提纯过程中,用脂肪胺萃取除钴后,负载有机相用食盐水反萃取,得到含氯化钠的氯化钴溶液,此溶液用碱粉沉淀后得钴渣。 所得钴渣含水约50%,其余化学组成大致为(%):Co20~30,Ni8~12,Fe0.5~5,Cu0.1~1。由于长期在空气中堆放,其中的钴大部分以Co  相似文献   

19.
工业金属钴通常含镍约1000ppm。为了从氯化溶液生产含镍低的金属钴,现已发展了包括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电解沉积法在内的多种工艺。本研究的目的是用溶剂萃取从硫酸钴溶液中生产含镍低的金属钴。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已检验出四种可从硫酸钴溶液中除镍的镍萃取剂。在这四种萃取剂中,两个最有希望的体系是n一烷基化的双吡啶甲基胺(BPA)加上二壬基萘磺酸(DNNSA),以及非螯合肟加上有机酸。含BPA和DNNSA的萃取剂具有极高的Ni、Co分离系数(当pH为1.5~2.0时,Ni、Co比可达50~60),但萃取过程必须在45℃~50℃进行,才能获得合适的相分离。在第二个体系中,所使用的有机酸是二—2—乙基已基磷酸(DEHPA)、α—溴代十二烷酸(α—BLA)、α—溴代十四烷酸(α—BMA),而使用的非螯合肟是2—乙基己基肟(EHO)和3,7二甲基辛烷肟(DMOO)。最有选择性的镍萃取剂是由8.8%体积(0.355M)的α—BLA或9.6%体积(0.355M)的α—BMA和20%体积的EHO或经Eseaid 200稀释的DMOO组成的。使用上述成份,相分离迅速,在pH为3时,Ni、Co分离系数为100,容纳金属的总能力为9~10g/l。对以上两种肟的评价是:分子量较大的肟DMOO比EHO更抗失效(或者说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  相似文献   

20.
用某镍矿粗制的氢氧化镍中,铁、钙、镁、硅、铜、锌、钴等杂质含量较高,进一步氨浸后,镍、铜、锌、钴等生成金属-氨络合物进入溶液,用氨性萃取剂萃取、硫酸反萃取,可将镍与其他杂质分离,获得满足电积要求的镍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