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添加Al对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高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添加Al的贮氢电极合金在高温下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Al部分替代稀土系贮氢合金中的Ni,使氢化物电极的平衡分解压降低,低高温下的放电容量升高,自放电降低,改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流动Ar气氛保护下,将AB5型贮氢合金电极置于管式电阻炉中进行573K不同时间(30、60min,1、5h)烧结处理。通过恒流充放电,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烧结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0.2C(60mA/g)放电时,各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不同程度降低,烧结时间增大到1h后,最大放电容量基本保持稳定。烧结处理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HRD)明显优于未处理电极,烧结时间越长,HRD值越高。1500mA/g电流放电时,烧结1h电极HRD值提高12.5%,烧结5h电极提高15%。同时各烧结电极极化电阻Rp,电荷转移电阻Rct随烧结时间增加而呈逐渐减小趋势,交换电流密度I0,极限电流密度IL以及氢扩散系数D均逐渐增大,烧结处理明显改善AB5型贮氢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稀土镁基AB3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增林  宋月清  崔舜 《材料导报》2005,19(10):107-112
综述了稀土镁基AB3型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结构、热力学、成分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认识到循环稳定性差是AB3型贮氢电极合金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合金循环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稀土镁基AB3型贮氢合金的贮氢量高于传统的稀土基AB5型贮氢合金,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贮氢电极合金材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薄壁铸造的无钕稀土LPC系贮氢合金,发现铸态高钴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随着铸锭厚度的增加而改善,原因为晶胞体积增加、晶界缺陷减少和晶格应力降低;铸态低钴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对厚度不敏感,归因于合金中Cu、Fe和Si等元素的引入.退火能够提高高钴合金的放电容量,并改善其循环稳定性,壁厚最薄的3mm合金显示出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主要应归功于晶格应力的降低,和元素偏析的改善.Ce/TE为20%~25%时,高钴合金可以得到最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成分和工艺优化后的贮氢合金应用在Ni/MH电池和电动自行车中,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Zr-Cr-Ni系Laves相贮氢合金晶体特性及其电极特性。首先从Zr(Cr_xNi_(1-x))_2系三元贮氢合金入手,探讨了合金成分、晶体特性与合金电极性能之间的关系。在x=0.15~0.65范围内,三元贮氢合金主相均属于Laves相结构,在x=0.45~0.50范围内,其主相晶体结构类型发生从C15型向C14型转化,且晶格常数随Cr量增加而增大,并且在x=0.35~0.50范围内,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用3d过渡元素Mn、V、Fe、Co、Ti等对三元合金中A或B组元进行部分代替,以调整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并使之具备合适的晶体结构类型及相组成含量分布。提出Zr系合金电极的成分设计方向及一般规律性。表面清洁、高比表面积和高缺陷密度是促使Zr系贮氢合金气态活化性能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过渡族元素多元化替代可以明显地改善Zr系贮氢电极的活化性能,其中以La、Ti等大原子半径尺寸元素的作用较为突出。采用HF稀溶液处理及气态吸放氢循环致碎的制粉方式和高温下放电均有利于加快电极的活化速度,同时指出合金颗粒度对此性能影响甚微。Zr-Cr-Ni系电极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腐蚀能力,从而具有好的循环寿命性能。同时推导出贮氢电极在恒电流阳极极化作用下的阳极过电位表达式。在开口式电解池中,贮氢电极的容量保持率CR值,除了与环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LaxMm1-x(NiCoMnAl)5合金的放氢PCT曲张和MH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随La含量增加,该合金平台压P和平台斜率fs降低,平台斜率随温度的变化率k和氢在合金和氢化物中的活度系数γ增加。氢化物形成焓ΔH随La含量增加而增加,电化学容量随之增加,同时,大电流放电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提高AB5型低钴含铁贮氢合金综合性能所进行的探索.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低钴含铁稀土系贮氢合金在合金成分设计、制备工艺及热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利用Fe与Cu,Cr,Si,Zn,Sn等元素部分或全部取代贮氢含金中的Co元素,在多数情况下虽会略降低贮氢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但能够显著提高循环稳定性.最后阐明了低钴稀土系贮氢合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高性能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AB5型贮氢合金的A侧稀土元素组成、主要杂质元素(Fe,Si,Mg)以及合金制备技术(真空退火处理和快速凝固)对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B2型Zr基Laves相合金的相结构和相组成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以及若干新型多元Zr基贮氢电极合金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快淬及退火对贮氢合金的组织和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详细综述了近年来稀土系贮氢合金的各种快淬和退火工艺,以及不同工艺对合金电化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贮氢合金材料研究与开发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贮氢合金材料是一种令人瞩目的新型功能材料,本文简要说明了贮氢合金材料的类型及应用要求,重点叙述了其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了新型稀土合金MlNi4-7Al0.3的PCT性能、动力学特性,活化性能、循环性能、抗O2毒化性能,并与LaNi5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lNi4.7Al0.3活化性能、循环稳定性、抗O3毒化性能均优于LaNi5,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稀土贮氢合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设计了无钕贮氢合金的A侧组元La、Ce和Pr,用三电极的方法测试不同成分贮氢合金在-30℃和-40℃下的放电性能、合金的交换电流密度、对称因子以及氢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稀土组元对贮氢合金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30℃下0.4C放电容量及在-40℃下0.2C放电容量与铈含量的平方正相关;在-30℃下0.2C放电及在-40℃下0.1C放电,合金放电容量与镧和铈乘积及镧含量的平方正相关,与镧的含量负相关;在-30℃下0.1C放电,合金放电容量与镧和铈乘积、镧含量的平方和铈的含量正相关.贮氢合金的低温性能受氢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AB_5型、AB/A_2B型、AB_2型、非晶态和薄膜型贮氢合金作金属氢化物电极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稀土(镁)系AB2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稀土(镁)系AB2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合金的晶体结构、气态贮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了AB2与AB5及A7B16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就此合金存在的问题加以评述,进一步探讨了改善该体系合金性能的方法.稀土(镬)系AB2型贮氢合金较AB5型和AB3型具有更高的理论贮氢容量,认为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与机理研究能获得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型稀土合金MlNi_(4.7)Al_(0.3)的PCT性能、动力学特性、活化性能、循环性能、抗O_2毒化性能.并与LaNi_5合金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lNi_(4.7)Al_(0.3)活化性能、循环稳定性、抗O_2毒化性能均优于LaNi_5,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稀土贮氢合金。  相似文献   

17.
微型包覆处理稀土系贮氢合金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微型包覆处理的M1Ni3.45(CoMnTi)1.55贮氢合金充填入泡沫镍中制备电极,研究其充放电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表面包覆处理可以提高循环稳定性,随着包覆层厚度的增加,循环稳定性提高,这可归因于早期循环阶段包覆层延缓了贮氢合金的粉化,提高了合金的有效利用率,长期循环中,减缓了贮氢合金表面的氧化腐蚀。  相似文献   

18.
19.
非化学计量比贮氢合金及其电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全安  桑革  李建文  陈云贵  涂铭旌 《功能材料》2001,32(2):156-157,163
对贮氢合金M1Ni3.55 xCo0.75Al0.3Mn0.4(0≤x≤0.6)的结构、组织、电化学性能和P-C-T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x=0.6的合金外,随着x的增大合金的点阵常数a值减小、c值增大,c/a值和单胞体积也随之增大,而x=0.6时合金体积反而减小。同时随着x的增大,合金中Ni并没有出现明显偏析,而是促进了B侧其它合金元素尤其是Mn和Al的偏析。x的增大,放电容量降低,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只略有下降,但活化性能却明显改善,P-C-T曲线平台压升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研究分析了La0.7-xPrxMg0.3Ni2.45Co0.75Mn0.1Al0.2(x=0.00—0.25)贮氢电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研究发现,随着x值的增大,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逐渐减小,但是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会有一定的提高。高倍率放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随着X值的增大,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性能先提高后降。同时,电化学阻抗谱、交换电流密度Ⅰ0、极限电流密度ⅠL以及氢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D的研究也表明,随着x值的增加,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能首先增加,达到一个最大值后,其动力学性能又会随着x值的增大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